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抹不掉的回忆,酸甜苦辣都要品尝一番,这才是人生。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往前走,只有这样苦才会往后退,过去的都会过去,该来的都会在路上。在奔六的征程上,我时常思考一些事情,脑海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往事,年华已偷偷的染上了风霜,多少难忘的曾经都已成过往,任凭岁月匆匆流淌……
1
我在初中毕业之前,不知道我们县城是个啥样,有几条大街,印象中只记得老车站的位置,那是难得一次去南京外婆家坐车需要中转的地方。后来到了县城上高中了,大多数也是待在宿舍多些,我喜欢静,自然不愿去热闹的场所,就这样三年高中过去了,我到现在都觉得做学生的日子好快,尤其是高中离开父母,平时上课,周末回家,如此这般寒来暑往也就毕业了。1997年6月政府安排进了企业,是城镇义务兵需要安排的,先在车间做名操作工,劳动合同上写的是抄纸工,合同至今还留着呢。3年后调至党委办公室,之前在保卫科工作一年多,2004年,时年32岁的我,恰逢公司成立党委的第2年,也是我入职的第7年,那年公司党委印发文件任命我为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兼团委书记,对我来说非科班,又非特长的员工的提拔,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新闻,颇受很多人关注。
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那些年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分管领导是我的引路人,他担当的精神和宽容的胸怀,深深地影响着我,人生不会辜负一个一直在努力的人,愿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2009年3月,我通过人才网应聘去外地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十多年来也辗转多个“码头”,尽管没有高等教育的经历,还能在民营企业经营层分管人力行政和党建工作,从当初的综合管理部总监、干到人力行政总监、副总经理,最后一站是在本市唯一一家建筑业特级企业工作,担任党委专职副书记,次年兼任工会主席。其间,还多次获得表彰,还获聘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2
人生有诸多难忘时刻,2019年,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获评“新时代淮安好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献血是在2001年5月,完全是为了完成县政府下达给企业的献血任务,当时我在公司党委办公室工作,参加了那年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无偿献血工作会议,并负责组织落实公司的献血任务,由于是第一次组织献血,许多职工对献血知识又缺乏了解,而不愿意献血,甚至恐惧献血。为了完成第一次献血任务,我积极带头报名献血,职工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经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那年完成了51人的献血任务,比政府下达的50人任务超额了1名。以后的几年,我们连续超额完成任务,多次获评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后来,我离开企业后,每年仍然坚持无偿献血,从未间断,到今年已经是25年了,我献血37次,累计献血量12600毫升了。在我献血十周年之际,我荣登楚州区2010年第四季度“文明新事榜”。后来几年还获评淮安市第四届优秀志愿者、淮安区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淮安区好人。我奉献助人的事迹,还得到了妇联的肯定,我的家庭还获评江苏省最美家庭、淮安市书香家庭、金湖县最美家庭。
这些年,没有想到爱好文字、爱好文学的我,喜欢写作的我,还能成为省作协的会员,首先认为能够成为江苏省作协会员,是一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它对我是有意义的。我在2024年11月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作者,能够加入省作协,意味着找到“家”了,在文学的道路上,从今往后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了。有“家”给你温暖,给你当避风港,甚至扶持你成长,这是一件多么温馨的事情。如果说,成为“作家”是我多年的梦想,那就抬举我了,我没那么远大的抱负,回忆起从当兵时的连队文书,跟文字打交道,到后来到企业工作,有幸写更多的材料或文章,《工会信息》《淮安日报》《班组天地》《江苏建筑业》《江苏职业经理人》等报刊时常看到我的作品,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还能进入省级作协。我一直坚持写作,源于我对文字、文学的热爱,“码字”的感觉真好,犹如有的人喝酒,一上桌就兴致盎然。“陶冶情操、表达意愿”,是我这些年写作的初心,并坚持不懈一路走来。当然,出版《萤火集》《春雨集》《红叶集》是我对写作的思考总结和升华,后来更觉得写作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救赎。
3
对我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应当倍加珍惜,当然也有冷嘲热讽的,背后“打枪”的,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的好,理解和懂得人性才能行稳致远。人生就是一个复杂的剧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况,不改变生命的单纯,我心中始终亮着一盏灯,任星辰浮浮沉沉。
