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昌陆的头像

汪昌陆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4/04
分享

霁月难逢的芙蓉女儿

说起晴雯,有人厌恶,有人喜爱。有人说,晴雯被撵抱屈而亡,完全是她掐尖要强、任情任性、不计后果所造成;有人则对其真诚直率、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真性情大加赞赏。晴雯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曹公从未明示,好坏由读者自己理会。对于贾府的一个二等丫鬟,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不但未将其遗忘,有时还常被提起?

位列“又副册”首位的晴雯,虽迟至第八回才出场,但《红楼梦》第五回薄命司册辞里第一个介绍的人物却是晴雯。第五回是全书的纲,判词判曲是作者对全书内容、人物遭际的预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命运“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特别是由于八十回后书稿“迷失”,判词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晴雯虽属丫鬟之列,在人间仅生活十六年,但曹公将其置于“又副册”之首这一显要位置,用大量笔墨来写晴雯,也倾注了作者的哀惋与血泪,旨在为像晴雯这样一群女子树碑立传,从而达到“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之效。

一、嘴尖性大

晴雯自小就是个可怜的女孩,不知乡关何处?父母是谁?什么姓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我们只知,晴雯十岁的时候,被赖大家买来,因贾母喜欢,赖嬷嬷遂将晴雯当作一件礼品“孝敬”送给了贾母。贾母看晴雯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为一般丫鬟所不及,又把她转送给宝玉使唤,应该说晴雯是“奴才的奴才”。除此之外,晴雯还有一个为荣府酒头厨子的表哥多浑虫和一个表嫂多姑娘。因此,曹雪芹用“身为下贱”概括晴雯卑微的身世。

晴雯虽然身份低下,没有背景,但她聪明、俊俏、伶俐,针线无人能比,深得贾母喜爱。正因如此,贾母才将她派给宝玉作屋里人使唤,逐渐养成了“心比天高”、动辄暴跳的“爆炭”性格。她的一张利嘴,几乎得罪了府里所有的人。谁要欺负晴雯,或“拿话压派”,她就会不顾一切奋起反抗,从不计后果。第三十七回秋纹替宝玉给王夫人送花,王夫人高兴就赏了秋纹两件衣裳,秋纹回来炫耀,晴雯当场就对得了小惠而向王夫人叩首谢恩的秋纹进行嘲弄和抨击,也透露出对王夫人的不满。第三十一回,端午佳节宝玉心中闷闷不乐,不巧晴雯不慎又将扇子跌折,宝玉就斥责晴雯为“蠢才”,引起晴雯的强烈不满,对宝玉直言顶撞,气的宝玉浑身乱战。为了劝解,袭人说了一句“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她说“我们”两字;就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起‘我们’了!” 她直言不讳地嘲笑一天到晚都梦想当小老婆的袭人,最终以袭人跪下求央才算了结。还有一次,因为王熙凤叫小红去拿一个荷包,小红得了当家主子的差遣,便得意忘形起来。晴雯见了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上才算得。”自己不巴结“领导”,却大肆嘲讽乘机向上爬的小红,小红能高兴吗?

不过,晴雯是典型的刀子嘴,真性子。这点竟和黛玉有些像。气头上来了,不行干脆就动手,用一丈青向坠儿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每当看到此处都心有余悸,场景常在眼前浮现。晴雯的凶狠、要强以及恨铁不成钢之性情跃然纸上,这点倒是和凤姐可有一拼。

晴雯素习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人,她不是一个爱用心思的人。说的话,大多是不经过大脑的。“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作者夸其“勇”,但从另一面来说,就是“无谋”。没有心机,没有城府,偏倒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之胆略。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排揎每一个接近宝玉的人。任性时从不问原因,也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不愿地位高的人压迫自己,而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压迫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她给王夫人的印象是“立着眼骂小丫头,连我都看不下去”,小丫鬟在梦中撞了头,竟以为是晴雯打她,连声求饶“再也不敢了”。在处罚了坠儿后,她便“假传圣旨”,命人叫宋嬷嬷进来一下就把坠儿给撵了。

晴雯无所顾忌,毫不掩饰。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也就怎么做。“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精彩、“热闹”的一幕,是统治者对奴婢们的一次围剿,也是贾府内部矛盾激化、自相残杀、争权夺利的集中表现。“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探春就毫不客气地给封建卫道士的王善保家的当脸一巴掌。无独有偶,当抄检队伍来到怡红院时,晴雯却不像袭人等人俯首听命,任其搜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当场给搜查者难堪,还之以颜色。在这些情节里,显露出晴雯蔑视权贵,磊落刚强,追求平等的倔强性格,以及对封建时代锋利无比的讽刺。她的讽刺,不仅刺伤了袭人、秋纹、小红和王善保家的一群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者王夫人。

对于晴雯,可用“羡慕嫉妒恨”来概括,羡慕嫉妒的是她的美貌和手巧,但更多是来自于“恨”,甚至可以说是恨之已久,恨之入骨。以至于听说晴雯被逐,那些婆子们个个拍手称快。就连“似桂如兰”的袭人,在晴雯被逐后说的那几句话,也表明了她的妒意。她在病中被撵出大观园,几个老婆字竟齐声道“阿弥陀佛,今日天睁眼,把这个祸害妖精退送了”。试想,晴雯如果不是丫头,而是一位小姐,她会比惜春更无情;如果她是当家主妇,丫头们的日子会更不好过。她自恃过高,得意忘形时忘了自己的身份。“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一点也不错。

二、霁月难逢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晴雯”这个名字由此提炼而成,这是说像晴雯这样的人极为难得。

