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宏兴的头像

王宏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7
分享

由唐人消暑想到的

唐人消暑与三伏调养,热着的时候,话不用多说。就让我们来慢慢地品一品吧。

唐朝人的夏季日常有:居室防暑、山中避暑、采冰解暑等。到得寺庙之中,去避一避高温;尔或采用自古而来的调整心态与“纳凉”概念的提出,来个“大暑赏荷”“浸伏”等积极的消暑方法。

不少诗词、诗句也正在不断地给人送来清凉自在、悠哉游哉的气息。这些气息,亦在向着我们扑面而来。如,面对夏天,修身养性、潜心静气的白居易有着《消暑(也作《销夏》)》一诗,它这样写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是啊,白居易他心境室空,自得其乐。

此真是:暑气蒸腾(升腾),于外界的喧闹中,觅得一处清凉,实实在在是得需要拥有着一颗闲适之心的。而诗人白居易的消暑方式,即是靠着端坐心静来完成的。

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诗僧贯休的《苦热寄赤松道者》描写天地真像在火炉之中)”“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白居易的《苦热》状写洛阳夏天之热),又杜甫三首诗都写到了热,并直接取诗歌名字(诗题)为《热》……

因此,古代人的养生妙招是:“心静自然凉”得调整心态,炎炎夏日要“蔽日遮阳”,湿热伏天亲水以避暑,等等,和这些妙招搭配的,还有一些较好的办法,它们是:着“羞袒(裆)”、忌食冷、重睡眠、少出行等。

关于消夏,古人有着精深至远的生存智慧,如,地窖藏冰,吃冰消暑;日常饮食上,尽可能吃清凉饭食、“砂糖绿豆汤或“莲子羹汤”;人力风扇和专门纳凉的屋子;造出上下来回喷溅的清水;一扇在手,清风徐来……

唐人消暑,与今日的人们也有一样的,那就是饮茶、喫茶、品茶,把喝茶的技艺慢慢地发挥到极致。看来,入山、习静、食斋、读书(诗),倒都是清凉消夏的一些好办法,没错。

而同时,“食补”的三伏调养至今流传。它们分别是:以热制热(沙葱炒羊肉等)、晒伏姜、食伏羊,等等,这里,暂先不作展述。

总之,有关夏天,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静下来、读起来,阵阵清凉自如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