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后远的头像

王后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4
分享

我的家乡

今安徽省六安市江淮地区一带,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叫淠河。淠河自霍山流经岳西、霍邱,于寿县正阳关入淮河。而我的家乡就在霍邱与寿县的交界处,那里是整个霍邱县的东大门,是城东湖的东起之地。城东湖有超过30多万亩的流域面积,东岸地势低洼,沟渠纵横,土壤肥沃,你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片滋润、丰产的鱼米之乡。

从霍邱县城一路向东,过城东湖堤坝,湖东岸第一站便是罗家岗,罗家岗是母亲出生成长的村庄。再往前是汪冲与淠河,汪冲是父亲以及我出生成长的村庄,紧挨罗家岗位于淠河的南岸。淠河于此段是霍邱与寿县的界河,河面上仅有一座公路大桥。离开汪冲过桥即到寿县大店岗,大店岗位于淠河北岸,是爷爷出生成长的村庄。三个村庄紧挨着,在霍邱与寿县交界处由一条县级公路连成一线,前后不到10公里,线的前端镶嵌着城东湖,线的末端横亘着淠河,留下了几代人的成长故事,是我无法割舍的浓浓乡情。千年之前,霍邱属蓼国,由于夹在江淮之间又地势低洼,往往洪水不断,但也因此造就了一方沃土,坚忍的家乡人与大自然抗争,将“洪泽”改造成“桑田”,走出了务农人“人定胜天”的道路。

我小时候便喜欢站在堤坝上望远。远看城东湖,是一片汪洋,远观淠河,是一条川流不息的玉带。走在堤坝上,微风拂面,视野范围内舟楫穿梭,水面浪花翻卷,一排排水鸟迎风滑翔;远处的堤坝两岸,时有地势高而突起的庄台子,在洪水来临时就是星罗棋布的孤岛,当地人依水登高而居,河边农妇洗衣浣纱,河里渔民撒网捕鱼,河道长河落日风暖,农庄农田绿树成荫,沟壑芦苇荡星罗棋布,一片苍茫又富有生机的画卷。如果你走到这里,一定会让这里的蓝天碧水、星落棋布的芦苇荡、千亩万亩的良田,以及银鱼、虾蟹、莲藕等,感染得心往神驰,诗意盎然。

农业是一个乡村的根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小时候,家乡盛产柳编制品,长辈们夜以继日编织柳条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柳编市场不再景气,年轻人也不愿学,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但柳编曾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家乡又盛产莲藕,夏日里,屋前屋后,千百亩荷花在绿波中竞相绽放,一片姹紫嫣红,宛如夜晚的繁星坠入荷塘,送来阵阵荷香和丰年的喜悦。碧绿荷叶于风中摇曳,又听取蛙声一片,给予步入荷塘深处游人直抵心肺的观感与惊奇。

水给予家乡人太多润泽,但也带给家乡人诸多苦难,磨练了庄稼人坚忍的品质。小时候,家乡内涝不断,在雨水丰沛的年月,洪水必是少不了的!“保卫上游……”我们牺牲了很多,村里的很多低洼地都是临淮岗蓄洪区的一部分。1991年江淮地区发大洪水,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是灾民,这是家乡人民挥之不去的辛酸。还好,在那时的记忆里,还有许多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到庄台子上转移灾民、安置灾民,铸成一道钢铁洪流,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记录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至今记忆犹新。

夜幕降临,繁星满天,万家灯火中,淠河恬静而美丽,家人们走上堤坝,去搠取落入凡尘的星星。他们笑着,或者坐着,或者走着,显现出安逸与自在,他们听着淠河滔声阵阵的流水,不再是担忧,不再是苦难,那叫安居,那叫幸福。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家乡于我,是遥远的熟悉,又是渐行渐远的陌生。但在夜幕里,我常常想起远方的家乡,因为那里有亲人,那里是避风的港湾,那里的每块土地都曾经留下过我的足迹,是我心灵的栖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