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宏兴的头像

王宏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2
分享

话说吴方言“及鲧”

在吴方言,说谁比谁厉害,一般会说“及鲧”,但是,因为不会人不会这么写,或者说是不懂得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所以,就把比谁厉害就写成了结棍、说成了结棍。

其实,与大禹做的是一样的工作,大禹的爸爸鲧也是一位治理水患的专家。因此,对于大禹来说,倒确确实实是真的应该算得上是子承父业了。

大禹的父亲鲧(又作鮌、骨系(合字))相传为颛顼之子(一说其为颛顼五世孙))是位治水专家。他治水时候,是非常有经验与办法的。他的治水成效,是真正缓解了中原地区泛滥的洪水,解救了当时正处于水火之中的万民,可谓劳苦功高,但是,可能是当时的水患尤其厉害(水位越来越高)等的缘故,故而,最终,历经九年之后,鲧治水失败了。因此,便有了后来大禹治水的壮举。

鲧治水的办法有这样几条:其一,使用从天帝那儿偷来的宝物赶退洪水,并开展好家园的重建工作;其二,采用土块筑坝的方法来阻挡洪水,但终因洪水太猛烈而收效甚微,并不时败下阵来(一次次地以挡水失败而告终);其三,没有改变围堵的办法,继续坚持着,顽强地抗击着洪水与洪峰。

鲧的治水可见于《《史记·夏本纪》》《山海经》《尚书·洪范》《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国语·吴语》《左传》《归藏·启筮》等典籍。这些典籍里,也就是说,我们是能够真真切切地见到鲧治水的情况的。

综合很多典籍和历史故事等来看,其实,作为“治水英雄”的鲧不但是善于治水的“高手”,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他曾建造过崇国。(《国语·周语》称封于崇的鲧为“崇伯鲧”。据考证,鲧的封地古崇国现是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根据专家考证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就是夏鲧的封地古崇国。

之后,鲧死(有说化作黄龙的)后,大禹继承了他父亲鲧的遗志,开始了他一生的治水生涯。于是,子承父业平息了水患。 而此时的大禹采用的方式是疏而非堵了。

就这样,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顾的努力与执著下,越淹越高的洪水是渐渐地退去了,原先未“平复”的水患也被彻底地“平息”了。

最终,为了让洪水不再重新泛滥开来,并救百姓于水患的灾难之中,大禹他则采用了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以消除水灾,同时挖渠开山,还疏浚了河道。历经十三年的苦战,大禹带领着百姓们终于治服了洪水。重返家园、重建家园的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禹的治水功效与情形来看,是略高于了他的父亲——鲧。由此可见,此即为“技”高一筹的大禹“及鲧”故事之来源。

听了这个故事,您应该是知晓吴方言里“及鲧”的这一个词语及其它的意思了吧。

除此,我们还得要知道,及鲧之外,历史上,鲧、禹的治水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影响深远及其启示真个(个写作格,作吴方言时,个为格)是不容小觑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