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昌陆的头像

汪昌陆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3/17
分享

赖家祖孙三代的升腾浮沉

《红楼梦》中偌大的贾府少说也有上千人,除了为数不多的主子外,全是奴仆。精明的奴仆在伺候主子、为主子分忧解难、管家营运的同时,自己得到很多实惠,借势升官发财、荫庇子孙,赖嬷嬷、赖大、赖尚荣这一家便是这样的人。

贾府的奴仆大致分为买来的奴才和家生的奴才两类。所谓“家生的”意思就是父母是奴才,生下的后代也属于主人家奴才,叫家生子。纵观贾府,不论地位、年龄、资历还是富有程度等,赖嬷嬷家是最高的,可以说是贾府的豪奴。

赖嬷嬷是贾府的管事,赖大的母亲。她在第四十三回以幽默的话语打趣凤姐儿时首次出场,当贾母要她出钱凑份子为凤姐儿过生日时,赖嬷嬷说∶“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位虽低些,钱却比她们多,你们要和她们一例才使得。”由此可见,赖嬷嬷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表达,并且从贾母谈话中也透露出她家境的富有。到第四十四回凤姐过生日,“赖大妈妈见贾母尚这等高兴,也少不得来凑趣儿,领着些嬷嬷们也来敬酒。凤姐儿也难推脱,只得喝了两口。”说明她很有心机、很有眼色、很会投机。加之第四十五回写到:

说着才要回去,只见一个小丫头扶了赖嬷嬷进来。凤姐儿等忙站起来,笑道:“大娘坐。”又都向他道喜。赖嬷嬷向炕沿上坐了,笑道:“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彩明)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李纨笑道:“多早晚上任去?”赖嬷嬷叹道:“我那里管他们,由他们去罢!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么个东西来。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儿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

这简直就是一部赖嬷嬷自述的“奴隶成长史或成功史”,赖家三代在贾府,头一代赖爷爷、赖嬷嬷是奴才,靠的是任劳任怨、不讲条件和精干灵活,到了第二代赖大、赖二就当上了荣宁两府管家,第三代赖尚荣就做州县官了,一切得益于贾府的“主子恩典”。赖嬷嬷紧紧围绕感谢贾府,知恩图报,孝敬主子,尽忠报国的主题进行阐述。她很精明,很会来事,很会讨好主人,晴雯便是她儿子赖大买来伺候她的小丫头,见贾母喜欢晴雯,赖嬷嬷就将晴雯孝敬了贾母。同时也注重感恩,她的孙子赖尚荣在贾府的帮助下被选出来做了州知县,赖嬷嬷喜笑颜开,连摆了三日酒,头一日,便请了贾母等人,让贾母、王夫人等施恩者高兴。

赖嬷嬷在小事上很谦和,深得贾母、凤姐的喜欢,赢得人心。而且,赖嬷嬷也装出一副为贾府将来考虑、秉公办事、公事公办的样子,宝玉挨打时,她义正言辞对宝玉说出一番“训诫”话来:

平儿斟上茶来,赖嬷嬷忙站起来接了,笑道:“姑娘不管叫那个孩子倒来罢了,又折受我。”说着,一面吃茶,一面又道:“奶奶不知道。这些小孩子们全要管的严。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叫大人操心。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恨的我没法儿,常把他老子叫来骂一顿,才好些。”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这一方面说明了她的资历老,与贾母是一辈的,很可能是贾政的乳娘,见证了贾府的过去及“棍棒底子出孝子”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又衬托出她时时处处尽力为贾府着想。平儿斟茶细节反映了她的谦恭,给下人和蔼可亲印象。

