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福军的头像

王福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4
分享

宣城散记

宣城的名字,像是浸在宣纸上的墨迹,轻轻一晕,便漫出文房四宝的清芬与唐诗的沉香。于我,这片土地不单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时光河流里两块温润的卵石 —— 一块带着十年前的泥土气,一块沾着去年深秋的雨意。

10年前,第一次来到宣城的绩溪,车子穿行在山水之间,恰逢盛夏,窗外花木果蔬正盛,风里飘着现代农业与老式农耕交织的味道。那时“农业+电商”尚属新生事物,我们带着“如何利用‘互联网+’发挥农业众筹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之课题走访调研,探寻绩溪先行先试的得与失。

彼时,农业电商众筹,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孕育无限的生机与可能。农田里,金色的稻浪、青黄色果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诉说着一代代传承创新的农耕故事。绩溪山水相依,风味雅致,龙川水街上的胡氏宗祠,依然保留着四五百年前的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的徽派气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道的徽菜臭鳜鱼,至今想起,依然齿颊生香。

走访中,见证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激情碰撞。当一位菜农通过众筹成为“地主”,将自家的农产品销往千里之外“股东”时,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同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温暖而又动人。那一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不仅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更点燃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2024年10月的宣城泾县桃花潭之行,则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约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千古名句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桃花潭无限向往的大门。当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深秋的凉意扑面而来,然丝毫掩盖不住心中的那份炽热。

秋季,显然没有桃花,更别说十里桃花,即便是春天,也未必见到十里桃花。

彼时春日,李白的“铁粉”汪伦仰慕偶像多时,朝思暮想能与之一见,又生恐大伽不赏面子,可转念一想“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诗性,于是去信想邀,许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愿与君赏花饮酒,何不快哉。李白接信后,恰逢仕途失意,随即启程,一路颠簸来到桃花潭。

虽是桃花盛开时节,但并没见到像信中所言的十里桃花盛况,李白正在纳闷之时,汪伦指着方圆十里的一泓潭水说道,此潭名曰桃花也。至于万家酒店,也非实数,乃指万氏酒家耳。此时,李白方知汪伦忽悠了他,不过见到汪伦小激动的样子很是实诚。于是嬉笑怒骂中,把盏言欢、共叙桑麻,不觉数日。临行,曾为县令的汪伦邀众踏歌送行,李白感其质朴情真,诗性顿生,当场作诗一首《赠汪伦》。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成为千古美谈。

雨中奔波一日,当晚投宿桃花客栈,潭水酿制的桃花酒,一来二去,不觉微醺。夜晚的桃花潭,在秋雨中更显宁静与诗意。躺在床上,一时难以入眠,一会猜想着李白与汪伦的过往,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一会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是在奏响一首美妙乐章。夜起,透过灯光,见闻雨滴正敲打残荷,发出清脆的声响,每一声又像是叩问尘世的心门。

时光是一条无形的河流,悄无声息地流淌,也在生命中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此次,虽说游览了云岭红旅小镇、查济古村落等地,然而,数桃花潭最为难忘。

宣城的两次相遇,若说10年前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发展之旅;那么一年前则是充满诗意与情怀的文化探寻。它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敬亭山,其实也是宣城值得一去的地方,可惜没能成行。遥想千年,青莲居士几番沉浮、抱负难酬,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沉浸于那种旷世的寄情与孤独,概是何等心境。

两度风尘,一笺诗意。宣城之旅,留有遗憾,亦有期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