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偶尔也需要一缕来自远方的清风,吹散内心的尘埃,唤醒因繁忙而蒙尘的心灵,从而感知生命的存在及其意义。
刚刚二刷完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我的双眼仍旧哭得红肿。在内心最深处,我为所有和我一样的山里女娃写下了三句话:自己打破陈规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方可改变命运;接受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这部剧开场就以“用头盔击倒正在暴打自己姑娘的酒鬼父亲谷老三”令人唏嘘不已的对抗,将张桂梅校长用自己生命来解救水生火热的女娃们的形象展现地淋漓尽致。面对正在上初三的谷雨自己辍学、自己把自己当货一样卖了时,张校长给她算了笔账:三万块钱,考上大学后三年的工资,就把自己一辈子给卖了。并语重心长地跟谷雨说:“你爸不管你,从今天起,我管你。”走时把向马书记借来的、连同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给谷雨留下。谷雨坐在墙头上无声地落泪,想着张老师和自己说的话,渐渐地下定了回校读书的决心。谷雨跟她爹说:不嫁人了,想读书,想考大学。”就被她爹关在柴房里狠打,张老师第二天一早再去,听到谷雨的惨叫声,慌忙爬墙进去,一脚踹开门,“抢”出了被逼嫁人的谷雨。张校长一次次进山,一次次家访,心里特别明白山里的女娃没钱、没前途,没人关心,没希望,也没有人告诉她们除了嫁人生孩子,还有别的路可走,她们自己也看不上自己,她们也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大学。但是有一个女孩走出这条路来,让其它人看见,一传十,十传百,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便能让那些来自山区贫困家庭,曾经被命运束缚的女娃觉醒,懂得自己跟男孩一样,应该有坐下来学习的机会,应该去读书,去见世面,走出大山,看看天有多高,地有多阔;懂得女孩生在大山里,不是只能像自己的妈妈一样早早嫁人生娃带娃一辈子;懂得自己的前路不是注定是黯淡的,生活可以有别的模样。张桂梅校长的出现,就如同一束光,穿透了这些女娃们心中的阴霾。
张桂梅校长倾心创办的全免费女高,便是山里女娃走出来的落脚点、上学处,更是铸造坚强心灵的补给站。因为那里有榜样,那里有慰藉心灵的大爱。张桂梅校长给所有老师和学生打了样,为了筹建女高,她曾在昆明街头举着“筹资办学”的牌子,被误解、被驱赶。当女高学生因食堂抢不到饭而营养不良,她亲自试验制定出“12分钟吃饭法”,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进餐;为了筹集资金,她批发锦旗到处“化缘”,用幽默化解尴尬。她不顾自己病重的身体、忙前跑后、想着各种办法办起了女高,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来教书育人,老师和学生都看在眼里,激励自己奋进不止。在女高这个大家庭里,曾经自卑怯懦的女孩逐渐挺直了脊梁,凌晨四点半起床的晨读,集体崩溃解压班会发泄时的不屈服、不认输;高考冲刺阶段,在黑板上写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张校长用奖金为每个学生买了一杯奶茶,对她们说:“希望有一天,你们能自由地走在街上,想喝做么就喝什么。”这是在学生们自己填的高考志愿加100分后的又一期盼,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希望、尊严、自信的种子,这是对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重塑,也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只有从大山里走出来,知道大山的外面不只有大山,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生活在等待着她们,她们应该真真切切地迈出那艰难的一步,融入新时代的大潮中来,过好自己与祖祖辈辈不一样的别样人生。
“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让自己不再成为依附他人的藤蔓,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是张校长在获得“七一勋章”时的发言,我一遍一遍地念,我是七十年代山区的女娃,幸运的是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让我们姐弟三人一同上学受教育,但性别偏见和重男轻女,有些贫困山区直到现在还是存在的。救出来的谷雨迫于经济压力和父亲索要彩礼而又第一个当了逃兵,在外打工受人侮辱,在现实中真正懂得没知识的女性不受人尊重,使她再次回到高考的跑道上来;辛欣知道妈妈为了护她失手打死了一直家暴的父亲,妈妈一审被判无期觉得无望而自杀,张老师带着辛欣前去探望,会面时不仅告知自己会帮女儿读书、并给予了心理支持并帮着咨询法律意见,孩子的成长成为母亲改造的动力,教育对破碎家庭的修复尤为重要。坚定的信仰和使命感推动着张桂梅校长和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将太多的不可能变为现实,把别人眼里的笑话变成了如今着着实实的成绩。学校给孩子们播种的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梦想,激发她们将心中的能量化为脚下的力量,有的成为了一名医生、有的成为了警察,有的参了军准备前往新疆戍边,谷雨大学毕业后回到华坪女高,接过张校长的接力棒做起了受人尊重的人民教师。
我希望所有的山里女娃把华坪女高的誓词永记心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待到四海九州山花烂漫时,万万千千个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