初秋的北京,天高地阔。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这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庄严典礼。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大漠戈壁,现场画面和声音随着直播信号传遍中国大地。此时此刻,东长安街上,铁甲生辉、重器列阵,人民军队以严整的军容、雄壮的气势、昂扬的精神,等待党和人民的检阅。
9时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开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标兵就位!”阅兵式开始。
“胸怀凌云壮志,搏击万里长空——”电视里传来解说员铿锵的声音,空军方队正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我瞬间坐直了身子,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我指着屏幕自言自语:“这是我们空军部队。”不久又传来——轰鸣声由远及近,“千里眼”踏风而来。看,由国产新一代机动雷达组成的预警探测方队惊艳亮相,以威武之姿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我站起来,高呼:“这是我们雷达部队!”1992年12月,20岁的我穿上空军蓝,成为广空雷达兵某团的一名战士。而今二十多年过去,那段岁月依然是我生命中最闪亮的篇章。
我至今记得新兵连第一次上报务专业课的情景:教员手上拿着很多画册,我第一次知道了雷达的样子。“雷达天线工作时是要旋转的,这就是祖国的千里眼。”教员拍拍我的肩,“以后你们就是这双眼睛的守护者。”那一刻,我仿佛看到自己穿着军装,操纵着雷达,践行“保卫祖国领空”神圣使命。
雷达兵的生活是寂寞的。1993年7月,我被分配到广空某团指挥所,很多战友的阵地是最高的山顶、最偏远的海岛。用荒无人烟来描述一点没有夸张。夏天雷达机房像个蒸笼,冬天又变成冰窖。我们从未后悔,对军旅依旧一往情深。祖国有需要,我们还会像当年一样义无反顾,听党指挥,服从国防需要。
至今还记得1996年11月下旬,临近退役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去了一个雷达站看望战友,那天恰逢连队举行军人大会,对退役老兵开展政治教育,连首长说:“雷达兵退役不褪色。我们这双眼睛,永远属于祖国的天空。”只见我的战友,还有几位即将退伍老兵站起来,含泪敬礼。现场的我也被感动了,作为中国军人有满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这些年来,我在地方工作,娶妻生子,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但每当天空传来战机的轰鸣,我总会下意识地抬头,仿佛还能听到雷达旋转的嗡嗡声。
今天,看着阅兵式上先进的预警机、歼击机掠过天空,我激动难抑。回想1949年开国大典,那时飞机只有一17架,受阅飞机因数量不够,不得不“飞两遍”,而今天百余架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现代空军已经发展成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力量,我们当年的老装备早已更新换代。我们走过了一条多么艰难、多么值得骄傲的路。1949年9月,我军利用缴获的2部日制旧雷达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对空警戒雷达站。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雷达营奉命组建,我军雷达兵登上历史舞台,被誉为守卫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几十年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雷达兵精神——那种甘居幕后、默默奉献的精神依然在一代代传承。
年过半百,我越发理解和感受“国防强大、祖国强盛,人民才不会受欺负”的深刻含义。我的雷达兵生涯教会我:国家安全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由无数军人的青春与奉献铸就的。虽然我只服役了四年,但这四年塑造了我的一生。它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屏幕里,空军方队,还有新一代雷达装备车稳稳驶过检阅台,我心潮澎湃,我站起身,挺直腰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装备越来越先进,我的战友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守卫好祖国的蓝天。”这一刻,我虽是退伍老兵,但我不是一个旁观者。在心里,我依然是那个20岁的雷达兵,依然在岗位上守护着祖国的天空。雷达天线在转,眼睛在看,我身在指挥所看着大屏幕上标注的飞机航线,心永远跟着祖国的蓝天一起跳动。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普通雷达兵的故事。
“空防有我在,祖国请放心。”我曾经守护,永远骄傲,一生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