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泉
瓦四
甲辰之春,邕城至越州。过府横街,踏卧龙山。是日,云散日朗,山光人意,俱有喜态,游兴大增。遁幽径步履,偶遇一泉,范仲淹曰清白泉。清白泉的名字真好,好在清清白白一世骨气,好在绿绿茵茵一股神气;清白泉的寓意真深,深在爱其清白而有德义,深在可为官师之规而有道义,深在一股清廉之气而有信义。
泉小意大,缄缄默默守岁月,旁碑刻《清白堂记》,传至后世。周边生树,青苔一地,树下蒲伏。苔衣茎细如丝,翠绿得滴出水来。人置其中,顿感避城市之喧,逐枯寒独乐之意味。身往森郁里沉,心却敞亮着,绽放出畅快来。那畅快渐渐含羞,于是清和。人生莫测,官贵为民称为境界,廉洁从政便是归处。
一人置于碑前,充分感受《清白堂记》的体量,领略碑刻的雕刻艺术,体会古人当时站在碑前的心情;一人置于碑前,品读绍兴的“梳廉脉、编廉文、演廉戏、铺廉路、建廉馆”的营养;一人置于碑前,想象清廉文化滋养下的“政治山清水秀、干部清正勤勉、风气清朗向上”的好生态;一人置于碑前,称颂“清白廉洁、润泽廉政”的时代精神浸润绍兴大地;一人置于碑前,感慨先贤的美德,穿越千年时空,璀璨生辉,将如涓涓细流,汇成汤汤江河。
凝望清白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心中念叨不停,有怀于卫,靡日不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者,陆游有诗赞范仲淹曰:“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向来惟一范,真足壮吾州。”眼前清白遗迹,便是其“源头活水”。至此时,睹泉怀古,怀古思今,索性清白泉边静坐,冥思水之源,何处而聚?绍兴戏剧,宛若清白泉之水,弘扬清廉文化,其优显然。越剧、绍剧、调腔等,融合清廉大戏、社戏文化习俗,走进田间地头,“碧绿”可视,“清香”可嗅。凭历史文化底蕴,借人文资源,清白文化插上信息翅膀,穿越千年的清白文化,必越陈越香,历久弥新。一泓小泉,展现清廉文化,却苍茫辽阔。
品读范仲淹,感慨《清白堂记》,忽记起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古仁人之心之高格;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之责任,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情怀。人生一世,时间太快,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何时为乐?面对千年清泉,泫然流涕,陡生感叹,古人尚能“进亦忧,退亦忧”,而今人更应谱写一曲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赞歌。
读我清白泉,其活水涓涓,沁人心田;读我清白泉,透过它的双眼,探寻历史奥秘;读我清白泉,渗入它的心灵,寻求感动现场。危险之际,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危难时刻,领导干部一马当先;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入府山公园,参观清白泉,细读《清白堂记》,围坐清白亭,聆听范仲淹的清白故事,决心为官一任,终身抵制腐败。
清白泉水,它是浩浩荡荡的海,我像它的汩汩细流;它是圣主,我为贤臣。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绝不“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临清白泉,难免思茶。玩味“茶类隐,酒类侠”,说得很精辟。茶美于清淡,令人回味绵长,心境恬淡,以清明的理性规避贿赂;酒美于浓烈,令人热血澎湃,心醉神迷,酣畅淋漓易贪腐。茶与酒是人生之两种境界,选茶而弃酒。之于茶,立春的金鼎红最新,雨水的开化龙井最嫩;惊蛰的岩茶香,春分的毛尖醇;清明的巴山雀舌甜,谷雨的铁观音苦;立夏的武夷水仙柔,小满要喝冻顶乌龙;芒种要品坦洋工夫,夏至唯有玉衣金莲。一杯开水冲下来,茶叶由浮而沉,由躁而静,由紧缩而舒展。泡开的茶才是茶,宁静的心便是仙。人生在世,心与自然合为一体,黎民百姓便融于你的心中,你的心便融于黎民百姓之中。其实此时,你便是黎民百姓,黎民百姓便是你,心中装着黎民百姓,你便抛弃“当官不为民做主”;黎民百姓拥护你,你便拥有包拯般盖世英明。
读山读水,以圣山圣水为高;品圣山圣水,能补充清廉的营养。越州的清白泉,它是人间的天上,也是天上的人间。千百年来,它把那么多的风云、雨雪、草木全收留在身边;千百年来,把沧桑演绎成流水,把思想生长成花朵;千百年来,只让灵犀者顿悟,渴求者静禅。读山品水,只埋头读自然而本真的山,品至清而净洁的水。
人非草木,自然会是有感情的。怀古喻今,面对历史,多生感慨:“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古有仲淹诸贤,今有廉洁党员干部,皆无愧乎此。
卧龙山苍苍,清白泉泱泱;清廉之风,山高水长。绍兴幸矣,百姓福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