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声里
从小,我的歌声就像被锁在黑暗的匣子里,一开口便成了自卑的源头。学校的才艺表演于我而言,是避之不及的荆棘丛,推三阻四的借口背后,藏着一颗在音符间颤抖的心。《论语·阳货》有言:“诗可以赋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诗意的力量如春风化雨,可我却连最朴素的“赋”都难以企及,更何谈以歌观世、以声会友?那些年,我的喉咙里只淤积着无声的“怨”,怨自己生来与韵律无缘。
万幸命运垂怜,将我引向重庆市老年大学声乐二系十六班。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一座未被发掘的宝藏之城。银发如雪的同学们眼中闪烁着星辰,皱纹里沉淀着岁月酿成的醇香,他们以歌声编织时光的经纬,而我,竟也成了这斑斓织锦中的一缕丝线。我恍然惊觉:若歌唱是命运的短板,何不将灵魂的震颤化作笔尖的流淌?于是,我将老年大学学习中的所感所悟倾注于《三哥说养生》的公众号里。当那些文字如蒲公英般飘向云端,同学们的点赞是晨露的滋润,点评的墨迹是暖风的轻抚。尤其是运动健身系刘主编的慧眼,让《顺流、逆流》在校刊的纸页上生根发芽——那一刻,我仿佛看见自己的心声破土成花,在墨香中绽放出生命的韧劲。
在毕业季的暮色里,面对离开的同学们,我写下了《思念》——那些与同窗共度的午后,琴键上跳动的夕阳,排练时此起彼伏的笑声,皆化作笔下流淌的星河。那些曾蜷缩在自卑阴影里的音节,此刻如蝴蝶振翅,在文字的溪流中翩跹起舞。我听见,掌声里藏着十六班兄弟姐妹的呼吸,看见台下的眼眸中映着共度的四季流转。原来,当文字与情感交融成诗,朗诵便成了另一种歌唱——它不再苛求音准的完美,却以心灵的震颤叩击着生命的回响。
这方教室同时教会我:人生的歌声从不囿于喉间的韵律,而是心魂的呐喊在岁月中的回音。我曾以为自己是命运的哑者,却在字句的耕耘里,收获了比歌声更永恒的共鸣。
而今,当我和主持人深情朗诵着这篇饱含深情的配乐散文《思念》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沙哑的声线仿佛奇迹般镀上了金边,我不再是那个害怕表达的人,每一个字都像跳动的音符,每一句话都化作流淌的旋律。那一刻,我仿佛真的在歌唱,用文字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动人乐章,仿佛将千言万语酿成歌,那些沉睡在自卑里的音符,终于在这文字的土壤里,长成了永不凋零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