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翁中秋的头像

翁中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4
分享

幸福里的晚风

晚风初起,华灯已上。家门口的幸福里早已人头攒动,乐感轻松的“小城故事”,响彻沿河小街。人们三三两两拢到盐河边,听晚风讲故事。

幸福里多年前是靠近火化场区域,小城的人很忌讳这里,很少人走这边,哪怕路过。 有段时间,垃圾堆上长满麻菜和枸杞藤条,春雨过后麻菜生长刚带劲,遭抢挖。秋后枸杞藤条上挂满了小红果,阳光透过果身很妖艳似红宝石。没熟透的果实,人们就来抢摘。这两件事我都干过,美其名曰抢野鲜。

后来,人们沿河建成三街一河,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小街,小街有千米长。有城市营地、摩天轮、水上廊桥、河面音乐喷泉一个紧一个。那一家挨一家美食的商铺,香气溢满整个小街。在街入口安放“锦鲤吐珠”的雕塑,那几条锦鲤嘴巴细水缓缓。游客常接那水擦擦脸,摸摸鱼头,图个吉祥,更图那好听的名字“幸福里”。

日落余晖未尽,串街巷的老叟骑小三轮车卖豆腐花,那一声“卖——豆腐花——嘞!”悠长、洪亮的吆喝声和豆腐脑的豆香溢满小街,也拉开小街夜市的新时光。

元宵节的灯节,端午的非遗节,七夕的红娘说媒会,职场招聘会,高邮大虾节,还有中秋国庆的美食节……把幸福里这条小街夜市活起来。大人们忙咽口水,小孩闹腾着去跳蹦蹦床。

楼宇之间通道墙上,用霓虹灯做的高邮方言十分有趣。 “小爬爬”(小板凳)“白大老二”(霸王餐)。 “板砸”(形容事物漂亮), “呱呱叫”(表示非常好)。 “不啰了”(意思是别说了),“微死了”(表示累极了)。“假好呢”,(意思是怎么办)……

常有外地游客看,本地爷爷奶奶们教孙子孙女,说家乡话。语速本来很快的高邮方言,被爷爷奶奶拆开一字一字说,好似没烧饭锅的夹生饭,好难听。当然了,围观的游客先是听得一愣一愣的,然后哈哈大笑要求与他们拍照,拍视频留念,好生欢喜。

月上树梢,老奶奶们跷起腿搁在河边栏杆上,看晚风无心吹碎,铺在沿河上的银被。驶向大运河的船队,时不时鸣笛示好,那破嗓音打破这份宁静与美好。气得奶奶们直拍大腿,连呼“不讨喜!不讨喜!”

“卖鱼,卖鱼!”还没停好渔船的壮汉大声吆喝。散步的人们迅速拢过来,看船舱里的鱼开始抢。

“这条季花鱼(鳜鱼)20块我要了。”

“那几条昂刺鱼15块给我,明天给媳妇炖汤催奶。”

“别抢,大白条(鲹鱼)我拎回家清蒸,跟我老子(父亲)弄两杯好酒。” 船没停稳,鱼就卖完了。乐得壮汉合不拢嘴,高举二维码忙收钱。

那壮汉不是专业渔民,他正经工作打空调洞,开墙面砖,住在附近。时常偷闲来幸福里沿河边,甩几杆子,撒几网解解繁重工作的苦,找些生活乐趣。去年,越玩越有劲的他,瞒着妻子,花几万块钱,买艘渔船穿梭在沿河上下游。用他的话说,上河(运河)是活水,下游的鱼向上游,上游的鱼随运河水下行。在幸福里这片水域相遇,鱼儿品种多,都是上乘鱼。

隔三岔五,幸福里沿河小街就有他卖鱼的情景。他卖鱼从不带称,毛估估,买二送一,游街的人们很乐意。每次遇到我,他都是送几条上好的鱼。“你吃这白大老二(霸王餐)应该的,不是你跟我老婆讲情,这小渔船就沉河底了。”他笑着说。 夫人骂他不务正业,其实心疼他白天工作辛苦。

城市营地有几张圆桌,每天晚上围桌而坐的长者们在清谈。张士诚在高邮运河边,承天寺开国印钱建王宫。王西楼嫁姑娘,三马车书画。苏三妹洞房戏秦观,三敲洞房门。汪曾祺携夫人施松卿在高邮湖上划小船,被戏称“高邮湖上最美老鸳鸯”的故事。

有声有色,门门道道全清。也时常为不靠谱的故事情节起争执,吵得不可开交,大有要动手打架之势,可能是清谈的特色。打圆场、烧阴火、看笑话都有,常引来端咖啡的年轻人围观。不过,长者们争执后的长笑,是继续说故事的开始。

喷泉在绚丽多彩的灯光下,随着音乐动感起伏,时紧时疏、时高时低。晚风将显示在水雾中“幸福里”三个大字,送到岸边裹着游客,惊得孩子们拍掌叫好。 一曲萨克斯《回家》在幸福里小街上低调回荡,随着音乐喷泉最后一点水珠的落下,人们背着晚风的惬意四处散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