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润杨的红楼笔记的头像

润杨的红楼笔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9
分享

八月十五走百病

又是一年中秋夜,沈阳苏家屯区“荷花之夏”夜市热闹非凡,拥有极具冲击力的“机车+音乐”沉浸式潮流体验。烟花秀活动,让我们邂逅浪漫的焰火,寄托对团圆和健康的企盼。

我站在灯火阑珊处,望着烟花、望着天上那轮与旧时无异的圆月,恍然看见奶奶的身影从记忆深处走来,她背着我,一步步踏碎月光,边走边说:“八月十五走百病。”

我十个月大时,因母亲工作的关系,被留在奶奶身边。从此,奶奶的脊背成了我的摇篮,她用大米粥将我喂得白白胖胖的。她用“走百病”的习俗为我编织健康的祈愿。

每逢八月十五,奶奶总在月上柳梢时背我出门,即便我都满地跑了,她依然背着我。她常说:“八月十五走百病,遛一遛,百病消。” 我伏在她温暖的背上,看树影婆娑,听她哼着不成调的歌谣,心里特别安逸。

奶奶生于1900年,见过乱世,她总说:“我们那时候啊,大姑娘、小媳妇上街走百病,担惊受怕的,就怕遇到坏人……你们现在赶上了好世道!”她的叹息混着月饼香,落进夜风里。

后来奶奶牵着我的手,走百病。有些年份,企业扎起走马灯、莲花灯,光影流转如星河;有些年份无灯,我们便仰头看月——那轮月总是圆的,像奶奶摆在小院中央的圆桌,稳稳托住一家人的欢喜。

走百病归来,小院已摆好圆桌。月饼垒成塔,葡萄滴着露水,梨子泛着青辉。母亲沏一壶酽茶,每人分得一块月饼、一杯温热的茶。奶奶坐在凳子上,又开始“老生常谈”:嫦娥偷药飞升,吴刚伐桂不止……这些故事她讲了一年又一年,桂树却始终未倒,嫦娥依旧孤寂。

我曾以为这样的夜晚永无尽头,直到高中那年中秋,奶奶忽然不肯出门:“我看家,你们孩子去走吧。”她笑着推拒,眼角皱纹深如沟壑。那年的街上人流如织,我却频频回首——那个曾背我走百病的人,没和我在一起。她独自守在空荡的院里。

如今才懂,不是她不愿,而是岁月偷走了她的力气。

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孝敬奶奶。毕业后分配到铁西区上班,需要住宿,我离开家时,怎么也没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和奶奶说话!

一周后,我赶回家,奶奶已经昏迷不醒。我俯在她枕边,一遍遍喊她,可她再也没能认出她亲手带大的孙女。我握着她的手,她的手冰凉,再也不是从前的温暖。

奶奶没有等到我领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没有等到那一年中秋的“走百病”,就那样静静地、默默地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从前读这句话,只觉得是古人的叹息;那一刻,它成了我心口一道再也合不上的伤。

那年的中秋,月亮依旧圆圆地挂在天上,桌上的水果与月饼也一如往年。可院子里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了奶奶的身影。

父亲哑着声音说:“去走百病吧,你奶奶希望你们个个无病无灾,好好活着。”我们谁也没有动。那一夜,家里没有一个人出门。月饼静静地摆在盘里,无人去碰。只有清冷的月光,不管不顾地、几乎是野蛮地,洒满了整个院子,照见一室清寂,满心空缺。

后来,我们家搬离了那个盛满回忆的小院,住进了楼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中秋的夜晚也一年比一年热闹——夜市流光,歌舞喧阗,焰火璀璨……可这一切繁华与美好,奶奶都看不到了。

奶奶,今夜的月光,和您背我出门那些年的一模一样。可这世上,再也没有您温暖的脊背,没有您在月下慢行的脚步了。

但我愿意相信,您并未走远。您只是化作了繁星中的一颗,在云朵的背后,依旧温柔地、明亮地守护着我前行的路。

而从今往后的每一个八月十五,我都会一个人走出去,在月光下,慢慢地走您教我走的路,过您带我过的桥。我会替您走完所有您未走完的路,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在另一个团圆之处重逢。

那时,我一定要紧紧握住您的手,轻轻告诉您:

“奶奶,今年八月十五,我走百病了。我走得很好,一如您所愿。”

——谨以此文,献给我在天上的奶奶和父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