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跑步路过外婆庄口,大老远就被那炒花生的香气给“黏”住了,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径直拽到了阳山西路那间亮着暖灯的小店跟前。嘿,掐指一算,和这花生铺打交道,都整整二十年喽。二十年前,我老家房子正翻建呢,我就借住在对面三弟的商品房里,就这么和从山东来的老张、小张父子俩成了“对门邻居”。
那会儿,老张带着小张初来乍到,在路边支起了炒花生的摊子。每天,老张守着那口铁锅,往炉膛里添柴,火苗“噼里啪啦”地舔着锅底,仿佛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在舞蹈,将温暖与香气散播开来。小张就在旁边嬉笑玩耍,偶尔被溅出的火星子吓一跳,却又满不在乎地继续玩闹。
“爸爸,这花生啥时候能炒好呀?我都等不及啦!”小张眼巴巴地瞅着铁锅,小脸上写满了期待。
老张一边不紧不慢地翻炒着花生,一边回他:“急啥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花生啊,得慢慢炒,火候到了,保准香得你掉牙!”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张在这花生香气的熏陶下,像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般长大了。
那天,小张守着花生摊。瑶瑶迈着小碎步走过来,轻声细语地问:“小张大哥,这花生咋卖呀?”
小张挠挠头,憨憨地笑着说:“不贵不贵,你要是多称点,我再给你多抓两把,保准让你吃个够!”
从那以后,瑶瑶常来花生铺帮忙。两人一个讲着山东老家赶大集时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景,另一个说着里下河摇着小船采菱角,水色悠悠、人亦悠然的趣事,一来二去,感情愈发深厚,恰似那发酵的面团,膨胀得满满当当。
可这事儿让瑶瑶爸妈知道了,老两口心里犯起了嘀咕。
“闺女呀,小张是山东人,他们那儿顿顿离不开大葱蘸酱,那大葱味儿冲,你平时闻着都得离老远,往后天天得闻这味儿,你咋受得了?你要是远嫁过去,能习惯吗?吃苦咋办哟?”瑶瑶妈拉着闺女的手,眉头皱得像个麻花,满脸都是担忧。
瑶瑶眼睛一瞪,坚定地说:“妈,我喜欢小张,他对我也好。我相信我们能一起克服这些,不会吃苦的!”
小张那头,老张也把他拉到一边,严肃地谈话。
“儿啊,咱家这炒花生的手艺,传到你这儿可不能断。咱是外地人,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你谈对象爸爸不反对,可你要是想把人家姑娘带回山东,人家爹妈指定不同意。你要是打算扎根在这儿,就得先把这手艺钻研好,把花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这儿立住脚,才有资格成家。不然,人家凭啥把闺女放心交给你?就像种花生,得用心经营,才能收获好果实。”老张语重心长地说道。
小张胸脯一挺,点头应道:“爸爸,您放心,我知道该咋做,肯定努力把手艺练精,把生意做好!”
那天,瑶瑶满心欢喜地拉着小张到自己家里吃饭。她一头扎进厨房,精心烹制了清蒸鳜鱼、糯米圆子等几道自家平日里常吃的家乡菜。
小张走进屋子,饭菜的热气腾腾升起,可他目光在桌上扫了一圈,没看到熟悉的大葱,心里不禁有些失落。
坐下尝了几口,小张实在忍不住,小声嘟囔:“咋都是些淡口的菜,吃着没点滋味。”
瑶瑶正给他夹菜,听到这话,动作顿时一滞,解释道:“这些都是我家常做的,味道挺不错呀。”
小张眉头皱起:“我就好一口大葱蘸酱,没它感觉吃饭都不香。”
瑶瑶心里一酸:“我忙了这么久,就想让你尝尝我家乡的味道,你却……”
小张意识到说错话,赶紧说:“不是说不好,就是一时间不太习惯。”
但这顿饭,还是在两人心间划了道小口子。之后,小张早晨吃大葱煎饼,那股冲味儿弥漫屋子,熏得瑶瑶直咳嗽;瑶瑶做的甜豆沙包,小张咬一口就搁下,直说像在吃甜面团。
渐渐地,两人之间有了微妙的隔阂。
“你别再来找我了,我们生活习惯差别太大,以后过日子,难处太多了。”瑶瑶眼眶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小张一听就急了,大声说道:“为啥呀?我真心喜欢你,也有决心让你过上好日子!之前你不是说不在意这些吗?”