晴雯被逐出大观园抑郁而死,宝玉痛心疾首,抒写了一篇情感真挚、感天动地的《芙蓉女儿诔》,宝玉用金玉、冰雪、星日和花月这四种自然界最美好的事物来作喻体,用四个最尊贵的比喻来写她的美丽和高洁。

晴雯美到啥样?通读《红楼梦》,似乎也难以寻找出曹公对其外貌有正面描写的语句。曹公用虚而不用实,或借他人之口转述,或借他人映衬,或用情节和行为来塑造表现,不一而足。晴雯“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均为其他丫鬟所不及,已足以看出晴雯容貌超群;晴雯的美,与袭人、平儿满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庸俗美不同。“水蛇腰,削肩膀儿”,“钗甜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态”。曹雪芹只用这样几笔水墨,就勾勒出晴雯的天然美貌。宝玉用她像“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来赞美晴雯,这不仅写出了晴雯的美貌,更写出了她纯洁的精神。但在王夫人的眼里,觉得她“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驱逐晴雯之后,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时说袭人模样就比晴雯略次一等。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告黑状,说晴雯“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这些贬言碎语,足以从反面反映出晴雯的美丽。故《芙蓉女儿诔》赞“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风流灵巧惹人怨”,晴雯到底有多巧?贾母疼爱宝玉,把压在大板箱多年的雀金裘送给宝玉穿,刚穿了一天,宝玉把“后襟子烧了一块”,为了逃避贾母等人的责骂,宝玉赶着叫人悄悄地拿出去修补。谁知外面所谓的能工巧匠、裁缝匠并做女工的不仅不能补,而且“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在此关键时刻,素以针黹出名的晴雯挺身而出,替宝玉分忧解难。晴雯既认得它是孔雀金线的,又懂得“界线”之法,于是强去病体去补,直到自鸣钟已敲响了四下,才刚刚补完,若不留神,再看不出。曹公对此非常赞赏,因此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作回目以赞之。

“病补雀金裘”显示了晴雯的心灵手巧,而“智出逃课计”则展现了晴雯的聪慧伶俐。第七十三回宝玉听说父亲明天要考他学业,急得不行,挑灯夜战眼看也是应付不了。听见春燕、秋纹从后房门跑进来说墙上跳下一个人,晴雯灵机一动想个法子,让宝玉装病说被唬住了,此话正中宝玉心怀。更为精彩的是,为了装得很像,她还煞有介事地传起上夜的人,挑着灯笼,各处搜寻,并喊叫说“要上房里取安魂药丸去”,“故意闹的众人皆知宝玉吓着了”。如此锦囊妙计,天衣无缝,遂使宝玉安然渡过难关。宝玉对晴雯的聪明伶俐非常喜爱,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瞒着袭人等人,偷偷地让晴雯送去。故宝玉谓之“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

晴雯言行一致、刚直磊落、纯洁高尚,她不像宝钗那样藏拙守愚,也不像袭人那样背后做“小动作”。她不会像袭人那样“鬼鬼祟祟”和宝玉有肌肤之亲,也不会像坠儿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象王善保家的那些狗仗人势的奴才。在《芙蓉女儿诔》中,作者把她比作耿直而亡的鲧,比作“高标见嫉”的贾谊。故宝玉称赞“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

“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那只有两个石头狮子还干净的贾府中,晴雯犹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宝玉与晴雯相处融洽,之间友情是真挚的、纯洁的。金钏儿虽然也是“狐狸精”的罪名,但毕竟自己的行为也有些轻佻的。四儿、芳官也是有心笼络宝玉的。独独晴雯,虽然对宝玉有一些朦胧的情感,却也“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宝玉,却反倒“担了虚名”。就连晴雯嫂子都说“屋里只你两个人,我只道有些个体己话儿,这么看起来,你们两个人竟还是各不相扰呢!”因此作者誉“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

三、彩云易散

晴雯自第八回出场至第七十七回病亡,前八十回反映出晴雯完整的一生。曹雪芹把她短暂的一生演绎得如此美丽而真挚。

晴雯机敏而又尖刻,高傲而又善妒、犯上而又酷下。晴雯敢爱敢恨敢说敢骂,快言快语。她不顾一切蔑视主子,怎能不惹得统治者的大怒呢?“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却轻肆直言,率性而为,怎能不令人嫉恨呢?“将来有散的日子”成为她后来被撵出大观园之谶语。

她不顾一切公然反抗,由此种下恶果,继而遭到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

她死后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她。他怎么也不能理解日夜相伴、聪明伶俐的晴雯就这样离他而去,就这么快速地离开了她心爱的怡红院。他明明知道小婢说晴雯是去做芙蓉花神了,可能是无稽之谈,只是他自己硬想出一番大道理,论证出“深为有据”罢了。如果晴雯这样一个人就这样白白地含冤惨死,这虽是可信的,却是不合理的;像晴雯这样的人物,是不该在红尘中的,只能远离尘嚣、远离世俗,只有相信她是被上帝召去作芙蓉花神,才是完全合理的。故曹公用《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作第七十八回后半回目。

曹雪芹没有给晴雯安排一个好的结局,但他是饱含真情塑造晴雯形象的。小说通过晴雯病补雀金裘、逃课计、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惩治坠儿、抗拒抄捡、无辜被逐、病榻诀别,直至死后宝玉又撰《芙蓉女儿诔》祭奠她等情节,刻画出她“千伶百俐、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她的高贵品质,她的反抗精神,她的天然美貌,在那个残忍的时代,在那个像乌眼鸡似的贵族大家庭中,如昙花一现,短暂而美好,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给人以无限的同情,更能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以及人性残酷和麻木的强烈愤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