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崇山小农的头像

崇山小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6
分享

捡垃圾的老太太

天阴沉沉的,凛冽的寒风中,裹着厚厚衣服的行人匆匆忙忙低头赶路,拥堵的道路让驱车往家赶的小玲情绪很糟,她一面加大暖风吹拂玻璃窗上的水汽,一面咒骂着不时在车前穿梭的小电驴。

一个多小时前,小玲接到闺蜜的电话,问她有没有空去逛商场。这哪里是邀约,分明是显摆,谁不知道公务员上班时间不能随便离开。闺蜜的老公是公司老板,她不用上班,整日闲得发慌,不是逛街,就是打麻将,什么时候自己能像她那样嘚瑟嘚瑟就好了。

好不容易回到小区楼下,找好停车位,小玲一手拎着手提包,一手啪的关住车门,快速往楼门口跑去。没几步就觉耳轮冻的刺痛,忙抬手捂住耳朵,手提包飞扬起来,不知包没关紧还是手抬的太快,包中的手机啪的甩了出去。

这该死的鬼天气,小玲嘴里嘟囔着,停下脚步,刚准备扭身捡拾手机时,一只满手裂纹冻的通红的手把手机递了过来。

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头上捂着围脖,脸冻得发紫,但笑容灿烂,从容的站在寒风中,一手戴着颜色发暗的白色劳保手套,拎着一堆废纸片,另一只手拿着小玲的手机,她小声叮嘱道,“别着急,慢点跑,这么冷的天摔倒了可不好”。

小玲很感动,“谢谢阿姨,这么冷,您怎么只戴一只手套?”

老太太略显尴尬,“另一只在口袋里,天太冷,戴手套在垃圾桶里翻找东西不方便。”

小玲的心咯噔一下,她装作撩了撩额头的秀发,顺便掩饰一下不自在的脸色,“阿姨,天太冷,您也早点回去休息。”说完快速跑进楼道里。

打开防盗门,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小玲跺了跺脚,脱掉外套挂了起来。

听到响动,老妈从厨房走出。忘记了抱怨这恶劣的天气与烦人的工作,小玲赶忙向她诉说刚才在楼下发生的一幕。老妈叹了口气,“哎!可怜的人呀,这老天太不公平!”

还未等小玲接口,老妈接着教育她,“整天叫喊着工作不好,工作累,让你捡一天垃圾试试,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小玲没有了脾气,积攒了一上午的怨气也消散了。她不知道,另一个单元里,一位年轻的爸爸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再不认真写作业,考不上大学,将来就与楼下捡垃圾的奶奶一样,这么冷的天还得在室外捡垃圾。”

小玲家住的是老小区,是她爸单位的福利房。老太太的丈夫也在这个单位干过,当时年轻,人们叫他小王,不过小王是临时工,没有资格分房。

小王把爱人从农村接过来,帮着看管小区的地下车棚。那时私人汽车还没有流行,家家都有自行车,每辆自行车每月交两元钱的存车费,百十辆自行车的费用勉强够两人在城里生活。毕竟在城里上班,比在农田操劳舒心不少,小王两口子很知足。

那年月还没有禁公款吃喝,单位领导出去大吃大喝是很平常的事。小王酒量好,常被分管的领导叫去挡酒。他认为这是领导看得起自己,自然乐意去,觉得倍有面子。

也许与长期过量喝酒有关,一个周末,四十多岁身体健壮的小王突然脑梗住院。身体恢复的不好,出院后只能扶轮椅走路,不过他很坚强,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坚持推着轮椅在小区内锻炼。

有人替小王惋惜,有人说他命不好,如果在工作日内发病,还算工伤,单位可以适当照顾一下,周末病倒什么照顾也没有。

小王两口子一直住在地下车棚窄小的房间里。随着时间推移,私家车越来越多,自行车越来越少,存车棚渐渐名存实亡。

小王不能工作,老太太又需伺候他吃喝,也没法回村务农,他们不是城市户口,享受不了城市的低保,老太太便在小区以捡破烂为生。

快递、家电包装,废旧电器常被人丢进垃圾桶里,老太太把它们收集起来,整理分类,然后卖给一个定期到小区收破烂的人,以此微薄收入勉强在小区生存下来。

心善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老两口不容易,常把一些孩子用过的旧教材、作业本送给老太太,多少是点补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小区几百号人,也有不靠谱的人家。

有这么一家人,男的是单位现领导,夫人穿戴阔绰,对人颐指气使,她屁股后边总有几个女人追随,她们常常在小区的楼下走圈锻炼。

领导夫人看不起捡破烂的老太太,嫌她脏,在她身边走过时常夸张的捏着鼻子。

老太太知道人家嫌弃自己,偶然碰面便谦卑的绕道而行。有人看不过去,背后向小王讲,“她老公曾与你是同事,不帮忙也就罢了,还这么羞辱人,你应该替老伴出这口气。”

小王安慰老伴,“咱又不是靠他们家过活,不必给她让道,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哪有常开不败的花儿。”

老太太却不以为然,“人分三六九等,自古如此,咱们穷人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就行,哪里敢给官家争面子。”

老太太的话很有道理,一日,领导生病住院,小区里但凡有点脸面的人都去医院探望,甚至领导出院在家休养的几日,小区里与他过有一面之缘的人,都三五成群,带着礼物,到他们家表示关心。领导夫人夸张的埋怨,“我家的门槛都快被挤断了,家里的礼品足够开一家超市。”

小玲妈妈也想随别人一起去探望生病的领导,被她爸爸拦住了,“我上班时他还是个小年轻,整天跟在我后边献殷勤,如今退休了,他竟然爱答不理,好像咱们有事求他似的,凭什么要去看他?”

