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相华的头像

谭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1
分享

十八丈瀑布游记

秋日的一个清晨,我踏上了前往宁陕县十八丈瀑布的路。山径曲折,两旁树木葱茏,鸟鸣清脆。心中早已对那传说中的瀑布生出无限遐想,却不知今日一见,竟将如此撼动我的心魄。

从210国道左转,沿着溪流行至500米处,忽闻隆隆水声自远处传来,初时若隐若现,继而愈来愈响,竟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转过最后一个弯道,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一道白练自悬崖绝壁飞泻而下,在朝阳映照下,竟真如一道七彩长虹横贯天际。我不由得屏住了呼吸,怔怔地立原地————这便是十八丈瀑布了。

走近些,水声愈响,震耳欲聋。飞瀑从悬崖高处直坠深潭,激起千堆雪浪。水珠四溅,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万斛碎玉纷扬洒落。那些水珠有的溅到我脸上,清凉透骨,顿时消解了登山之疲。我站在观景台上,仰望着这天地奇观,只觉得人在自然面前,竟是如此渺小。

“巨瀑垂天贯彩虹,跳珠溅玉振苍穹。”古人诗句蓦地浮上心头。此刻方才明白,那些字句并非夸张,反倒显得拘谨了。这瀑布的气势,岂是文字所能尽述?沿着石阶向前,来至瀑布中段。这里水势稍缓,却另有一番景致。峭壁上几株苍松顽强地生长着,枝干虬曲,似乎正在向远道而来的游人致意。松针上挂满水珠,经阳光一照,熠熠生辉。松树下几块大石被冲刷得光滑如镜,我择一而坐,静观飞流直下。

水汽弥漫,在四周形成薄薄雾霭。透过这层水雾望去,对岸的林木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偶尔有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掠过潭面,翅尖轻点水面,漾开圈圈涟漪,转瞬又被瀑布激起的水浪吞没。下至潭边,但见深潭碧绿如墨,深不可测。飞瀑入潭处,白浪翻滚,泡沫四溢;而稍远些的水面却平静如镜,倒映着四周山色和天空流云。我蹲下身,将手探入水中,一股凉意顺臂而上,顿时神清气爽。这水清澈见底,几尾小鱼游弋其中,忽聚忽散,自在得很。

正午时分,阳光直射瀑布,那道彩虹愈发鲜艳明丽,仿佛伸手可及。我沿着潭边漫步,从不同角度观赏这自然奇观。每一转身,每一移步,瀑布都呈现出新的姿态、新的美。难怪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之妙,原就在于这变幻无穷。

在瀑布旁的小亭中稍作休息时,遇见一位当地老者。他告诉我,这瀑布四季景致各异:春日水涨流急,声势浩大;夏季清凉宜人,是避暑胜地;秋天层林尽染,瀑布如银练穿行于五彩山峦之间;冬季则部分结冰,形成冰瀑奇观,阳光照射下,冰凌折射出七彩光芒,美不胜收。

“这瀑布有多少年了?”我问老者。他笑道:“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它就在这儿了。听老辈人说,至少已有几千年。山上的水不停,这瀑布就不止息。”

午后,我登上瀑布顶端的观景台。从这里俯瞰,整个瀑布尽收眼底。但见水流从上游平缓处突然跌落,义无反顾地冲向深渊。这决绝的一跃,需要何等勇气?然而正是这纵身一跃,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壮美。“千寻素练悬云际,万斛晶花散碧空。”站在高处,方才真正体会这诗句的意境。那飞泻而下的不再是水,而是天地间的精灵,在绝壁上舞出一曲生命赞歌。

夕阳西下时,我不得不踏上归途。回首望去,瀑布在落日余晖中披上了金红色的外衣,比白昼更添几分神秘与瑰丽。水声依然轰鸣,仿佛在向我作别。

归途中,我思绪万千。这瀑布千年如一日地奔流不息,不管有人观赏与否,它就在那里倾泻、飞溅、轰鸣,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它不因无人喝彩而懈怠,不因岁月更迭而改变。这何尝不是一种启示?

现代人总是忙碌奔波,追逐着功名利禄,渴望被认可、被赞美。而这瀑布,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做它自己,反而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壮美。也许,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外界的评价,而在于是否尽情地活出了自己的本色。

“欲寻仙境人间处,造化丹青入画中。”其实仙境何必远求?这十八丈瀑布不就是人间仙境么?自然之神以天地为纸,以山水为墨,绘就了这幅壮丽画卷,无偿地赠予所有前来观赏的人。

如今都市生活匆忙,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自然之美。若能偶尔放下琐事,来这样的地方感受天地之大、自然之奇,或许能对生命有新的领悟。这瀑布千年来不言不语,却告诉了我:生命当如飞瀑,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也要纵身一跃,活出最壮丽的姿态。

回到城市已多日,而那瀑布的轰鸣仍时常在耳边回响。我知道,那不只是水击岩石的声音,更是自然对心灵的叩问,提醒我不要在尘世喧嚣中迷失自我。

十八丈瀑布,感谢你赐予我这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你让我明白: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发现美的眼睛里;最深的感悟,不在书中,而在与自然对话的心灵里。人生在世,若能如你这般纯粹而壮烈地活过,便也不枉此生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