瑶瑶无奈地叹口气:“之前我以为能克服,可实际相处才发现,这些差异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说完,转身就跑开了。
然而小张怎舍得就此放弃,心底对瑶瑶深厚的情感如同炽热的火焰,驱使他想要努力一把。他瞅见隔壁包子铺王师傅蒸得一手好糯米糕,便厚着脸皮去拜师。
“王师傅,您这糯米糕蒸得实在是绝了,您收我做徒弟,教教我呗!”小张满脸期待。
王师傅打量他一眼:“你个山东娃,平日里大大咧咧的,能做得来这细活?”
“能,肯定能!”小张忙不迭点头。
打那起,白天小张帮着揉面烧火,晚上还偷偷把炒香的花生碾碎拌进糯米粉。面粉沾着花生碎黏满手,蒸坏的糕点堆了小半筐。
王师傅直摇头:“你这山东娃,性子太急!这做糕啊,得慢慢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掌握了做糕的诀窍。他揣着新蒸的花生糕上门。
“叔,您尝尝我做的花生糕。”小张恭敬地递上。
瑶瑶爸咬下一口,软糯里裹着酥脆,竟吃出老家麦芽糖的味儿。老人没说话,却往他碗里添了勺米酒。
当晚,瑶瑶隔着篱笆塞来块蓝印花布帕子,上头绣着并蒂莲,针脚歪歪扭扭的。
看到小张这么努力,瑶瑶心里满是感动,两人之间的情感也因此更加深厚。此时,瑶瑶爸妈态度也有所转变,不再强烈反对。
瑶瑶常来铺子帮忙,还想出了晚上搞直播卖花生的主意。
“小张,现在直播可火啦,咱晚上也直播卖花生,说不定能卖得更好呢!”瑶瑶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说。
小张一听,眼睛也亮了,忙问:“好呀,听你的!那咱具体咋弄呢?”
于是,两人热火朝天地筹备起直播。直播时,小张负责在镜头前炒花生,展示熟练手艺,那翻炒动作麻溜得很。瑶瑶则在一旁绘声绘色地介绍花生特点、口味,还时不时分享里下河和山东的趣事。
“家人们,快看看咱们这刚出锅的花生,颗颗饱满,又香又脆,这可是融合了山东和里下河两地特色的美味哟……”瑶瑶对着镜头,热情洋溢地介绍着。
小张在一旁配合展示翻炒过程,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
“主播,给我来五袋原味的!”
“再给我来三袋新口味的,看着就好吃!”屏幕上订单信息不停地滚动着。
记得小时候,我爸也带着我在自留地种过花生。
彼时,阳光暖暖地洒在自留地上,我蹲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爸播种。爸一边将花生种子埋进土里,一边对我说:“娃,你知道不,这花生啊,开花以后,它的子房会悄悄伸进土里结果。这就好比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浮躁,只有深深扎根,用心付出,才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每一颗花生,从播种到收获,都得慢慢来,精心伺候着,就像过日子,急不得。”
我歪着头,好奇地睁大眼睛,问:“真的呀,爸,那它在土里咋长出来的呢?”
爸摸摸我的头,笑着说:“就跟炒花生一样,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阳光、雨露、土壤,样样都得合适,耐心等待,到了时候,自然就有好收成。生活也如此,只有经历了该经历的,用心对待,才能品味到其中的香甜。”
老张对花生种植同样格外上心。
“咱老家那沙质土,种花生那是再好不过了,可得精心伺候着。花生这玩意儿,从种下到收获,一步都不能错,就像咱家这炒花生的手艺,炒花生最重要的是火候,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不够香。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让热量慢慢渗透进每一粒花生。”老张常常念叨着。
小张也跟着应和:“是嘞,爸爸,我都记着呢。”
如今,走进店里,靠墙整齐地码放着一袋袋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好的花生,袋口扎得紧紧的,就怕花生受潮变软。在小张和瑶瑶的努力下,靠着直播,这铺子的生意是越来越火爆,花生卖到了全国各地。订单多的时候,小张和瑶瑶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外婆庄口的铺子,还是那副熟悉的模样。门口那盏暖黄色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就像在诉说着这二十年的故事。那炒花生的香气,依旧在空气中悠悠地弥漫着,诉说着生活的质朴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