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如倾,我拧了一把熟睡的先生,担心的问 :大雨会不会打掉我们的新桃?
晨光熹微,我就赶紧推开园门:枇杷叶洒落了一地,真的是历经了一夜的洗劫。我踏着湿漉漉的落叶到花池深处,急忙用指尖拨开滴水的桃叶——幸哉!三只小桃, 安然蜷于枝叶深处,小脸儿透着新鲜的浅绯,恰似微醺的少女醉卧枝头。不禁莞尔,轻点那绒绒细毛小头:“小桃儿呀,莫不是昨夜饮醉了天露?”
今夏雨水频密,数日便是一场淋漓。我与先生的心,便总悬在那被优胜劣汰下的三颗青桃上,如履薄冰。唯有雨过天晴,方敢轻轻搁下那份悬挂的心。
忆及初春,与先生漫步龙泉西河田畴。蓦然撞见山野间抽条的桃树,心头霎时想起龙泉山上每年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花盛会,若移此桃树,植于自家小园,花下品茗吟诗,岂非人间至味清欢?遂与花农好言相商,欣然携得一株归家。花农笑捻须髯,断言今年定能挂果,喜得我俩心尖儿发颤,仿佛已尝到了枝头新桃的清甜,。
初植时,桃枝疏朗,不见半星苞影,寂寂如枯禅。先生却日日殷勤,晨起即提壶浇灌,指尖细细抚过每一寸虬枝,好似聆听泥土深处无声的胎动。
一个晴爽的清晨,园中忽闻先生低唤,声线里压着惊喜。奔去,只见他指尖所向,几点米粒大小的苞芽,怯生生缀在红褐的枝上,被金箔般的朝阳捻亮,闪烁着初生的微芒。心头的涟漪瞬间漾开——桃树,活了!素日里不善家务的先生,此刻屏息凝神,指尖轻触那柔嫩苞尖,那份珍重,仿佛怕惊醒了婴孩酣甜的梦境。
自此,晨昏定省于小园,成了我俩心照不宣的功课。看那青绿的小萼,日渐饱胀,晕染出娇嫩的粉意,如少女初匀的胭脂。知是桃花欲放。初时,它矜持如惜墨的工笔画家,只肯于料峭晨风中,怯怯吐露一瓣娇羞。翌日推门,一朵完整的粉桃已悄然端坐枝头,清丽得不容方物,露珠在瓣尖滚荡。那刻,东坡居士“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疏朗意境,《兰花草》里“一日看三回,希望花开早”的焦灼期盼,竟在心头交融得如此真切,如清泉涤荡。
此后,每个沾露的黎明,总有新的粉瓣悄然舒展,挣脱青萼的束缚。不过几日,虬曲的枝头便攒满了一簇簇粉霞,朵朵如谪凡的精灵,将柴米油盐的日子也点染得氤氲生香。凝望这片粉云,幼时六一节发辫上那枚振翅欲飞的粉蝶结,便翩然浮现心头,那抹温软的粉色,是岁月深处永不褪色的印记。风起,便忧心玉瓣零落成泥;鸟鸣枝头,又恐尖喙啄伤了娇嫩的容颜。暮色四合时,常伴那琼浆般浓酽的流霞,目送花儿一寸寸没入幽蓝的夜帷,只余暗香浮动。
桃花既盛,夜夜皆有好梦栖息,寻常日子也浸透了蜜糖般的期待。既贪恋这花事更绵长些,又期待着青桃早结,盼果儿压枝的欣喜。就在这甜蜜的撕扯与守望中,一日清晨,先生浇水的背影忽地凝住——几瓣萎落的花蒂上,竟悄然结出了青豆般的小桃!细如芥子,青涩逼人,却足以令我们瞬间雀跃。桃叶亦愈发葳蕤,织成浓密的绿荫,将小桃儿珍重地掩在深处,若不拨开翠叶细寻,极易错过这生命的奇迹。如此,倒也安心。满园蜂嗡蝶语,鸟雀啁啾,轻盈地穿梭于金桔的星白、石榴的烈焰、黄葛兰的浓香里,竟从未破坏过一片桃瓣的清梦。
