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十岁左右,在小学的书本里被秦淮河的风调侃一番,羞涩的我做了一个少年郎的梦。直到三十年以后,被岁月洗刷已有满头风花雪月的迹象,于是,我让风从指尖吹过,让我的情感在不同的时空轮转,这情感传导的味道是过往生活留下的痕迹,是当年年少轻狂求而不得的遗憾。两种情感的交织,仿佛只是大梦一场。这梦做了很久,然后兜兜转转,即使那段青春已逝去几十年,可梦里总会出现当年向往的地方,痴心不改。终于,这是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我从一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说走就走,来到了心之向往的地方——南京夫子庙以及秦淮河畔,仿佛你在细雨绵绵中从那一条小巷子走来,咦!这不就是飞入寻常百姓家里的乌衣巷吗?站在秦淮河畔,吹一吹这些年被岁月耽搁的风,看着络绎不绝的少男少女从秦淮河的石桥上走过,告诉我你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羞涩少年了。
其实见到秦淮河以后,我反而没有了预想中热烈的情绪波动,也没有了准备好久的心理震撼与文化渲染,更不想去刻意地追溯她的文化内涵与文墨痕迹。风往往是恋人的信使,真的到了心念念的地方,反而只会关注哪怕一缕风的温柔,内心的情感反而只有纯粹的欢喜。这或许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三十年来梦牵魂绕的情感应急,是遐想回到现实、心事成为现在、文墨成为沉默后的呆萌。风在指尖发笑,我的双手握住了收藏了许久的往事,也握住了灵魂在路上的共情。
曾经年少时,对于秦淮河的向往,因为风花雪月的绚烂,因为十里秦淮的浪漫,因为诗句《泊秦淮》的浸染,因为王谢堂前的归燕。如今,走在这一条条的巷弄里,走在夫子庙的石碑下,我念想的反而有些现实。那是给儿子在学业上的祈愿,是买一块雨花石留个念想,是这满城的繁华里你我皆为过客的遗憾。心事随风,吹去前世的尘埃,今生我们也就一面之缘罢了。曾痴情地向往,曾梦里的云烟,都破碎了一地,是赚在手心的风,随了那一份痴心,在今晚的相见欢里,悱恻缠绵。
我蓦地发现,风从指间吹过,吹走了青春,吹蚀了容颜,吹散了憧憬,可又让心事多了一份厚重的怀念。从今以后,秦淮河不再是向往的风,而是怀念的风,是念想转化为思念的风。人是有记忆的,只是这记忆有深有浅,这秦淮河的风,属于深藏心底的记忆。人都要在岁月里老去,尤其到了中年,所幸已经积淀了许多记忆,也经历了许多的遗憾。这些记忆,亦可供人品味,亦可让人欣慰,当有风吹来,记忆会在风中晃动,中年的人生也会随之丰富多彩,这是我们不惧中年的底气所在。我们也当不惧遗憾,在这三十多年的匆匆岁月里,我的人生有得也有失,有些没有抓住的遗憾,不经意间也会在某一刻以某种方式失而复得得以补偿,然后同样成为深刻的记忆。比如这次秦淮河的一面之缘。我想,不管拥有多久,不管遗憾多长,最终都可以有一个诗意的结局,我们都曾走过,风从指尖吹过,便是人生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