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五点半,天空飘着细雨,我熟练地套上那件鲜艳的红色雨披,骑着电动车赴战友晚宴之约。雨点打在雨披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熟悉的声音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三十年前的军营岁月。街道两旁的树木在雨幕中显得格外青翠,让我想起部队营区里的那些梧桐和老槐树。
酒店包厢里热闹非凡,十多位老战友分坐两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我一眼就看到了肖善松——新兵连时我们一个房间的兄弟。虽然我们都已年过半百,但他招手时的那股热情劲儿,还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见面后很自然地紧挨着坐下。
我们围坐在一起,关心地询问没来战友的情况,有的出差了,有的去省城看望孩子了。说起现代军事装备的先进,有战友兴奋地聊起今年的“9.3”阅兵的宏大场景,先进的装备,真了不起。你们看到新型雷达装备了吗?太先进了啊!很多战友啧啧称赞。这与我们当年的装备相比,真可谓是跨越时代的巨变。
这时,不知是谁提起了在雷达站值班的往事,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老张说:"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咱们裹着军大衣还冻得直哆嗦。为了让大家提起精气神,我和浙江、河南的战友轮流讲家乡的故事。"坐在一旁的老王说:“当了4年雷达兵,最难忘的是临近退伍的时候,有一次设备故障,我们忙活了一整夜,天亮时满手油污,却比打了胜仗还高兴。”
我也说起,我在雷达团战勤连担任文书的趣事。那时通讯不发达,我们和外界的联系主要还是靠书信。周末有时会请假带上士兵外出证,到十多里外的镇邮局打长途电话,可贵了,一分钟一元二角钱。所以,每天午餐后,战士们都催着我去团部取信件,每天都是二三十封信。战士们看到有自己的信件,可开心了。最难过的是收到电报的战友,他们看到了是亲人病危的字眼,顿时眼泪哗哗直流。我能有机会为战友服务,是我这辈子的荣耀,我幸福着他们的幸福,也感受他们的悲伤。
那些一起操纵着雷达设备、一起抢修设备的日日夜夜……每当回忆起军营里的点点滴滴,每个人的眼睛里都会闪现出年轻时的光彩。那些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间房的日子,那些一起流汗一起笑的岁月,是我们永远无悔的青春。这些记忆,就像雷达屏幕上的光点,永远在心底闪烁。我们回忆起第一次实弹射击的紧张,野外拉练时突遇暴雨的狼狈,深夜站岗时望着星空想家的心情。
一口老酒,一首老歌,就让我们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就是战友聚会最动人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怀念过去的峥嵘岁月,重温那段无悔的青春。酒至半酣,另一桌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我们最熟悉的军歌。起初只是几个人低声哼唱,很快,大家都加入了进来。歌声在酒店里,也吸引其他食客至门外观看,有人还轻轻地打拍子。我们的声音或许不再洪亮,甚至有些跑调,但那份情感却比三十年前更加真挚。在歌声中,我看见老班长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看见战友们紧握的双手……
忆往昔,我们从新兵蛋子变成了爷爷辈,但战友情从未改变。有人在商海打拼,有人安居乐业,但当我们坐在一起,所有的社会身份都褪去,我们依旧是战友。"我们将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声响中,满载着亲如兄弟般的战友情谊。
窗外雨声渐急,包厢内却暖意融融。这就是战友之情的珍贵——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但这份情谊却历久弥新。一声战友,一份关切,让我们在这些年的人生起伏中,始终拥有最可靠的寄托。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也让关心从当年的"专业课怎么样"变成了如今的"身体还好吧。”
聚会结束时,雨下得更大了。我们手挽着手走到门口,依依不舍地道别。有战友提高嗓门提醒大家:"骑电动车的战友,雨大路滑注意安全,到家了在群里说一下。"这些朴实的叮嘱,承载着最真挚的牵挂。
穿着雨披骑进雨幕,脸上雨水冰凉,心里却暖意融融。街道上的霓虹灯在雨水中晕染开来,像是为我们这段持续了三十年的情谊点缀着光彩。这份战友情,就像今夜的雨,绵绵不绝地滋润着我们的后半生。它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始终保有一份特别的温暖和力量。
我们期待一下次相聚,一个都不少,继续把酒话当年,细数那些永远年轻的岁月。一起见证子女的成家立业,分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段情谊,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成为共同的精神财富。
珍重,我的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