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飞到“淮军故里”、“非遗之乡”——肥西县柿树岗。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房前屋后花丛中。一簇簇、一片片,鲜亮艳丽,雍容华贵,白似雪,粉如霞,黄似绸缎,红如玛瑙,绿的像翡翠,这些“花仙子”的色、香、韵能和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没错,“牡丹为王,芍药为相”,这是芍药花。
周楼村人称芍药花为“花神”。天生丽质的芍药花,却有坚韧的生命力,耐旱不怕寒,根的药用价值高。传说,仙女散花“采得仙花下人世,好分春色到凡尘”,没想到人间正遭受一场瘟疫,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百媚千娇的牡丹花神顿生怜悯之心,偷盗了王母娘娘的仙丹救人,结果被打下人间变成芍药花。
来此赏花的称芍药花为“花仙”。五月,白芍柔美如玉,赤芍妩媚多姿,游客纷纷在花丛中摆出“立如芍药,坐如牡丹”的婀娜之姿。
驻村指导员说,周楼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品位,在庄前屋后整出几百亩闲地,种植薄壳山核桃并套种芍药和金丝皇菊,既美化环境,又增收致富。
金秋,阳光、蓝天、花海;金色,菊花在暖阳下竞相绽放,一块块、一畦畦灿灿地铺陈开来,点缀山野林间,那是金丝皇菊。周楼村人称她为“九月黄金”,因为金丝皇菊可观赏、可制花茶。
来此观光的称金丝皇菊为“贡菊”,花美故事也美。相传,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年少读书时,在一个深秋朗日,与同窗好友结伴游玩,潺潺溪流边野生丛丛黄菊花,花香袭人,景色迷人,遂采摘带回书房。后又用干花瓣泡茶,竟然浓香甘甜,韵味无穷。黄庭坚入京为官时,将此菊进献给神宗皇帝,宋神宗饮后龙颜大悦,心花怒放,御口亲赐为“皇菊”。从此金丝皇菊就成为贡品,称为“贡菊”。
微风徐来,花海层叠起伏,清香扑鼻。游客惊呼:“养眼,养眼!摘一朵泡茶。”同行的指导员半开玩笑说:“这是‘贡菊’,可不能这么随意喝的呀。”他说,金丝皇菊要经过多道工序制作才可成茶的,筛选清洗、摆放定型、低温烘焙,要连续几昼夜,七八斤鲜花才出一斤左右干花。喝金丝皇菊也讲究氛围的,一朵一杯,一花一饮。惬意的午后,取出透明的玻璃杯,泡一杯金丝皇菊,坐在休闲广场的亭阁里,或散步到“柿子红书吧”,挑出一本《陶渊明诗集》,看着杯里花瓣慢慢舒展开来,浅浅抿一口,缓缓咽下去,丝丝沁香,滋润肺腑。掩卷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花儿也沉醉的时候,轻轻推开书屋格窗,阳光下,小区晒场上,萝卜干、红薯干、大青豆、雪里蕻……五谷杂粮是五彩的,生活也是多彩的,那是当然。
趁着天气好,又赶上盛花期,村民们腰系笸箩在林间花丛中辛勤采摘。老农摘下一朵菊花,一只蜜蜂还在花蕊里轻吟:“嗡嗡嗡,快快采,好过冬。”老农轻轻摆动花朵:“小蜜蜂,嗡嗡嗡,不着急不担心,飞入温室去过冬。”
还是周楼村,新建的数字农旅蔬果大棚,种植“空中草莓”,一年两茬,期间还栽培木耳菜、苦菊、冰草等。
村支部书记自豪地对我们说:“智慧大棚,村企联建,在县里开了先河,助力打造农文旅示范和现代化生态农业样本。”
窗外寒风料峭,棚内春暖花开。数字大棚内草莓苗长势喜人,朵朵黄蕊小白花在绿叶间羞答答半遮面,点点青涩雏果儿绿丛中探出小脑袋,淘气地与大棚里飞舞的小蜜蜂打招呼。
“这些小蜜蜂从不偷懒,授粉的活儿专业效率高,产量一般能提高两成以上。”种草莓人笑呵呵地说。
“今冬,我的蜜蜂大部分都租出去了,不仅在别人家的大棚中‘白吃白住’,每箱蜂还有好几百元的收入,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养蜂人美滋滋地乐。
技术员津津乐道:“采用人工授粉成本高,容易碰坏花蕾产出畸形果。蜜蜂授粉不光产量高,而且草莓的口感、色泽和品质更好。果实色彩鲜艳、籽粒饱满。大棚的温度湿度不用担心,数字化智能控制,但蜜蜂什么时候进入,放多少个蜂箱,位置怎么摆放,这些就有讲究了,技术含量有点高呢。”
“在数九寒冬/我用数字大棚里的草莓/点亮农民心头一盏盏火红的小太阳/营造出一个清新甜蜜的世界。”
这是小蜜蜂酿造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