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海云的头像

王海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7
分享

民俗谚语话夏至

在晋城,有许多关于夏至的民俗谚语,生动描绘了夏至时节的农事、饮食和民俗文化。

“夏至麦根烂”,这是农村最常见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夏至前后,小麦进入成熟期,根系逐渐枯萎、腐烂,植株不再生长,一旦遭遇风雨,植株就会倒伏在地,要抓紧时间抢收。

“夏至狗,无处走”,这句谚语形象地描绘出了夏至后的酷热程度。连耐热的狗都难以忍受烈日炙烤,四处寻找阴凉之处,可见气温之高。这不仅让人们对炎热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时刻提醒着大家要注意避暑,谨防中暑。

“夏至无雨三伏热”,这句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若在夏至时节里雨水稀少,那么三伏天到来的时候,天气必定酷热难耐。这句谚语也是在提醒人们,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对于农民们,更是指导他们农事生产的重要依据。因为炎热干旱的天气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农民需提前进行灌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这句谚语是指夏至过后,天气逐渐变得酷热难耐,昼夜温差缩小,夜间睡眠环境闷热。为了保证睡眠质量、缓解暑热疲劳,夫妻通常会选择分床或分房休息。从农耕生活看,夏至前后正是夏收夏种的农忙高峰时节,人们白天在高温下劳作,体力消耗极大。而夏季夜间湿热难眠,分开歇息能减少彼此干扰,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以应对繁重的农事。在过去,百姓居住条件多为土炕,夏季晚上夫妻在一起睡觉更会燥热,分开休息也符合生理舒适需求。这句谚语本质上是古人基于气候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智慧总结,体现了顺应自然、调节生活的生存哲学与避暑养生之道。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谚语道出夏至和冬至的饮食传统。夏至吃面,是晋城地区由来已久的习俗。此时新小麦刚刚收获,用新鲜面粉制作的面条,口感筋道、麦香浓郁。无论是柔软筋道的拉面,还是清爽可口的凉面,撒上一点黄瓜丝,滴上几滴芝麻油,一碗下肚,爽滑又开胃。吃面既是享受美食、庆祝丰收,更寄托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同时,夏至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面条易消化吸收,能快速补充能量和水分,是晋城人在长期生活中总结的饮食智慧。

此外,还有“夏至秤人”的习俗。晋城人在这一天常会称量体重,认为夏至时人体阳气达到顶峰,称体重可了解身体状态,更有求吉利、保健康,不惧酷暑、祈愿长寿的寓意。

这些夏至谚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是农耕文明的生动写照,更是生活智慧的结晶,帮助我们了解节气变化,顺应自然规律。

2025年6月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