“你这老头子,人家是领导,万一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走动走动总不是坏事。”

“我支持爸爸的意见,咱们有事也是公事公办,为何要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别人?”小玲在一旁插嘴。

“好、好,我说不过你们父子俩,不过人性都这样,想当年小王生病住院就没有几个人去看他。”小玲妈妈叹了一口气。

时间就这样慢慢流淌着,一日,老太太照常在垃圾桶中捡拾东西,突然她摸到一个小圆环,好奇的拿出来观看,竟然是一个白金戒指。用手檫了擦上面的尘土,戒指上镶嵌着一颗钻戒,又大又亮。

老太太虽然见识浅薄,但一眼也看出这东西值钱,失主应该很着急。她果断停止翻捡垃圾,站在楼下向人们打听,问了几个人都说没丢东西。找不到失主,她只好让人在车棚门口小黑板上写下招领启事。老太太怕有人冒领,只说捡到贵重东西,也没说是什么东西。

恰巧这是领导夫人丢失的大钻戒,她在家里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着急上火的向几个跟班诉说。

一个跟班恰好看到了老太太的寻物启事,慌忙告知领导夫人,让她找老太太核实一下。一听要找这个令她恶心的老太婆,领导夫人心里就觉得别扭,但价值好几万的东西,她也舍不得说丢就丢,只好硬着头皮来找老太太。

高傲的领导夫人来访,老太太受宠若惊,慌忙擦拭椅子让座,“家里有点乱,您就将就着坐一会。”

领导夫人勉强露出笑容,“听说你捡了颗钻戒,还是两克拉的?”

“什么克拉?我不懂?”老太太一脸的懵。

“哦,说了你也不懂,是不是浪漫星辰的形状,上边还刻有英文字母?”

“我不识字,不懂这些。”老太太又摇了摇头。

领导夫人急了,不过老太太原则性很强,她说:“大妹子,你再想想,万一领错了,再有人来找,我可赔不起呀!”

领导夫人的火气快要冒出来了,不过为了寻回钻戒,她强压住火,“也对,让我再想想。”

老太太很善良,见领导夫人着急的样子不像装的,就提醒她,“您仔细想想当时一起丢了那些垃圾?”

“也对,我想想,是不是有些榴莲皮?”

老太太笑了,她伸出贴着创可贴的手指,“对了,应该是你的。”

老太太拿出钻戒,领导夫人一看,果然是她的。老值钱的东西失而复得,夫人很激动,也不觉的老太太那么脏了,发自内心与老太太握了握手,表示感谢她老人家。自此以后,不得已碰面时她也不再捏鼻子,还笑一笑算是打过招呼。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小段时间众人不见领导夫人在小区里晃荡,跟班也不见了。

有人猜测是不是她家出了什么事情。没多久,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领导可能犯事了。又过几日,可靠消息传来,领导进去了。

领导夫人不再在小区内招摇,跟班们也找借口离她远去。孤零零的没了去处,平日里趾高气昂,与邻里没有什么来往,时间长了,在家里憋的慌,她借扔快递盒子的机会,到老太太那里串门。老太太很感激她送来纸片,热情的招呼她。

回到家里,领导夫人心里的落差平复了不少,她至少不用靠捡垃圾生活。

俩人的来往逐渐增多,一次夫人顺路把一只大纸箱子带到老太太门口,恰好小王夫妇不在家,门关着,于是她放下纸箱子悄悄离开。

一路上领导夫人走的很轻快,脑中想象着老太太见到门口大纸箱子时的激动情景,她的感觉好极了,原来帮助别人这么有成就感。

车棚旁边的六楼上住着这么两口子,丈夫每天跑出租顾不上家,两个孩子小,他媳妇要想买个菜或出去应酬一些事情,只能带上老二出去,大一点的送到楼下让小王照看。小王的轮椅小孩子也爱玩,一老一少互相推着轮椅,互换角色,玩得不亦乐乎。忙完事情回来,她再把孩子接回去,偶然出去时间长了,小王夫妇把孩子的饭也管了。

这两口子过意不去,常常送一些蔬菜水果给小王夫妇,两家人相处的很融洽。

平淡的日子似乎很长,但老天也爱与人开玩笑,整日在小区锻炼的小王突然离世,众人一阵唏嘘。

小王走后,老太太没了依托,与单位的最后一丝联系也消失了,被女儿连夜拉回村里。

自此地下车棚彻底废弃下来。

过了几天,小玲忽然觉察出垃圾桶周围常常乱糟糟的,以前老太太捡完垃圾顺手把垃圾桶周边打扫的干干净净,如今老太太走了,没有人关心这些小事。

领导夫人多次走到存车棚门口,在那儿徘徊许久,能与她敞开心扉说话的人没有了。

跑出租的两口子不得不在有事时叫钟点工,这才发现小王夫妇曾给他们帮过多大的忙。

某家的孩子淘气,不努力学习,家长张口就想拿老太太说事,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只能在小区里捡垃圾,但他突然意识到老太太离开小区了,只好悻悻改口,编造蹩脚的理由教育孩子。

领导家的邻居发出感慨,“这领导进去了,我们家终于可以清净一些日子了,可是这小王走了,他老伴回村了,我怎么感觉生活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是呀,这两口子在时,大伙只觉的他们依附小区存活,怪可怜的,如今人走了,才感到完全不是这个理。”有人回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