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海云的头像

王海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6
分享

王安石的梅花情怀

雪落冬深,万物蛰伏,唯有梅花破寒而出,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精神图腾。

在历代吟咏梅花的诗词中,王安石一句“凌寒独自开”,不仅写尽梅之傲骨,更牵出一段跨越十余年的文坛佳话。这些诗词,不仅见证了欧阳修与王安石的相知相惜,更承载着宋代文人的高洁追求,让“寒梅傲雪”的意象,在诗文书画中代代流传。

这要从欧阳修从滁州移栽汴京的梅树说起。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欧阳修、王安石分别结束滁州知州、鄞县知县之任,偶然相聚于汴京。两大文豪的相会,因梅而起,埋下了一段文坛佳话的伏笔。

据《梅语》诗序记载,欧阳修从滁州带回几株梅树幼苗,先暂植于汴京园林中,悉心照料下,梅树枝繁叶茂、亭亭玉立。他特意邀请数位诗友共赏,众人皆赞其风姿。次年冬日,欧阳修升任翰林学士后,将梅树移栽至自家庭院。一日,王安石登门拜访,刚入庭院便被梅树婀娜多姿的风采打动,连声赞叹。那几株梅树仿佛有灵,枝头轻颤,似在欢迎这位爱梅之人,静静伫立间,似有万语千言却无法言说。

王安石一生钟情于梅,偏爱其傲雪之姿与不屈之志。他的《梅花》一诗堪称经典之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打破了世人对冬日的惯常悲叹,以坚韧不屈的姿态礼赞寒冬。“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句,既勾勒出冬日梅花于墙角静静绽放的绝美画面,更象征着诗人的品格与志向——如梅花般在严寒中独自坚守、傲然挺立,以不屈精神给予读者无尽力量。这首诗当写于治平年间,其内核与王安石《梅赞》中“独绽冰雪中,傲立显志坚”的“凌霜志”一脉相承。

梅为雅物,在宋代文人雅士间极为流行。宋代画家马远的《梅石溪凫图》中,梅树与野鸭相映成趣,便是当时梅文化盛行的缩影。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王安石任常州知州时,特意赠梅给欧阳修,引得欧阳修感动作诗致谢。

欧阳修家中本有不少梅树,王安石为何还要送梅给他呢?原来,欧阳修养的梅树风姿绰约,深得友人喜爱,纷纷向欧阳修求取,因此许多梅树已被他忍痛赠予友人。友人求梅的理由是“吾园多雅趣之地可植梅”,正如诗中所言“且将临雅园,莫困在陋处”,皆愿将梅植于雅致之地,赏其姿、嗅其香。欧阳修对梅感情深厚,赠梅与友实属忍痛,但他在《送梅与友临别赠诗》中仍劝梅“应在新处展风姿”,这份豁达在文人圈传为佳话。王安石亦作诗云“朱门新入应展颜,玉树临风莫徘徊”,既祝贺梅入新园,也劝慰欧阳修。欧阳修深知其中情谊,以“深情厚意来,一枝抵万金”的诗句作答,尽显二人相知相惜。

时人咏梅,角度各不相同,大多在于花色与香气。比如苏轼在《和秦太虚梅花》中写下“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便是在赞赏梅花的淡雅花色与清幽香气。

王安石同样欣赏梅的“傲雪”之姿与“暗香”之韵,但更钟情其蕴含的凌霜之志与高洁品格。除《梅赞》“独绽冰雪中,傲立显志坚。”外,他还以“高洁心常在”“今日梅绽且傲霜”等诗句,反复赞颂梅的高洁与不屈的精神追求。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吟君诗中梅,神韵动人心。乃知梅之韵,风雪为知音”,此处的“梅”并非寻常意象,而是实指欧阳修从滁州带回的梅树中的一株,足见这段梅花缘在他心中的分量。

王安石与欧阳修的“梅花轶事”远不止于此。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时,写下《江宁府园示元度》一诗,字里行间仍沉醉于“遥想梅间雪,心醉园中景”的美景之中,梅的故事余音袅袅。从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欧阳修携梅而归,到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王安石赠梅与欧阳修,围绕几株梅树,文人们演绎了诸多故事,写下了无数诗篇。仅从留存的诗作中,便可见这段以梅为缘的轶事在当时的影响力。而对王安石而言,诗中的梅是具体的——或是欧阳家的梅,或是友人的梅。“为有暗香来”中的“暗香”,不仅指代他自己,更涵盖了欧阳修、苏轼等志同道合的诗友。王安石一生写下许多咏梅佳作,但最钟情的仍是这株傲雪凌霜、志向高远的梅,这正是《梅花》一诗穿越千年依然动人的独特魅力。

2025年11月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