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后远的头像

王后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1
分享

一瞥中的歙县古城

作为古城,歙县五峰拱秀、六水回澜,西干、长青、紫阳、问政、斗山是这座古城的山水底蕴,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河、扬之河、练江、新安江是这座古城的山水灵韵。古城中心城区东倚问政山,南、北、西三面有练江环绕,一座山,一江水,依山傍水,仿佛跨越千年时光厚积沉淀,晨雾从练江升起,像是仙子的怀抱,依偎着青山绿水、石桥古堤,温润着古城亭阁、府衙谯楼。歙县古城的美带着烟雨江南的温婉,在春夏秋冬的变幻中,她有烟雨朦胧的雨巷,有粉墙黛瓦的温柔,有雪落梅竹的墨染,有姹紫嫣红的花开......。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这是诗人对歙县古城的写意描摹,走进歙县古城,练江动光,斑驳浅影,古今律动,孔桥石韵,她的美温润的让我不敢大口呼吸。

沿着青石板路由阳和门进入古城,脚下的青石古道被岁月打磨的光润而沧桑,八角牌坊静静的矗立于道路中央,是时光偷偷许诺给你我的历史等候。街道向前一路延伸,有无数个徽派古宅和烟雨巷弄,这里积淀了几百年来徽商的足迹和梦回故里的记忆,是“徽学”的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见证了徽商的所有辉煌。早年徽商鼎盛时期,这里便是徽州府的中心之地,从府衙到街区,从街区到古巷,从古巷到练江河廊,再到太平桥、太白楼、披云山、太平兴国寺、问政山、新安江......算盘声,吆喝声,车马声、船桨声、水波声、寺庙的钟声交织成最热闹的底色和最忆是江南的图景。如今再到古城街区上走走,虽没了昔日的古道盛景,但游人如织,古韵犹存。老街商铺的木雕招牌“汪一挑馄饨”“徽州毛豆腐”“老砚坊”“打铁铺”“老茶庄”等字样隽永绵长、古意荡漾,诉说着百年老店的顽强生命力。古巷很窄,但路两旁雕梁画栋、黛瓦粉墙,都是古徽商“贾而好儒”发家后所建的大宅。这里才是扬州或江浙一带“无徽不成镇”要溯源的“老祖宗”啊!

这里最让我驻足的,是歙县古城里的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古街,一步一景,古民居、古街坊、古雕刻、古石井、古牌坊随处可见,历史古迹保留完整,以徽商世家宅院为主要代表,是古徽商的群居地,走入其中,踏着古朴的青石板路,仿佛我也梦回了一场徽商故里,走了一遍又一遍,梦了一程又一程。

这里最让我静默的,是古城东南门外的渔梁坝街,沿着古街一路向前,走到尽头就是渔梁古街,这里保存了很多古徽商繁荣时期经营的铺子和老宅子,许多明清时期木雕廊柱被岁月磨得发亮,古街沿江而建,风光卓绝。这里一路上有古寺在廊道上守护,有李白问津处与之共鸣,更有当年渔梁坝渡口徽商的繁华为之怀念,我听着江水自渔梁坝奔腾,坐在渔梁坝号称“江南都江堰”的巨石堆上,沉浸于徽商历史的厚重中而沉默不言。

如今的歙县,在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中小心翼翼的平衡,新式茶馆酒楼当铺的玻璃窗映着老宅子的木雕花格窗,过去的商铺变为徽派民宿或工艺品展示馆,府衙门口也经常有非遗夜市和鱼灯表演,古城城墙上灯火阑珊,苍老的石壁上不仅有苔藓的岁月感附体,还有诗词歌赋浩瀚于上的现代光影投射,游人往往走着走着沉醉其中不知归途。

这便是我一瞥中看到的歙县古城,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名胜古迹,我也只是窥见一二。一座城,一江水,一段岁月旧时光,将徽商的荣耀、山水的拱秀与市井的烟火同屏共振,让每一个游人,都像是做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梦,醒来时,衣襟上还沾着江南的烟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