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斌的头像

王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6
分享

勾蓝瑶寨的梦

山翠,叫蓝山;河清,叫勾蓝。女人写的字,叫女书。这是湘南边陲的瑶家山寨一一勾蓝。

这里山寨的人们,学会与蓝共生,善于编织蓝色的梦。他们世代坚守的耕读守家风,梦想拓未来的理念,符过去和现在和未来。他们把蓝与自然、与风物及人文,融入得非常完美,达到逍遥境界。不同民族之间,‘情同手足源流远,互通往来代代传’。对待远方客人,‘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迷遊逍遥’。对家乡风物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爱,大胆显摆着:‘舒适遥胜赢洲仙’。

从早上6点乘大巴,到达勾蓝已是11点多。17个小时的车程,极度的劳累,若不是被梦的蓝色网轻轻地兜着,很难坚持。

从地图上看,这里山高林密,但路况却特别好,不觉得是山区,不觉得偏僻。临近勾蓝,月亮也格外地弯,兴奋地穿梭于黝黑的山峰之间。早已进入梦乡的小河,被车灯的照射而惊醒,泛着惊讶的光。

早晨那缕缕阳光,分明是被村中的大公鸡,引吭高歌而呼出来的。于是人声、狗吠、鸭鸣……响彻着整个寨子的角角落落。特别是那默默中自我愉悦的门前流水。这些流水自始之中泛着久远的蓝光,与穿巷的磨得精光的青石板,以及蓝天相呼应,共同编织成勾蓝山寨幸福的梦。

寨子外的稻田,橘黄橘黄的似盛开的菊,远远就能闻到久违的稻香;馋的公鸡们天天争抢着飞上树枝,伸长脖子眺望着哼哼着。

田埂边的露珠,闪亮地把一夜的梦语,悄悄地说给初缕的阳光,同时又羞涩地吻给远方来的我。

一片片的白色的蛛网,蒙着细小的雾珠,在草地上随意铺开,犹如草原上的太阳能板。如果说,整个草地是浩瀚的宇宙,那么白色的蛛网犹如闪烁的星辰。片片蛛网,是蜘蛛勤劳的田地;块块稻田,是勾蓝瑶人用汗水耕耘的作品。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相通。

走过寨门,不见了当年守寨之人;登上高高的寨墙远眺,村口,腾起着薄薄的雾,似纱幔把整个山寨半遮半现。山寨犹如仙境。一湾碧水,把整个山寨倒映下来,如拓印的画。我真想卷起这幅画珍藏,却自己不知不觉地走进画中。

这里家家临溪,户户别院。小溪曲曲折折,时隐时现,走走停停,最后统一汇集于村口,然后,又商量着便依依不舍地流向寨外。这里,处处是景,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块面不同细节都能找到满意的诗意风景。

走在蓝汪汪的大小不一的青石板上,乡愁瞬间从你的脚底传导到心灵深处。你若细心聆听,准会感到脚步似乎踏在琴键之上。每一条小巷,似乎弹奏着不同的声部,整个小巷的声部合起来又是那么的和谐。只有在这遥远的瑶寨青石路上,才能做到人人会演奏,个个会欣赏的绝无仅有的勾蓝交响。

村中多老人。这些年迈老者,自己种地、洗衣和烧饭。他们绝不拖在外打工子女的后腿。这些老人闲时,继续着年轻时的浪漫,围坐在一起,没有指挥,没有伴奏,和着潺潺的流水声,把这特有的天籁之音,传到每家每户,最后回荡在寨子周围耸起的山峰间。

当晚,80多岁的欧阳奶奶和村中老者们盛装出场,激情表演,惊艳所有参加洗泥宴的观众。勾蓝瑶的歌,绵绵曲曲,绕梁三日而不绝,此曲只有天上闻。勾蓝瑶的人,放下锄头又击鼓,把生活过得似仙人。

说歌舞是勾蓝瑶人向你介绍自己文化的一种方式,那么,他们的环境建筑,是通过另外的一种方式,向你展示其美学意义。红墙白灰勾线,青瓦马头照壁。四合藏幽小院,溪上廊桥相见。其风格与徽州建筑似曾相识。屋中家具乃明清风格,走进这里,似乎回到了500年前。

作为一个画家,写生不仅仅是对其建筑风格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的一种探讨。我们白天写生,晚上跟他们学唱瑶歌和练习女书。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画面潜意识地融入勾蓝瑶的风情。

离开勾蓝寨时,天蒙蒙亮。车子经过村口池塘时,水面泛起了蓝色的光,这蓝光与东方即白的蓝天相呼应。山寨周围高耸的山峰,似亭亭玉立的瑶家妹子,正准备放歌送行。忽然,真的从寨中传来了攸长的歌声,这歌声与天上的云和晨风一道,伴着我们好久好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