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后远的头像

王后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0
分享

找寻记忆共情的远方

这些年来,我的生活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考取大学走向社会,然后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在生活的洪流里奔走不停,疲于应付,画地为牢。也曾多次想出门走一走浩瀚历史遗落的古迹,去那些诗词歌赋勾勒的世界里吹一吹异地的晚风,藉此为疲惫不堪的心灵来一场远行与放空。可年轻时候因为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没有做到,待到中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出去走走。于是在2025年的一个初秋,我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武汉,那个在书本里憧憬与共情了多年的地方。江城武汉,因水而兴,水是武汉的根魂,而那首诗《黄鹤楼》,是武汉根魂里的璀璨星星。

我坐在晴川阁的廊檐下,静静地望着长江与汉水,晴川阁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我轻语低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古人诗歌的撩动,我情绪翻涌,眼前美景的代入,我思绪翻飞。古往今来,应是曼妙的长诗,如潮水般奔腾,千秋纷争,又如长河里流淌的悲歌,冲击着后人的心灵。人们走过的路,我们经历的生活,鲜花满径应如诗,荆棘丛生亦为歌,比如武汉这块土地,从楚人筚路蓝缕到楚国强大鼎盛,又到盛极而衰湮没在历史中,从血与火的武昌起义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武汉疫情的悲痛到如今浴火之后的涅槃重生……,在历史的舞台上,有如诗的花开,亦有如悲歌的不堪,都在滚滚长江里,留下了岁月的印记。我们的历史,抑或是我们个人,无论是智慧之光的照耀,还是苦难愚昧的笼罩,都让人感叹不已,唏嘘难抑。

在武汉的长江边走走很美,在初秋下的长江大桥上逛逛很累,到晴川阁的阁楼上坐坐很惬意,望着黄鹤楼的孤单又很共情……,其实,无论是长江,还是汉水,亦或者黄鹤楼、晴川阁,或者武汉的东湖等景点,对中年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震撼。我们的共情往往只会是年少时托遗想于秋风的诗意以及这么多年来,在奔波生活之余,我们朝圣的思绪飘荡在历史长河里的拾遗。夕阳西下,我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眼前是红霞尽燃的天空,身后是烟波浩淼的长江,左手边是隔江相望的黄鹤楼蹲踞着蛇山峰岭,右手边是遥相呼应的晴川阁盘踞龟山东麓。我突然心中又多了一份乡愁和一丝对青春年少时的记忆。我那些年走过的路,那些年爱过的人,那些年看过的书,那些年写过的诗,还有青春年少没来由的轻狂,仿佛在这一刻都揉碎在晚霞里,在轻染江水的那一刹,拨动着波涛滚滚大江东去的琴弦,又融化了回归到我翻滚的记忆里。

从武汉回家的路上,我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问我要不要回去看看,我的老家在霍邱,也是一个承载了我许多年少记忆的地方,我好久没有回家了。我告诉母亲,我暂时不想回去,其实,在武汉的那些共情记忆我还没有消化完,内心的情绪还在翻滚,处于懵懂发酵的阶段,是要好好整理整理了。我的下一站,依旧是去找寻记忆共情的远方。

这个世界,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一次次走向远方,他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而如今的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心灵已经迷茫而无路,我们自身为了好好活着仍然需要走向远方,我们的走出去,是为了打通心中那条早已拥堵不堪的路,是为了灵魂的突围,披荆斩棘,我们既要低头生活,也要抬头仰望星空。未来当如诗,那就用寄情山水、遨游诗海的方式活着,圆自己年少做过的梦,找寻曾经的记忆,我想,这也许就是旅游的意义之所在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