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相华的头像

谭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5
分享

石泉云雾山:鬼谷子智慧与民俗的千年传承

在陕南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间,石泉县的 云雾山 显得格外神秘。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老辈人都说,两千多年前,那位被称作“智圣”、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搅动乾坤的大人物的鬼谷子先生,就是在此结庐归隐。他留下的那部《鬼谷子》,字字珠玑,蕴藏着洞察人心的权谋与处世安身的哲思,其捭阖之道、反应之术,历经千年烽烟,至今仍在军事斡旋、外交纵横乃至商海沉浮中闪烁着不朽的智慧之光。

在石泉百姓虔诚的香火与口耳相传的故事里,鬼谷子早已羽化登仙,被尊奉为护佑一方的“王禅老祖”。自西晋始,云雾之巅便立起庙宇,自此晨钟暮鼓,香火绵延。每逢初一、十五,山民们必沐浴更衣,心怀敬畏,持香秉烛,踏着蜿蜒山径登顶祈福,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灾病远离。更为可贵的是,鬼谷子播撒的智慧种子,早已深深植入这方水土,滋养出醇厚质朴的民风民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一、大山里的救命草:采药治病的讲究

云雾山下的村落,至今弥漫着草木特有的清苦芬芳。相传鬼谷子先生隐居山巅时,目睹山下百姓贫病交加,求医无门,心生悲悯,遂将辨识百草、配伍疗疾的秘术倾囊相授。石泉县志清晰记载,境内可入药的草木有三百八十二种,仅云雾山便蕴藏二百八十八种!诸多珍稀药材,偏生于峭壁危崖,故而采药之举,绝非寻常劳作那么简单,乃是一场与天地沟通的庄严仪式。

采药人进山前数日,须心怀至诚,斋戒沐浴,涤净身心。临行之际,必到神位前焚香化裱(一种祭神专用的黄纸),虔诚祷告,祈求山神护佑此行平安顺利。跋涉于崎岖山径,言语需庄重,忌嬉笑喧哗,尤不可与女子调笑,最忌讳口出亵渎神灵之辞。老采药人深信,心若不诚,山灵不佑,轻则空手而返,重则遭遇不测。这些世代恪守的禁忌,如同镌刻于心碑的戒律,丝毫不敢懈怠。

至明清之际,云雾山下汉水之滨,出了一位声名远播的“焦水师”,皆言其得鬼谷医术真传。他最擅接骨续筋、疗治红伤与疑难杂症,医术高超,四乡八邻奉若神明。传说其医术几近通玄。若遇“包疖”(即今之淋巴结肿痛),他只需清水一碗,指尖蘸水,于患处凌空虚划符咒,口中念念有词,继而“噗”地一口清水喷覆其上,再佐以草药外敷,肿痛立消。若逢伤者血流如注,而止血草药一时找不到,他竟以“封血”密咒止血!其神乎其技,令人叹为观止。

光阴流转,那些玄妙的咒语与“仙术”或已湮没于岁月长河,然草药疗疾之传统,却如山中清泉,汩汩流淌至今。石泉乡间,不少人家仍按照传统采撷山草自疗小恙。其中,“柴胡、前胡、天麻、紫苏、葛根”等最为常见,亦广受信赖。县城“百草堂诊所”,所用草药多采自云雾山峦,默默守护着一方乡民安康,实乃古法之传承。

二、为盲人铺就一条生存之路

往昔岁月,盲人最为可怜,谋生无路,常遭冷眼。然而云雾山脚下的盲者与身有残障之人,却独辟蹊径,觅得安身立命之所。他们掌握一门绝技——推演命理,卜算吉凶。凭此技艺,他们走村串户,为东家解惑,为西家释疑,受人礼遇,生计亦得温饱。这份活命之技,相传正是鬼谷子先生专为世间残障人设计的慈悲之路。其推演精要,尽在左手五指关节的屈伸掐算之间,故亦称为“半边掌”。

此道传承,规矩森严,乃鬼谷子所立铁律:唯身有残疾者(尤以盲者为先)方可承袭;四肢健全、目明耳聪之人,断不可学!若有人心生妄念,强习此术,传说必遭天谴,或盲或残。此禁忌代代相诫,如同不可触碰的雷池。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泉老城的胡家巷、代家巷,仍有两位声名卓著的盲人命师,受到乡人尊称,据说是鬼谷门第三百五十代传人。遥想先生当年,以通天彻地之智,为世间至弱至微者,点一盏心灯,开一扇生门,其悲悯情怀与深远智慧,至今思之,犹令人心生敬意与慨叹。

三、云雾山是野生动物的“保险箱”

相传鬼谷子先生栖隐云雾山时,山中虎豹为之坐骑,獐鹿麂麝视若友朋。他夜宿苍崖之下,朝游幽谷之间,与百兽和睦共处,猛兽亦敛其凶性,从不伤人。正因这份奇缘,鬼谷子亦严令乡民,不得入山行猎。山下猎户皆深谙此道:山中虽多飞禽走兽,然每每弓满箭发,或枪响弹飞,明明瞄准之物,瞬间便杳无踪迹,猎手徒劳往返,已成常态。乡民笃信,山中生灵曾助先生有功,早被其无上法力“封山”庇佑,凡俗手段,焉能加害?

