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子
王建伟
立秋一过,枣子便陆续上市了。
那天,妹妹回来看母亲,带了两斤鲜枣。我将枣子冲洗干净,盛在竹编的饭筐里。一家人围坐桌边,品尝起来。沾了水的枣子油亮亮的,黄红相间的果皮深浅斑驳,像戏台上的花脸,又似流光溢彩的琉璃。咬下去,“嘎嘣”一声脆响,果肉酥甜,清爽的滋味直透心底。母亲笑着说:“这枣子真不错,要是再长红些,就更甜了。”
枣子,又名大枣、红枣,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便被列为“五果”之一。在中药里,干枣称为大枣,因维生素含量极高,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枣树是温带作物,适应力极强,耐旱耐涝,不择土壤,被称为“铁杆庄稼”,也是节水型林果业的优良树种。
枣子可谓药食同源的佳果。既可鲜食,也能加工入药,功效在于补脾益气、养血安神,还能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保肝护肝、增强免疫力。如此看来,枣子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养生珍品。
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种枣树。那还是大集体时代,枣子熟了,也不兴拿去卖钱,多是送给亲友邻居尝鲜。村里最大的一棵枣树,是三太太家的,长在东墙边。树干笔直,二人合抱粗,三四米高,树冠如巨伞,枝繁叶茂,隔老远就能望见。夏天,浓荫蔽日,树下格外凉爽,成了孩子们嬉戏、大人们午休的好去处。这棵枣树,承载着乡亲们的美好念叨,也成了我们村的一个地标。
三太太那时已年过八旬,常穿一身黑衣黑鞋,花白的头发挽在脑后,戴一顶黑色筒帽,面容慈祥如秋菊。虽已高龄,身子骨却还硬朗,日常家务仍能操持。她每天把枣树下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搬把椅子,坐在树下择菜、做针线,或是静静坐着。有孩子来玩,她总要问是谁家的、叫什么名字,并温和地叮嘱:“枣子还没熟呢,别急着打,等熟透了,老太我给你们吃。”孩子们便乖乖应着,继续玩耍。
我家在枣树北边,隔了四户人家,约百米远。那时农村还穷,住的都是茅草房。草房最怕失火,一旦烧起来,很难扑救,所以邻里房子都隔开二三十米,以免殃及。
有一年秋天,枣子熟的时节。近中午,我正在家帮奶奶择菜准备做饭。两个小伙伴跑来我家玩,手里攥着枣子吃得正香。我眼馋,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就问他们枣子是哪儿来的。他们说,三太太家正在打枣,好多孩子都在那儿吃呢,叫我也快去。
我的心动了。可我生性内向腼腆,从没向人讨过东西,更别说讨吃的。这“第一次”就像一道高坎,迈过去难,迈过去之后,似乎也就不算什么了。我不敢一个人去,想拉伙伴们同行,他们却犹豫,说刚吃过不好意思再去。我只好央求奶奶陪我。奶奶说:“你自己去就行啦,到了就说,‘三太太,我想吃枣子’。”可我害怕被拒绝,那得多难为情。我拽着奶奶的胳膊,非要她陪。奶奶无奈,在围裙上擦擦手,踮着小脚出了门。
奶奶快步走在前头,我紧跟着。快到三太太屋后,却没听到打枣的动静——人已经散了。我迟疑着不敢上前,奶奶一把拉住我的手:“快走,还要赶着做饭呢。”走到树下,只见满地枣叶,三太太正在收拾。奶奶推推我:“快叫三太太,说想吃枣子。”
三太太停下活儿,看着我们说:“这孩子真乖,规矩得像闺女似的,从没来要过枣子。”她拿出一根长竹竿,递给奶奶,说自己打不动了。奶奶吃力地举竿,颤抖着朝枣多的地方敲了几下,枣子便噗噗嗒嗒落了一地。我边捡边吃,那花红的枣子,清甜爽脆,滋味至今难忘……临走时,三太太摸摸我的头:“乖娃,明年这时候,你自己来啊。”
谁想,十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这棵枣树,也烧碎了我那份甜蜜的期待。
那是腊月里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睡梦中被惊醒。“失火了!救火啊!”呼喊声、燃烧的噼啪声乱成一片。我迷迷糊糊地想,谁家这么不小心?爷爷奶奶焦急地催促全家起床救火。我披衣出门,只见南边邻居屋顶上空火光冲天,映红了半个村子,骇人极了。
奶奶望见火势,浑身发抖:“天哪,离得太近了,快搬东西!”全家立刻忙乱起来,都料到房子可能保不住了。屋后是片空地,我铺开两张席子,一趟趟抱出被褥、衣物,连刚蒸好的一大盆馍也端了出去。我和爷爷一起抬了粮食、面缸,来回几趟,把能搬的都搬出来了。一家人累得瘫坐在地上,一边气喘吁吁,一边提心吊胆地祈盼莫刮风、火快灭。
幸好那夜无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提水桶、拿铁锹,可面对三间干燥的草房,仍是杯水车薪。大火最终自生自灭,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听说,失火的是三太太家,那棵大枣树,也烧死了。
一场火,烧得什么也没剩下。据说起火是老鼠咬坏了电线,真叫人痛恨。
一家有难,全村支援。乡亲们纷纷捐来吃的、穿的、用的,帮三太太一家渡过难关,让他们能安心过年。开春后,生产队全力动员,放树、挑茅草、上劳力,无偿为他们盖起三间新房,重建了家园。
我家也捐了一筐馍和几件衣服。我和奶奶送去时,三太太拉着我们的手,直流眼泪,半晌说不出话。只见老宅废墟狼藉,那棵焦黑的大枣树,像根巨大的木炭,孤零零的立着。看得我鼻子发酸。临走,三太太才哽咽道:“乖娃,明年没枣子吃啦……等我们盖好房,再种一棵。结果子了,你可一定要来,三太太等着你哟。”
一晃多年,三太太和奶奶都已故去。每当吃枣,总会想起往事,睹物思人,不由悲从中来。
枣子,还藏着喜庆的寓意——“枣”谐音“早”,枣子,早子也。我们这儿结婚时,婚床上总要撒些枣子,祈愿“早生贵子”,人丁兴旺。
如此说来,枣子不仅是味觉的珍品,更是承载着温情与文化的果实。
2025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