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闲居士的头像

清闲居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09
分享

游黃山记

二零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刚过农历仲秋节,省分行在黄山脚下汤口镇培训中心,举办50多人参加的通讯员培班,我有幸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赴黄山一游,怪石、奇松、云海、温泉谓为“四绝”宛若天上人间,美不胜收,感物伤怀,以此文回忆记录之。——题记

 虽然已是刚过仲秋节,但是黄山汤口镇的天气仍然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凉意。培训班的课程结束后,汤口培训中心组织全体学员上黄山游玩,得此消息大家为之一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太多的东西让人神往了……

早在儿时我就记住了大旅游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望岳”的经典诗句,一直铭刻在记忆深处。从那时起就决意有机会一定观赏黄山美景。这次机会,实现了我的美好夙愿,游览了向往已久的黄山,已经被真实的黄山所征服,所打动,由衷地慨叹徐霞客的话说得实在太绝妙了,现在慢慢回味起来,仍然觉得很美妙,我便不由得拿起笔来,记下那段不寻常的上黄山游览美景的经历。

大凡到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的景色奇雄怪绝。放眼望去,是数不尽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让人望而生畏,黄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圣哲的关注和向往,许多厌烦了世俗生活的高人也都到这里隐居,还有一些文人雅士也纷纷来到黄山,一述心中豪迈。传说中轩辕皇帝曾在这里修身炼丹;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次畅游黄山,前两次畅游山水并求仙访道,最后一次为了寻访故友;历代名人高士游览黄山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一片晨光中,我们出发了。透过明亮的车窗,路边一排风格各异的徽式小楼映入眼帘,那不是别墅区,而是当地的农民建筑住宅房。农村城市化这不正是农村发展的未来吗,在沉沉思考中我睡着了。醒来时,看到路边的民宅,皆白墙黑瓦,两侧山墙砌有高高的骑马墙,这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些房屋的窗户都开得比较小而离地都比较高,据说这种建筑格局是深有讲究的,徽州自古山多而地贫,故成年男子多外出经商,远行前父母为其娶一女子为妻,意为留根。那高墙小窗加大了攀爬难度,是为家中的女子能更好的守节,在“浩荡山河男儿壮志,冷清清院落女儿无趣”唏嘘感叹中,不知不觉美丽的黄山已在眼前。

在黄山的大门,我们换乘小巴上了盘山公路。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味,抚摸着每一寸肌肤,润润的,爽爽的,心也随之舒展开来。蜿蜒蛇行的盘山公路险峻异常,在频繁的转弯中,看到美丽苍劲挺拔的黄山迎客松树,还有那漫山绿竹,真是苍山如画,翠竹如海。

在一个远山如黛,意韵悠然的地方我们下了车,环顾四周,在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碧池如玉,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之中。眼前就有“天下名泉”之称的黄山老温泉口了,只见一桥飞架于山间,桥下溪水潺潺,桥为双拱石桥,桥身有三字曰“名泉桥”,虽不知此桥始建于何年何月,但是从桥身的古朴与沧桑中,可见其历史之悠远。由此向东不远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石像,徐霞客目光炯炯凝视远方,果断中透着刚毅,想为此像必为名家之做。徐侠客老先生赞黄山曰“游黄山天下无山”,多年以来,好多人都在想是黄山美景成就了徐老生的游记,还是徐老先生的游记成就黄山的美名呢。

沿着逶迤的山路,我们缓缓前行,前方的山上有一瀑布飞溅而下,在时隐时现的阳光下泛着若有若无的五彩光韵。两只小猴端坐于其间,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有人向小猴招手,有人要给小猴食。不料此举被导游立即喝止,原来黄山的猴子是纯野生的,这两只是出来侦察的,如果发现有食物会唤大队猴子来抢夺食物,这是很危险的。

行进途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连绵的群山,郁郁葱葱,环绕的流水,清澈见底,我们拾阶而上,一路攀登,虽说很累,但累并快乐着,也享受着,累并没有阻挡我们登顶黄山的信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喜欢这种登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山下找不到的,有了这样的机会,真正尝试一番登山的感觉,过一把登山的瘾,是多么快意的事啊!由登山联想到人生,经受过登山的艰难,有着这样的激情,就能够面对所有未来。一边想,一边走,一边走,一边想,一路走走停停,时不时与黄山对语,顿觉非常惬意,把平时一切的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投入美丽大自然的怀抱。