一路走来都是老师,都是历练,哪怕是苦难,也能学会成长,谢谢的背后有时是恩重如山的相助。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操,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些年,我感恩一路走来所有的遇见,也包括对手。有人支持我,肯定我、鼓励我,也有人反对我、打击我、诋毁我。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我感恩他们,支持我的人让我保持着永远的热情,对手让我保持谨慎的姿态。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让他们永远活在我的文字里,时刻提醒自己不骄不躁。人生因感恩而充实快乐和进步,才让我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梦想成为现实,也有机会尽可能去帮助他人,教会我如何去珍惜生命,爱岗位、爱世界。
4
社会是浮躁的,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许多人忘记了一辈子都不能丢的事情,那就是学习。学习来指引未来和方向,来增加人生厚度。我时常说,我即使在车间做工人,也没忘记去看书看报,把学习放在一边。在我家书房里有很多书,很多是工具书,在什么岗位就学习研究什么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这个方面的行家里手。不光学习,还要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这些年通过学习培养了眼界和格局,撰写了许多文章,开展的很多活动,都丰富了学习内容,提升了气质和素养。我时常失眠,也许是想的太多,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写作,也经常会复盘白天的工作和细节,复盘是为了更好。我永远记住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她说:“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不是为了谁,而是给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让自己将来不落伍,更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只有坚持奋斗,才是追梦的根本。我们有多坚持,离梦想就有多近,成功和失败,都是坚持的回响。内心坚定什么,人生就会呈现什么,内心充满坚持,成功就会靠近,内心保持热忱,梦想就会实现。路越艰难,越要坚持,梦想越远大,越要奋斗。奋斗不仅是一种境界,是人生最美的姿态,也是人生最美的旋律。即使身处低谷,也要为奋斗蓄力。当我们两鬓如雪依旧壮心不已,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有一种力量叫做坚持,让奋斗永远在人生路上,不断超越自己,迎接美好未来。我时常跟朋友说,奋斗与年华无关,任何阶段的人生或岁月的背后都镌刻奋斗的足迹,我始终把认真、较真当成一种信念、一种支撑、一种向往时,就没有苦难能够把人压倒,没有苦难不能战胜。
5
我现在住所有个阁楼,这是我家第五个住所,之前是两处租房,第一个住所是1997年7月,退役后安置进城上班,加之结婚了,找的住所要照顾怀孕的妻子,第二个住所是要照顾上夜班的我,第三个住所是厂里分配的33个平方的平房,准确地说不是分配的,是待分配的房子临时空着,我抢来的,有限的资源不抢的话,就意味着我们一家三口就得睡马路了。第四个住所是购买的商品房,得到了父母和弟弟妹妹的帮助,那是2003年的事情。如今的住所是2017年拆迁时购买的,2018年搬进来的,比之前的房子大一些,但不多,一家人够住,还算敞亮,我最开心的是有个阁楼,一半当做储藏间,一半是书房,我称之为聚贤阁。我之前的多少年一直盼望有个属于自己的私密之所,终于在我46岁的时候圆梦了。我还专门请了本市书法家题写了“聚贤阁”牌匾,并悬挂在楼梯口处,抬头就能看见,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在外工作那些年,每次回来都要上聚贤阁小坐了一会儿,在家赋闲时坐在那里的时间更多了,经常一下午伏案写作,时间过得很快。感谢岁月,生活中总有一扇扇门或一扇扇窗在向我开启,我又在突然间认识到聚贤阁原来是一个好地方,不然来了好友,我也不会带着他们走进去参观一番,甚至还像讲解员一样介绍,它存放的都是故事和历史,而且是属于我个人的故事和历史,都是岁月流淌后印记。聚贤阁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是那么整齐,那么的分明,墙壁上还挂着不同时期的荣誉证书,甚至还有受奖身披的绶带。特别是看到一尺多厚的泛黄的杂志和报纸,都是我发表的作品,还有很多本工作笔记,顿时感觉时光能否偶尔倒流一下,想去回味曾经奋斗的足迹和打拼的身影,那才是真正的沧桑。聚贤阁不说话,它把故事和历史,把来龙与去脉都含蓄在它本来的形状里,走进去,你会感觉往事如烟,尽管人生过半已非当年,记得普希金曾说过,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我却希望它们永存。
6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生在红旗下,长在寒风里,随着年轮的旋转渐渐远离尘嚣,回归家的港湾,回首顿感人生恍惚梦一般,有幸用文字修篱种菊也是一种幸福温润了时光,延绵了温暖。人生即岁月,岁月即人生,谁都阻挡不了它的脚步,时间滚滚向前,一切都在改变,这也包括我们的生命也在不知不觉中老去。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允许一切发生,你将无所畏惧,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对抗,而是接受世事无常,允许遗憾,允许愚蠢与短视的并存。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很清楚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想法,也看清了自己,看轻了自己,我从农村走来的小伙,有多少喜欢就有多少讨厌,有多少支持就有多少反对,无需去解释也没必要解释,不是经常说,懂你的无需解释,不懂的也没必要解释。我无意去伤害任何人,因为那是很大而且不能饶恕的罪过。愿:
岁月永远风平,奋斗不负人心,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像诗一样。
致无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