更有一则轶闻,流传甚广。昔年,山下有一老猎户,偏不信邪。暗想:箭矢枪弹奈何不得,何不以葛藤设伏?遂于山林险要处,遍设绳套陷阱。岂料,猎物未得,反套住一白发藏藏的老妪!老猎户近前观瞧,惊骇莫名。老妪泪眼婆娑,苦苦哀求到:“善人,且放老身去吧!”猎户心肠一软,解去绳索。那老妪蹒跚行出不过数丈,身形一晃,倏忽间化作一头苍老香獐(老麝),没入莽林,踪迹全无。老猎户目瞪口呆,恍然顿悟,此乃鬼谷先生显圣点化!自此之后,此猎户气运衰败,莫说獐麂鹿豕,即便山兔雉鸡亦难觅踪影,更奇者,山中葛藤亦日渐稀少,欲设套而无材。自此,云雾山下猎户间形成铁律:凡见猎物奔逃方向指向云雾山,即刻收手,绝不越界追逐。山中生灵亦通灵性,若遭猎犬追撵,必竭尽全力遁入云雾山地界,一旦踏入,便如入无形“保险箱”,猎户亦心照不宣,不再穷追。这代代相传的禁忌与默契,使云雾山成为飞禽走兽繁衍生息的天然庇护所,一座由古老智慧守护的生态桃源。

四、婚丧嫁娶、盖房过节的规矩

石泉人婚丧嫁娶、盖房过节也有一些讲究,其内核与鬼谷子所倡“顺应天时、调和人事”之理隐隐相通。红鸾禧事(嫁娶):礼仪周密,讲究“谋定后动”。首重“合婚问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必请明阴阳者详加推演,避冲克,择吉期。纳采“过礼”,礼单所列,数目必取双数,暗合“好事成双”之吉言。新娘出阁前,“上头”仪式庄重,须由福寿双全之女长者主持,梳挽青丝,口诵祝福箴言。花轿临门,必有“避煞”之举——或红毡铺地,或米筛覆顶,以阻隔“三煞”侵扰,护佑新人前程坦荡。拜堂之际,新人必先遥拜天地、君王(今多为拜国)、高堂先祖与恩师,而后方行夫妻交拜之礼。此“三才定位”古风,正是鬼谷子所重天地人伦秩序之生动演绎。

白事(丧葬),仪轨肃穆,饱含对幽冥的虔敬。老人寿终正寝,必焚化纸扎房子,助其魂灵早登极乐。灵堂棺椁之位,必请风水明师依堪舆之理慎重定夺,以求福荫子孙。守灵“绕棺”,孝子贤孙手持清香,环柩徐行,步履沉沉,皆是无言的哀思与护持。出殡吉时、落葬山向,一丝不苟依风水推算,祈愿亡魂安息,生者福泽绵长。下葬归家,奉回之灵位必安奉于神龛高处,象征逝者精神永驻,家族血脉生生不息。

立柱上梁(建房):乃安身立命之基,禁忌尤多。首重选址定向,务求“藏风聚气”,避凶煞而纳吉向。奠基之时,牲醴(猪头、鸡、鱼、酒)丰盛,香烛高燃,虔诚祭告土地神明。至为隆盛者,莫过于“上梁”吉辰!主梁披红挂彩,吉时既至,匠师登高,朗声诵唱:“上梁大吉,子孙其昌!”声震屋宇。旋即,将裹有铜钱之“红绸子”奋力抛向翘首人群。众人欢呼雀跃,争相承接,以为抢得者必分得主家福运。新屋落成,“安宅”仪式不可或缺,焚香祷祝,祈愿家宅永安,邪祟不侵。

过年过节:言语行事,皆寓吉兆。尤以岁末年初(除夕至元宵)为甚,谓之“年关”,言语最需谨慎。饺子煮破称“挣了”(寓“赚钱”);器皿跌碎忙道“岁岁平安”;孩童若口出戏言,长辈急诵“童言无忌”以禳解。大年初一,忌扫尘泼水,恐将财气好运一并倾出。 清明 祭扫,供品务求时鲜洁净,所焚纸钱必待其完全化灰,笃信唯此祖先方能悉数“收用”。端午门悬艾草菖蒲,既驱虫避秽,更被赋予祛邪禳灾之神力。

五、薪火相传:古韵新声耀石泉

千载光阴,如汉江之水奔涌不息。鬼谷子的智慧精魄,早已熔铸为石泉大地的文化基因。那山民焚香告祭的虔诚,那云雾山间草药的清芬,那猎户恪守不猎的古老默契,那婚丧嫁娶、立柱上梁、过年过节中一丝不苟的仪轨……,这些浸润着烟火气的乡风民俗,正是鬼谷子“天人合一”、“阴阳制衡”哲学理念在民间最朴拙也最坚韧的生命实践,是先民在与山川草木共生共荣的漫长岁月里,淬炼出的生存智慧与自然法则。

今日之石泉,云雾山(鬼谷岭)依旧层峦叠翠,松涛阵阵,仿佛低吟着千年的智慧箴言。鬼谷子,这位矗立于华夏智慧巅峰的哲人,其思想所孕育的独特民俗文化,已成为石泉最鲜明的历史印记、最深厚的文化根脉与最珍贵的精神食粮。登临鬼谷岭,历史的足音与时代的号角在此交响。那山野间的一株株灵药,那乡间中的一句古训,那节庆里的一声祝祷,无不诉说着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石泉的民俗文化画卷,以其斑斓色彩,铭刻着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更辉映着石泉人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奋力书写的时代华章——炊烟起处书声朗,茶园碧浪映新楼,昔日掐算天机的手指,如今正稳稳地丈量着幸福生活的维度。这份源自鬼谷智慧的千年薪火,正以其温厚而恒久的光芒,映照着石泉人对幸福生活的坚实守望,也照亮了他们奔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锦绣前程。薪火不灭,文脉长存,古老的智慧之光,终将在新时代的苍穹下,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华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