一边登山,一边观赏,一边听导游小姐介绍,使我对黄山有了多角度的了解,黄山在我头脑中形成了美丽的轮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你看那细雨沐浴下的黄山更现异彩,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峰,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都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走过很长的一段石阶,我们终于到了兹光阁,这里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世界地质公园”几个朱红大字,看来黄山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兹光阁墨柱青瓦,其重檐式建筑更彰显出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神韵,正门的匾额题有“兹光阁”三字,字体大气而端庄,仔细一看,竟是董必武所题。立于兹光阁前向上仰望,只见其身后山峰直入云霄,而苍松翠柏更立险峰之上,宛如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墨画直铺于眼前,正当我沉醉此间时,导游唤我们出发了,我们要由此乘玉屏索道,去玉屏楼看黄山奇松之首—迎客松。

在阵阵的轰鸣声,缆车徐徐开动,车窗外景色多彩秀丽,山势陡峭而崎岖,林木葱郁而挺拔,真是“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奥地利进口的缆车速度很快,根没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远眺那些无限美好的风光,不过只十几分钟玉屏楼就在我们眼前了。走下缆车我们就感到阵阵凉意,山间薄雾蒙蒙,忽见不远外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昴首望天,大气天成,石象前面的迎客松,笼罩在空蒙的山雾中,如身着轻纱的仕女,玉手轻扬,注视着大好河山,于婷婷玉立间尽显其美丽与端庄。诗云:“美目盼兮,巧笑靓兮”我想她一定是在经历了千年风雨,看遍春花秋月之后,才能有此般的淡定与从容。忽然雾散了,人们大声叫了起来,迎客松自云雾中走出,如美人轻撩面纱一般摄人心魄,清秀而温婉,热情而真挚。迎客松周围的石崖上有许多石刻,记得其中一副刻得是“岱宗逊色”,夫岱宗者,泰山也,余以为黄山之美在景色秀丽,东岳之尊在历史厚重,实不可相提并论。

导游又在唤我们了,原来是要带领我们向莲花峰进发,莲花峰海拔1864.8米,拔地摩天,险峭雄奇,而且还经过异常艰险的百步云梯,听过导游的介绍,有人不禁切切私语,萌生退意。余淡然一笑,快步向前,不一会就有人跟了上来,此时行动就是最好的动员,正所谓“乱云飞渡仍从容,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我腿微微发酸的时候,我们进抵百步云梯,雾寒风急赶紧取出背包中的衣物穿上,环顾四周,真是景如其名,百步云梯高耸入云,两侧万丈深渊,是登莲花峰最险的一段狭长山道。望着升腾的云雾,忽感腹中饥饿,拿出干粮,胡乱吃了几口,顿觉豪气丛生。我抬头仰望前方的石阶,陡峭异常,几近垂直,狭窄得只容一人通过,手脚并用艰难而上,爬行过半,竟飘起雪花片片,大家进退不得,队伍停在半空,吾人心中胆气顿生,大吼一声“兄弟们上啊!”,一行人等奋力向前冲过云梯天险。狭路相逢,勇者胜,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

穿过窄窄的一线天,再向上走不远,见一圆形石碑,上书“黄山莲花峰高程1864.8米”我们终于登上莲花之颠了。立于山颠,方知夫子当年“一览众山小”是何等的豪迈情怀。

“再不下山,就到不了光明顶了”在导游的呼唤中声,我们下山向光明顶进发,“光明顶不是明教总坛吗,原来在这!”有人恍然大悟道“明教的总坛光明顶在昆仑山,那是金庸杜撰的”有学识渊博者更正道。一路上迤逦而行,低头看路,抬头看雾,两边看树,途中有一亭,古朴而雅致,在此小憩只觉人在画中,画中在心中。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抵达光明顶。漫步在云蒸霞蔚、烟岚缥缈之中,吾等云云众生好似飞升于琼楼玉宇之间,夜宿光明顶,一夜无眠。

