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眼中之“丁”
眼中之“丁”,在俗语中,即是眼中“丁”(眼中之“丁”,或眼中钉(眼中“丁”),本义为眼中的钉子。比喻义是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之人。五代时后唐的赵在礼就是这样的人——当他所任的宋州节度使被罢免的时候,宋州人奔走告知,互相祝贺,“眼中拔钉,岂不乐哉!”),而非眼中“丁”。它们俩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也更是搭(挨)不上边、打不到一起的。
但是,就是下面的这一则故事,确真的能把眼中“丁”与眼中钉联系到一块。
往事如烟,于苏州,有一位丁谓的旧闻,就藏在苏州城的建新巷巷子之中。
相传,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苏州人,与范成大等为同时代的人,然名声要比范成大低很多)与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既欺负文武百官,又更是欺负刚刚离任的寇准……因此,在朝廷上下,所有人(与丁谓交好的太监除外)都把丁谓他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很是希望并期盼着将其拔掉。
对于丁谓来说,他位居宰相后,勾结宦官雷允恭,独揽朝政大权。同时,既对宋真宗极尽拍马之能事,又排除“异端”、还极力排挤寇准(于宋朝天禧末年,寇准被丁谓排挤出庙堂(朝廷)),故而,在丁谓看来,他是真正地拔除了他的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这里,关于赵在礼的眼中钉一说,先暂不作赘述。
至此,由这几个故事深究之,由此,再结合着此些典故来看,眼中之“丁”,由来已久。又,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眼中钉是指一个人(尔或一些人)对某一个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足见,“恼”之切,恨之深。
为人良善,与人和睦相处,极为重要。综上,可获得如下反思:人世间,根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那无缘无故的恨。心中有了爱与恨(确立好爱、恨的标准)之后,反复聚焦、咀嚼丁谓等人的故事——“眼中钉”丁谓等人被鄙夷、被痛恨的典故(丁谓有着如此的怀名师),我觉得,他们正就是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亟需去予以借鉴的。
与人为善,友好相处,将自己的生活过成诗,不去给别人的生活制造麻烦、添加障碍,更不可善良是我们人生的底色。以和他人恶意相向,完善自我,做更完美的自己,并时时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尔或能够实实在在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当然,也包括我们能够“化敌为友”……
话说眼中之“丁”,将眼中之钉小议几句,以求证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