赖大和兄弟赖二(赖升、来升)分别任荣、宁两府的大总管。兄弟俩都能当上大总管,与其母亲赖嬷嬷有直接关系。赖大、赖二均为赖嬷嬷之子。赖大是赖尚荣之父,是“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来的家生子儿,因为赖嬷嬷“年高服侍过”贾府的老主子,又得到贾母的“赏脸”,他才做了荣府大总管。他一出场便为豪华奢侈的元妃归省忙得不可开交:安插摆布筹建大观园;盘算出入账本;点人丁、开册籍、监工等等。赖嬷嬷孙子捐了官,她在花园大宴宾客,贾母、王夫人和宝玉、黛玉辈等都去捧场子。正如第四十七回所描写“那花园虽不及大观园,却也十分齐整宽阔,泉石林木,楼阁亭轩,也有好几处惊人骇目的”。赖大虽为奴才,但赖家有不菲的家业,也有个象大观园般的大花园,难怪贾母说她是个财主,可见并不是象赖嬷嬷所说的只是个“破花园子”,这便是托了贾府的洪福了。赖大不仅精明能干,治家理财也有独到之处。第五十六回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连“敏”探春也要借鉴效仿他管理自家花园的经验做法,然后对大观园采取措施,实行承包责任制,既开源节流,经济效益立竿见影,又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由于赖大头脑灵活,见机行事,深得主子信任,主子们外出,“荣府只留得赖大”主管事务,他在忙于公务的同时,未忘私活,他从家族长远利益考虑,不惜花银子为儿子捐了一个州知县的官儿,当然这些银财是从贾府渔利而得的。此时的赖大位高权重,财大气粗,他的奴仆身份只是成了个名份,以至连贾芹、周瑞家的都曾向他和赖嬷嬷跪下求情。贾蔷这个宁府嫡派玄孙竟称他“赖爷爷”。王熙凤要撵走个下人,赖嬷嬷出面求情,向来说一不二的凤姐也只好收回成命。其妻赖大家的,赖尚荣之母。虽不及婆婆赖嬤嬤那样有体面,也是个“有头脸管事的媳妇”。她没事时不是送些腊梅、水仙给宝琴、黛玉等,就是送个大鱼风筝、美人筝给宝玉,很得年轻人赏识,年轻主子都称她“赖大婶”。

赖二,即赖升、来升。赖嬷嬷之子,赖大之弟。宁府大总管。赖二只在第七回出现过一次,以后均以来升、赖升多次出现。第十回因给贾敬过生日,贾珍命来升预备两日的筵席。第十四回来升见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立即传齐同事人等,嘱咐他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不要把老脸面丢了”。王熙凤一上任,便传来升媳妇,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这来升媳妇也是个管事的婆子。第十六回贾蔷报告贾琏:“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这来管家就是来升。只有像他这样的大管家,才能给儿子谋到这样的好差事。赖升在第五十三、五十四、六十三回等多次出现,主要活动是:贾珍命其协调宁荣两府过年请客事宜;请贾府吃年酒;贾敬突然“宾天”,尤氏带领赖升一干家人媳妇出城查问等,可见赖升总管已经参与到贾府的工作中心来,地位、权势不可小觑。

赖尚荣为赖大之子。赖尚荣一落娘胎,就被主子放了出来,成为自由人。“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奶子捧凤凰似的”。到三十岁,其父为他捐了个州知县前程。做了官后,大肆贪污,“手长著呢”, 连他兄弟都说∶“我哥哥虽做了知县,他的行为,只怕也保不住怎么样呢? ”更谈不上“孝敬主子” 。后贾府败落,贾政扶了贾母灵柩回南方,盘费短缺,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借银五百两,但赖尚荣只给银五十两,并在回信中告了多少苦处,气得贾政大怒。 赖尚荣知道情况不妙,赶紧通知父母逃离贾府避走他乡。

赖嬷嬷、赖大及兄弟没有实体企业,也没有经营过其它生意,只是个大总管,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敛聚了丰厚殷实的家产,不言而喻这些都是从贾府这块肥肉上捞到的“油水”。“赖”即依赖仗势,“赖大”即依赖贾府长大也,而“赖尚荣”的名字,意即赖上荣国府了。所以到了后来贾家败落后,赖家便翻脸不认人,赖尚荣没有做到赖嬷嬷所说的“孝敬主子”、“尽忠报国”的要求。笔者认为,从曹公的伏线手法看,赖嬷嬷的担心可能成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