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活是潜伏在哲学里关于生命的过程,是文化关于生与死过程的世俗描述,特指人们在晚年或健康尚可时,主动为生命终点做准备的行为。它超越了单纯的“处理身后事”的个人感触。
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给终活一种“本真”地面对死亡的方式。
往后余生,日子一天比一天珍贵,和谁在一起是需要选择的,不是被动选择,而是要主动为之,主动放弃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和旧友,主动选择一些善良的友人和事物。这之中,渐行渐远向背而行的不仅有熟悉的背影,还有一些灵魂深处的良人知己。告别,离散,死亡都会不约而至,把养我的人养好尽孝,把自己养的孩子培养好,可以独立而行于世就可以了,不用挥手告别,不用肯定命中繁事是非,辨别真善美要靠自己的良知和学识,以及对社会普世价值的认可,轻轻放下些许琐事,装满自己对未来生活的钟情一起上路。
活着就有附体的灵魂,灵魂的栖息地以肉体为土壤,爱也罢,不爱也罢;相思的栖息地以灵魂为根茎,有也罢,无也罢;梦境的栖息地以相思为水源,去也罢,留也罢。我们终将离开这个世界,多数人是没有一点社会活动痕迹的,社会与家族史上那一点社会活动留痕和传承印记,就像友人的记忆一样会淡淡的消失。
终活的年龄,可以一起同行的朋友寥寥无几,亲人远去,在孤单前行中握着的手是热的,看见的微笑是坦诚的,听见的话是真心的,小酌的酒是敬意的,即便小别也是后会有期,彼此心心相念……物随己用,心随己走,笑脸给予友善之人,淡看红尘一切,不用回头寻找遗失的东西或者得不到的人。生活有很多好听的音乐和美景,只有自己用心感受,才能听到音乐的美妙。找一处静怡之地或者阴翳之美的角落,都可以感触到生活貌美的存在。 作为失败者或者成功者,都要放下心来 坦言的面对失败或成功的自己 ,不要记恨他人也不要记恨自己,要以德报怨。曾经的拼搏难免要有一些闪失,终活的年纪还在纠结过往 ,自己怎么能轻松走好下一段旅程。
人的初衷是不知道怎样离开这个世界,走着走着就矛盾了自己的想法,哪怕受尽生命最后的所有凌迟,也不愿过早的离开这个世界。终活是向死亡靠近的最后驿站,用什么样的心思才能填满最后的空白,心境清雅,融入其中;意念和善,不计前嫌;随心而动,使旅途的意义更加留恋自己;取舍有度,不带着腐朽与怨恨而行。心不悦,是终活者的大忌。找一个时间节点,交代一下后事,免得走后留下一堆纠缠不清的人间世态。
终活是孤独者的趣意,使生活中喧嚣的东西越来越少,清静的事物能植入心中的也越来越少,最后剩下几件喜欢的杂事,或书,或茶,或酒……从日出到日暮单调的重复使之悠闲而趣味,从少言寡语到逐渐的沉默,都是终活的样子。终活可以选择,但也别无选择,终活者的最佳选择是心态,娓娓而来的故事,清清静静的溢流出来,一幕一夕阳,一景一黄昏。终活者可以旁视一切与己无关的事,并且一笑而过。
终活不是向生命投降,而是给生命注入新的意义,把落寞的背影画上淡淡的色彩,面带微笑读完此卷,拾一片秋叶夹在扉页上留下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