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宏的头像

万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30
分享

图书馆里的岁月

晨光刚漫过长安街的华灯,自行车轮便已碾碎了三里河清冽的薄雾。车筐里的面包袋随颠簸轻轻晃动,像一颗被小心安放的星辰——那是我在国家图书馆搏斗整日的粮草,也是那段京城岁月里,藏在车筐深处的全部行囊。

推开沉重的玻璃门,管理员照例俯首盖章,金属环击打桌面的脆响,成了我与这座知识圣殿每日心照不宣的暗号。直奔开架区的脚步是闭着眼也认得的熟路,待到闭馆灯亮起,才发现鞋底早已磨得平薄如纸。指尖在书脊上滑行的频率,比呼吸还要均匀:从线装古籍里打捞湮没的掌故,于外文期刊中捕捉思想的流萤。我把散落各处的史料,悉数抄录于同一本笔记上,让那些孤立的文字在纸页间盘根错节,生长出纵横交错的脉络。

正午的阳光透过高窗斜劈进来,光柱里细尘翻滚如金屑。我啃着干硬的面包,目光却死死咬住书页上的字句——唯恐稍一分神,那即将贯通的思绪便会如沙塔般轰然溃散。记得有一次为查证一个细如发丝的数据,在书库的钢铁森林里穿行了整整一个下午,闭馆的乐声响起时,才抱着七本厚如城砖的书冲向阅览区。借着最后一线天光,钢笔在纸上沙沙疾行,管理员走近了,瞥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如蚁阵的批注,只低声一句:“慢点儿,别急。”那温厚的叮嘱,在寂静里竟有回响。

如此这般,日子从春流到冬,像图书馆的巨钟般严丝合缝地走着。春末的杨絮,顽皮地钻过窗隙,飘落在摊开的书页上,与墨迹缠绵成趣;深秋的冷雨敲打着玻璃,淅沥声和着翻书声,织成天然的背景音。自行车的铃铛声从清脆渐渐嘶哑,车胎补了又补,车筐里的面包牌子换过几轮,唯有那摞笔记本层层加厚。纸页边缘卷曲如浪,字迹由工整渐至龙飞凤舞,却始终带着一股不肯低头的执拗,像深扎于岩缝的根系,固执地向下探寻。

后来,图书馆熬出的长夜,墨水浸透的笔记,渐渐凝成了报刊上沉甸甸的铅字,变作了方案中坚不可摧的基石。当领导那句“这个年轻人,坐得住冷板凳”的评语飘进耳朵,我站在领奖台上,忽而想起某个闭馆后的黄昏。推着吱呀作响的自行车步出大门,抬头望见晚霞漫天泼洒,瑰丽如燃烧的绸缎——那一刻才恍然彻悟,原来笔记本上那些被蓝黑红三色墨迹交织填满的纸页,正是天空这幅壮阔油画的草稿。所有的光芒,无不是从日复一日的默默书写里,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

创业路上的奋进,原非振臂一呼的响亮宣言,而是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深耕成一片沃土。恰如图书馆里那些沉默的书架,岿然不动,却于无声中孕育着最蓬勃的思想生长。它们排列成行,静默如林,仿佛树木在知识殿堂里刻下的年轮,一圈圈记载着光阴的重量。

如今回望,那车筐里微小的面包星辰,那鞋底磨平的无声印记,那书页间生长的墨痕根系——皆是时间赠予奋斗者的隐秘勋章。当车轮最终碾过岁月的石板路,图书馆高窗滤下的每一缕光,书架间回荡的每一次翻页声,都将在生命深处回响,提醒我们:真正的生长,恰是在不被看见的土壤深处,以最沉静的姿态,酝酿着破土的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