小桃在日影里潜滋暗长,夏意悄然漫过墙垣。暖阳如金梭,细细抚过桃儿周身细密的绒毛,泛着柔和的银芒。青涩的果儿一日日鼓胀,沉实,宛如藏匿在枝叶间嬉戏的顽童,圆润饱满。
时光如溪,潺潺流过小小的院落。洁白的金橘花、烈焰般的石榴、雍容的牡丹、凝脂似的栀子、深绯的茶花,次第开放,你方唱罢我登场。晨风过处,暗香浮动,织成无形的锦缎。桃儿,俨然成了园中备受瞩目的新客,伴着我们晨光里的青瓷茶盏,聊新闻,话儿女。闲言碎语如溪水淙淙,日复一日,竟也氤氲出几分易安居士与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闲雅意趣和浣花溪畔杜工部与杨氏“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的野逸诗情。
终于,桃儿敷粉了!那日清晨,先生唤我至花台。凝眸处,三只小桃的脸颊上,悄然晕开一抹淡淡的胭脂,如少女初妆。这抹天地自然晕染的羞赧,清冽如山泉,霎时濯净了外界纷扰的尘嚣与心头的烦虑,只余下枝头那纯粹的、沉甸甸的、近乎神性的收获之喜。
桃晕渐深,由颊及颈,丰饶的欢愉里,却悄然渗入一丝如烟如缕的别绪。一串蚂蚁已经闻香而至,小桃已被咬开一道粉色缺口,这简直到了蚁口夺桃的紧急时分。分离的时刻不得已到了!当指尖轻旋,咔嚓一声,我和先生各自摘下那枚沉甸的桃儿时,小园仿佛骤然空寂,连风声也显得落寞。那“一日看三回”的殷切顾盼,那满心满眼的牵系,明年春深,可会重续?恰如弘一法师《送别》弦音里的低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草木荣枯与人世聚散的情缘牵绊,原也这般令人低回与牵肠。
幸甚至哉!这桃儿清甜爽脆,汁水丰沛如泉涌。与先生相对而坐,竟如稚子初得珍果,先以舌尖轻舔那绒绒表皮,细品其微涩;再深深吸嗅,将那蕴藏阳光雨露的果香纳入肺腑;久久,才肯小心咬下一口。甘冽的汁水倏地滑落腕间,忙不迭伸舌舔舐,那股清甜直沁入心脾深处,五脏六腑皆为之熨帖。这一顿晨餐,吃得格外悠长,仿佛咀嚼着整个春夏的光阴。餐罢,净手,将三枚染着淡淡粉意的桃核,郑重埋入花池最肥沃的角落。覆土轻拍,静待来年骀荡春风,唤醒这粒沉睡的、关于繁花与硕果的希冀。
暑气渐炽,纵使枝头已空,我们依旧日日探看那株桃树。一场透雨初歇,洗净尘垢的枝干愈发舒展清癯,骨节分明地指向澄澈晴空。新的绿意,已在看不见的根须深处,在沉默的木质层里,悄然萌动、积聚力量。
生活真味,恰似这一桩微不足道的园间桃事,藏在每日这寻常烟火的时光褶皱里。从灼灼其华到累累其果,期盼的焦灼、守护的忧惧、收获的狂喜、别离的怅惘……每一刻都深深铭刻着生命的年轮,无声地教人珍重此刻枝头的风露清响,亦怀抱对下一个轮回、下一树花信温柔而笃定的眺望。
花开有节,蒂落有时,皆是造化挥毫写就的天然韵脚。在与先生共守桃树、俯仰晨昏的光影流转间,我们默观着草木荣枯的庄严秩序,渐渐习得了顺应天时、安守本分的静气与安然。这一隅小小的园圃,不仅安顿着我们三餐四季的朴素烟火,更深沉地安顿着我们躬身向泥土、向草木低垂的那颗虔敬之心,那也是我们生命旅程的本真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