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太阳依靠在云朵的肩上,也像是累了的样子,外面不算太热,风儿呢,倒是喜欢捉摸这捉摸那,也算凉爽,尤其是在较为空旷的地方,喜欢在里面追着我们跑。它们随四面八方来,净是热闹。
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的铃声,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回去琢磨琢磨今晚的游玩计划,走着走着,便看到天空中正摇动着的几只用彩色编织的“方块儿”,一下子来了兴致:“妈妈,我待会儿也要放风筝,买一个呗!”老妈看着这双活泼的眼睛,也是受不住一顿的纠缠,便给我买了一只“小燕子”,我也是打了个胜仗一般,接过“小燕子”就高举,欢呼,跳跃,从这一头蹦到那一角,又从那一角跳到这一头,对着路也要耍起威风,净是走一些不同寻常的挨着边的阶梯与矮墙,像是也要和手中的“小燕子”一起,在空中自由地飞舞。
到了家我还是牵着“小燕子”,久久不离手,左看看,右摸摸,不断打量着这只风筝,当然的,这只风筝也在打量着我,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母亲呢,也时不时从厨房的墙边探出头来,牵着我的好奇,不自觉地笑了,做饭也时不时笑出声,待会儿就等着大餐吧!
吃完饭,我牵着乖巧的“小燕子”出门了,当然的,还牵着老妈那盯梢似的眼睛,在这样的队伍里,谁都不可能被落下。风呼呼地吹,它也知道我们要来的消息,早早地就在广场上准备好了,不只是风,还有许多高挂在天上的风筝,任由一根根细丝牵引着它们,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全都与风说着悄悄话,仔细看看,它们互相呼呼地溅上云朵的雨露,染上天空的蔚蓝,我想的,跟上笨拙的手,让手里的风筝不得不与地板打交道,我也慌忙起来,心疼它脆弱的身子,可无论如何放出,硬是飞不了的样子,母亲看我着急,便来帮忙,她一手拿过风筝,另一手示意我放线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时间观察风的方向与风筝的状态,顺便也叫我留意,一会儿母亲松手,风筝顺着风飞起来,逐渐变得平稳,母亲叫我放线,果然,“小燕子”回到了天空中,我喜出望外,看着高高飞着的风筝,不由得感到羡慕,羡慕它们在自由辽阔的天空中飞翔,同时也感叹它们始终离不开细线的牵引,不然要被风刮跑的......
不知过了多久,孩子们好像与风筝分家了一般,几乎没见得挂在天上的彩色方块儿,见到的多是贴着地面的,各个喜欢弯着腰勾着头,仿佛在做什么静悄悄的实验,紧皱着眉头,和同是充满着彩色方块儿的信息网打交道,当然也会时不时听见牵着他们的大人们常说的“别打扰我,自己去玩”,这相互牵着的不免透着一些冷,仿佛憋着一股气儿似的,想要跳出来,但却总和儿时一开始放风筝的情况一样,贴着地上起不来,有时候浮起来一点儿,不一会儿又被冷风吹下去,搞得彼此之间都有些不愉快。当然的,我也知道现在与以往的风不同,现在常是往上吹,但是呢又有往下压的惯性力,放的风筝大多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加持,比如既坚硬又柔韧的线,比如需要穿插抗风力强的骨架,当然更需要彩色分明的同时,需要具备顺风形状符合科学的风筝皮,好像硬是要突破天空的境界线一般,与云朵面对面......
再次看到风筝的时候,是和两三个朋友约去爬山坡,那里吹遍了带着茶味儿的风,一行跟着一行,很是整齐美观,山坡顶坐着一个亭子和一个雕像,它们也喜欢和风玩耍,所以有许多风筝挂在那里,远远的就能看着天上正挂着的彩色方块儿了,我们一时来了兴致,加快上坡的步伐,也再看一看往昔的风筝有多少变化。上到顶后,便不约而同地坐下来,准备好好欣赏眼前的景色,这里平旷,虽不像广场那般辽阔,但吹来的风很是强力,来自四面八方,并且时而这边强那边弱,对于风筝和放风筝的人来说,是一次困难的挑战。虽说是个挑战,但是并没有透着互相争抢的气儿,和以往飞着的一样,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也有许多牵着孩子一同奔跑的,一边牵着天上,一边牵着地上,很是愉快的滋味儿,我也禁不住站起来,走一走,看看这山坡,看看这风筝,不由得感到欣然——“以往的风,原来还在呀!”
一时间想了许久,才明白儿时那会儿想歪了,毕竟风筝也是要有牵引的步子,才能够带回来时的家,那里一直吹着以往的风,它们放我们走,我们也牵着它们,让彼此吹进各个平旷的原野,飞着自己的自由吧!
风筝,风筝呐!再让我主动放一次吧!就算有风,也不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