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茶笋,要从吃一盘青椒茶笋说起,青椒茶笋算是徽州的一道特色菜了吧!
“竹笋含芳草,翠蕊带青山”,春雨过后,徽州大地上的竹笋闪亮登场,脆脆的、长长的,带着泥土的芬芳,从土里带着尖儿冒出来,那味道遇见咸肉或火腿,放上几片青椒,清脆爽口。也可以用水放上盐入味腌制狠狠的煮一下,再放到大山里的木材升起的火上烤干或在阳光下暴晒,这样更方便长久的保存。然后到了五六月份辣椒成熟的季节,做个青椒茶笋,口感清脆、鲜美咸鲜、香辣平衡,最是深深刺激我的味蕾。徽州盛产竹笋,每年春天,在茶叶开采前春笋最鲜嫩,因采茶时节正是拔笋的最佳时节,所以叫茶笋。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第一次吃徽州的青椒茶笋还是在18年前,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也刚刚工作不久。在霍邱这个位于长江以北城市且丘陵地带长大的我,对于茶笋很是陌生。毕业后一个人来到南方的城市徽州区岩寺镇上班,这不,要周末了,便和一起刚入职的同事约好去街上吃饭。伴着春日的暖阳,我们走到一家小餐馆店里。刚开始工作,囊中自然羞涩,肯定要点一些经济实惠的菜肴了,老板看我们尚未褪去学生的稚气,做人也很实在,就和我们推荐了青椒茶笋,既经济又实惠。因为同事是地地道道的徽州人,更是山里长大的,很认可老板的推荐,可一开始我还是很疑惑的!我们那边点菜都是大盆的鱼、大碗的肉、大盘的炒菜,炒个青椒肯定是放肉丝好吃些。没办法,入乡随俗吧。当青椒茶笋端上来以后,远远的那股香味还是有点惊讶到我了,不过也仅仅是惊讶,怎么这么一小碟子青椒茶笋!这菜份量看来和北方没得比!后来才知道,南方的菜都是份量偏少的那种,这和当地居民长期养成的习俗有关,大概是山区米面粮食相对紧缺的缘故,不管这些!对于我而言,可是见惯了大盆、大碗、大盘的人,这点菜的份量难怪我直接就和同事嘟囔了起来。同事笑笑也不反驳,这毕竟是事实。嘟囔完了,还是要吃饭的,我就拿起筷子,带着几分挑剔吃了一口:“嗯,不错,合我胃口”。紧接着我就狼吐虎咽的第二口,第三口……,同事还是笑笑:“没骗你吧,这菜味道好着呢”。那天,我突然就来了胃口,可惜青椒茶笋菜量太少,我又让老板上了一份。吃在嘴里,脆生生的,香飘四溢,鲜美咸鲜......。我可是对美食的喜爱有一种一以贯之的偏执。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几乎不间断的来到这里吃青椒茶笋,就连老板都习惯了我的习惯。我刚迈进门槛,老板看到我就不自觉地会意:“不用说啊,来一份青椒茶笋”。去吃的时间长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这在后来,吃茶笋的往事成了我的一桩糗事!
后来我才知道,除了青椒茶笋,还有茶笋浇头面、茶笋炒咸肉,青椒茶笋放点五城豆腐干之类的,什么炒的、炖的、煲汤的,各种食材应有尽有,都可以用茶笋来增鲜。而且徽州的菜总体上看,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很精致,吃起来很爽口,听起来有故事。我太幸福了啊,从那以后,我在徽州的美食里慢慢沉沦!
现如今,每次周末,在厨房相对偏昏暗的灯光下,我自己亲自掌厨,家人围坐在一起等着我的青椒茶笋。原来,偏执的喜爱是可以传染的。有时候,一人手捧一只硕大的粗瓷大碗,舀上一两勺子清水煮透的素面,浇上一大勺子青椒茶笋,待热气渐渐散开,拿筷子一口一口的吱吱,一口咬笋一口吱面,然后灌下几口飘着葱花又绵又滑的面汤,一种特别的舒畅就从肚子里瞬间升起,待头上冒出了热气,一顿饭也就基本告终。吃好以后,还有一种特别的难以割舍的滋味在口里萦绕。只是这种饭特别不耐饿,早晨吃上一碗茶笋浇头面,不到中午就想再来一口青椒茶笋浇头面了,肚里就叽里咕噜响个不停……。好吧,再来一碗青椒茶笋浇头面!
徽州过年的文化和北方差别很大,在北方,我们到亲戚家拜年是不会只用面招待的。但在徽州,去亲戚家拜年,你可要做好吃浇头面的准备,这对于喜欢茶笋的我,完全没有负担。一个上午拜年下来,我走了好几家亲戚,走到哪吃到哪,一连吃了好几次浇头面,其实我是冲着茶笋而来的。茶叶蛋配着浇头面,这就是徽州人拜年的人情世故。我是见到茶笋就走不动路的人吗?你看我都吃撑了,吃了满满的一年情谊呀。所以我是见到茶笋就走不动的人吗?也许是吧!
我的故乡在长江以北,我又在远离故乡的南方城市工作。一南一北相隔遥远。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父母总会给我车上塞上咸肉,这是我们北方的特色菜。到了南方,我到丈母娘家又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给我塞上满满的新鲜竹笋和做好的茶笋,两道菜都是各自地方的特色菜,我把徽州的茶笋和北方的咸肉放在一起,咸肉炒茶笋,咸肉炖茶笋,南北搭配、南北融合......。那飘出来的香味,既有北方故土的香味,也有南方乡土的香味。两种牵挂,都在笋香里!
因为茶笋是皖南徽州地区特产,是干笋的一种,是春笋用盐爆腌并烤干后制得。这几年,在我们老家的超市也能买到这种茶笋了,我也时常带一些茶笋给老家人尝尝,看来,徽州茶笋已经远销全国,成为人们品尝徽味的媒介,也是徽州向外展示自己的名片。所以在舌尖上的中国,是这样说茶笋的: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也是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更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或许是徽州人与茶笋的不解情怀!
对于我,从认识茶笋到喜爱茶笋,也体会到了茶笋的浓浓人情味道,我是这样认可我喜爱的徽州茶笋的:茶笋温柔了我的味蕾,让我回味无穷。茶笋增补了我的乡情,让我久久难忘。茶笋也倾注了我的感情,让我偏执前往。这定是我自己与茶笋的不解情怀!
“雨打竹节瑟瑟音,声声心碎祈雨停。待看晨来满山笋,不历风雨哪如新”。这是我在2024年春季的一个早晨,心里惦记着春笋,便迫不及待地前往雨后的竹山里拔笋,看着漫山的笋芽,有感而发,于是作了一首《春笋》的小诗。原来,茶笋的前身还有如此坚韧的品质。我蓦得肃然起敬!
我爱茶笋,那就顺带爱这满山的春笋,还有这竹山的春色,和一棵棵笋芽破土而出的顽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