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每一双鞋里,都躺着一双漂亮的鞋垫。鞋垫的正面大多数是漂亮的各种花枝,从上到下绣满整个鞋垫,几片绿叶,衬托着几朵花儿,五颜六色,绚丽多姿。我很喜欢它们。
鞋垫是母亲绣的,浸透着母亲的心血。
但是,绣鞋垫的母亲,如今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已经三年多了。
接到母亲快不行了的信息,我是非常震惊的。母亲平日没有大病,特别是眼睛明亮,即便不能说是神采奕奕,却也容光焕发。我们兄弟姐妹曾以为母亲能活到90岁也没问题。但是2021年,母亲84虚岁时,在一日早饭后,却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地,倚在炕上的被子上就去世了。
我心中无比悲痛。“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在母亲留下的东西里,鞋垫成了珍贵的遗物。
鞋垫给了我温暖,给了我舒适,给了我一份踏实。冬日里,有母亲的鞋垫,我感到脚底热乎乎的。夏日里,有母亲的鞋垫,我感到凉丝丝的。无论冬夏,我不会为脚汗而烦恼——鞋垫绵绵的,即便出汗,也会被吸走,令我总是倍感舒爽。
无论母亲是否在,鞋垫都令我心中热乎,充满了力量。而今,母亲却去往了陌生的世界,寒冷,孤单,寂寞。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亲的劳苦,我深有体会。
母亲是勤劳的人,辛苦了一辈子。打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劳作不停。
以前,在生产队里,母亲起早贪黑,为挣工分,增加家里收入,同父亲一样下地干活。母亲要好,出力多,干得格外辛苦。用推车向地里推粪,推地瓜、玉米,母亲都把车装得满满的。男劳力一天挣10分,母亲评工分时给了8分——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挣到这个工分是很不容易的。
母亲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总希望一分钱能掰成几瓣使用。父母的衣服总是补丁加上补丁,往往我睡醒的时候,还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针地缝补衣服。母亲的脸在灯光的映照下,坚毅执着,眼睛专注而认真,带着顶针灵巧有力的手,精准、细腻地穿透衣服,娴熟,轻盈,仿佛在跳舞,而她的手却有些粗糙,冬天有的地方会开裂。
母亲手巧,擅长做东西,为家里省钱。每到春节之前,母亲总是想法设法给四个孩子弄一身新衣服,让我们快快乐乐地过个新年。布,是母亲纺线织布做成的。村里少有人会织布,母亲是不多的巧手。母亲会细致筹划,将每一件衣服发挥其最大用处。哥哥姐姐的衣服小了,母亲总是将它们改小,然后染成新的,给弟弟妹妹穿。
我深深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的母爱。
不知苦累是母亲的真实写照。母亲任劳任怨,在院子里还喂有两条猪、七八只鸡、四五只鸭子,倍偿辛苦。但是,无论多累多苦,母亲都顽强地坚持下去。可谓“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上世纪六十年代,天降大旱,庄稼绝收,大人吃野菜、树皮、树叶,甚至吃泥土,还饿死不少人。母亲告诉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人经历苦累还能活下去,就是天大的福。
生活不易,坚强地生活下去,是需要奋斗的。母亲正是在苦难的时代里在与天斗与地斗的劳动中,学会了勤俭持家、勤劳生活、不向困难低头的生活法则。
母亲的世界里没有浪费,母亲也不敢浪费,因为作为农民,她更深知用自己劳动换来的果实“粒粒皆辛苦”。母亲做饭时,米面总是要留一点。大米是稀罕物,母亲会用粮食换点大米。每次做米粥,母亲抓一把往锅里放时,却总要留下一捏。能喝上一碗大米粥,这是穷苦年代难得的美味。端午节能吃到一个鸡蛋,中秋节能吃到半个月饼(一家六人分吃一包月饼,还要留一块下来),春节能吃到白面饽饽,每个节日能吃上饺子,一年吃几次面条,我就无比地满足了。至于鱼肉、水果,点心、糖果等东西,我是不敢奢望的。
我工作后家里条件逐步好转,但是母亲还是像先前一样节俭,不多花一分钱。我们给她买的东西放在冰箱里,总是长时间不动。
日月如梭,“北堂萱草,渐觉垂垂老”。母亲的腰越来越驼,白发越来越多。
我上初中时母亲开始给我做鞋垫。而哥哥姐姐,多年前就用上了母亲的鞋垫。无数个灯光下,母亲累了自己,给了我们温暖。
母亲将旧的不能用的衣服洗干净,剪成鞋大小一块块,将提前剪好的纸壳鞋样子,抹上浆糊,再将旧衣服贴在鞋样上,最后晒干,再贴一层旧衣服,如此反复几次,让鞋样厚一些。在一本书里,母亲放着很多用白纸剪好的花样,做鞋垫时,她先将花样缝在鞋样上,用笔画出来,再拆下花样,用针线一针针地绣好花,最后在缝纫机上缝好鞋垫。针脚密密麻麻,花朵栩栩如生,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
后来,虽然我们一再劝母亲不用再辛苦做了,母亲嘴上说好,但是手却没停下来。她给父亲和孩子做,给孙子和外甥做,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母亲为了家庭辛劳,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正是“一巢生四儿……心力不知疲……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直到母亲去世的前几天,炕上还放着没有做好的鞋垫。其实我深知,母亲为什么不愿停下做鞋垫,因为她在用一只只鞋垫绣着母爱。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一生,是为家庭辛劳的一生。
母亲的鞋垫我们穿了几十年,我家里还有我和孩子的鞋垫五六十双。母亲给我们做的全部鞋垫,加起来应该有好几百双。我本想在母亲去世后,不再用母亲做的鞋垫,但是后来想,浪费而不使用,是对母亲的最大不敬,只因为母亲最反对浪费。
抚摸着鞋垫,我尚感母亲手上的余温犹在。仿佛母亲正在穿针引线,手指伶俐,耐心细致,针线飞舞如同舞蹈,将普通的布绣成美丽的艺术品,精美绝伦。我更加心痛,因为不知哪只鞋垫上就会有母亲被针扎而滴上的鲜血。
夜晚,我常常带着小女儿在附近玩。女儿与小朋友玩,我就散步,每当这时我总是不自觉地爱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因为天空星星里,有母亲的记忆。
母亲兄弟姐妹八人,在解放前只上了几天学,就不得不辍学照顾弟妹。但母亲总是记得她学过的唯一一篇课文,内容是“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银钉多,数不清,一颗颗亮晶晶”。
这是一篇谜语文章,谜底是星星。我仿佛听到母亲在朗诵“青石板”的课文。每一颗星星,都像母亲的眼睛,在含笑看着她的儿孙,祝福我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母亲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孝顺,勤劳,诚实,善良,坚强,自信。这是我们一生受用的宝贵家产。
黄鹤远去,一切成梦;唯有鞋垫,深寄哀思。
睹物思人,涕泪扑簌。
心中空悲,成诗一首——《忆母》:
星河望尽冬风寒,吹彻只身冰泪干。明月空照慈心垫,叮咛不见多惘然。
愿母亲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