在一片嘈杂声中,我走出光明顶山庄向炼丹台走去,还好人不是很多,我们立于台上只见东方一缕红光现于天边。山谷中有大团的云雾飞过,霞光尽染于云雾之上,紫色的云雾如身穿纱衣仙女,飘飞于天上人间。突然,人群骚动起来,原来东方破晓,幽暗的晨光转瞬间即逝,无论是峰峦、松柏、还是游人的身上都披上了万道霞光,人们大声欢呼着,声震云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时此刻唯有润公大气磅礴的诗词才能诠释人们的心情。领略了前山的雄奇,更渴望尽睹后山的秀丽,于是我们向始信峰进发。山中林木郁郁葱葱,清晨的露珠在树叶上闪烁流动,清新而温润的空气氤氲于山谷之中。走出山谷,只见前方,一巨石硕大无比,浑然天成,直立于山颠,名曰飞来石,据说这就是《红楼梦》中幻化为通灵宝玉的顽石。既然宝玉源于此,那么化身黛玉绛朱草又在何方呢。

我们朝始信峰进发,“到了始信峰,方信黄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沿路的黑虎松、连理松、竖琴松、探海松,形态各异,生动形象,更有许多无名松让我连连称奇。原来不过10分钟的路程,我们走了足40分钟,有太多的美景让我们驻足不前。

立于始信峰,我们登顶环顾,云海茫茫、险峻壮观。对面的石笋峰在雾气的笼罩下似一幅刚刚洇过的水墨山水,留张照片以作纪念吧,几张照片的功夫,那山水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雾越来越大了,我掉队了,只身继续前行。

黄山之处于迷雾,正如我处于迷茫,在迷茫中想看清方向终究是徒劳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前行,在行进的途中寻找方向,修正方向,终有云开雾散之时,总会看到属于我的风景。看来黄山真的很有灵性,与吾心有戚戚焉。

云开雾散时,我终于找到自己队伍,经云谷索道下山。黄山二日虽然没有如愿尽揽黄山之奇妙,但吾在山水之间感山川之秀丽,思造化之神奇颇有所得。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黄山是羞怯的少女,一如那宏村大家的闺秀躲在阁楼上脉脉含情的窥望;黄山是聪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雾锁双眉。黄山真的很有灵气。黄山之奇我也许仅仅读过了一页,但无论怎样,她已然不再是一个概念了……

游览黄山,给我留下很深印记的当数莲花峰,这座山峰看似不高,但山路却极其陡峭难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和“百步云梯”这两段,非常惊险。往上攀登时,双手始终扶着拦杆,一路行进,感觉不出它的险峻,待登上了莲花峰顶,再往下一看,一步步云梯直上直下,不由惊叹刚才登山的勇气,我们终于站在了海拔1873米高的莲花峰峰顶。此时此刻,满心只有一种征服后的喜悦和兴奋。兴奋的感觉迅速传遍全身,我便有了一种无比的成就感,自豪感!再回头看看我开始跋涉的地方,那一个个山头都是多么渺小,多么遥远。再想着一路上都是用我的双脚踏过来的,真正感到了骄傲和自豪。这样的登山不由得引发我的感触和联想,我在想,人生不也和登山一样吗?人生的困难就如同一座座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战胜它,战胜了一个困难,就等于翻越了一座高山,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人生中不知要战胜多少座高山,成就我们的完美人生。

游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最著名的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始终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黄山的奇石更是吸引着中外游客,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猴子观海”、“乌龙探水”、“双猫捕鼠”、“金龙驮龟”等一块块神奇的石头,惟妙惟肖,生动有趣,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总是令我生出无限的遐想。给我留下很深印记的还有黄山美丽的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把我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那次游览黄山,淅淅沥沥的小雨陪伴着我们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回旋的余地。这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扯住了我们的脚步,为了安全,导游就不让攀登黄山五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了,天都峰上有着更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我是从一句名言中知晓的:“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黄山归来后,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这种遗憾是留在下次游黄山来消除的,因我与黄山还有个美丽的约定——游天都峰。

那次游览黄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不虚此行。我一直在想,按照与黄山的约定,我还想登临它,观黄山新景,赏黄山新姿。因天色已晚,我们便匆匆下了山,不过有机会还是会再去登黄山的,那里的风景让我流连忘返……当时即兴赋词一首《沁园春.游黄山记》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游览寻幽,信步黄山,意趣漫飘。看天都耸翠,烟霞织梦;莲花绽玉,泉瀑鸣韶。雾绕松虬,云扶石怪,满目风光入画描。凭栏处,叹乾坤妙笔,绘卷神骄。

遥怀今古英豪。忆往昔传奇岁月遥。有轩辕问道,丹炉遗韵;容成炼药,仙迹留标。墨客题诗,达人揽胜,佳话千年岁月昭。今游此,沐山风浩浩,心荡情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