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才建的头像

王才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4
分享

延安宝塔行思录

2025年5月10日,申时甫过。陕北天宇澄澈如洗,阳光慷慨地泼洒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我们这群武汉来的退休老人,怀揣着对革命圣地的朝圣之心,告别故事如歌的杨家岭,奔向魂牵梦萦的精神灯塔——延安宝塔山。

山麓,一道朱红石刻标语撞入眼帘:“军民团结协作 共谱双拥新曲。”岁月剥蚀了它的色彩,却淬炼出更磅礴的力量。它像一位沧桑而坚韧的老者,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血脉传奇。烽火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箪食壶浆,血肉相连;和平盛世,子弟兵与老区百姓同心戮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并肩前行。这团结之力,如塬上古柏,根须深扎黄土,在历史风雨中葳蕤成荫,化作支撑延安砥砺前行的磐石根基。

举目仰望!巍巍宝塔雄峙山巅,如定海神针,刺破青天。流云素练般轻绕塔身,为这庄严图腾平添几分灵动。万道金光勾勒出它耀眼的轮廓——这分明是一座穿越历史烽烟的航标!它穿透往昔迷雾,映照来路的艰辛辉煌;更如熊熊炬火,昭示着未来的方向。胸腔里,亲近与崇敬之情奔涌激荡。

于我,宝塔何止是砖石堆砌?它是童年匣子里收音机传出的遥远故事,是《延安颂》旋律中升腾的无尽向往,在童稚心田悄然播下神圣的种子;它是中学课本上贺敬之滚烫的诗行——“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字字星火,终成燎原渴望。六十余载光阴染白双鬓,登临的夙愿却愈发醇厚炽烈,化作近乎执拗的信念。今日,纵使拼尽全力,也要亲履塔巅!

听闻景交车可达半山,疲惫的眼中闪出希望。车过浑厚门楼,沿陡峭山道盘旋。窗外翠色扑面,松涛鸟鸣,合奏着宝塔山的迎宾曲。车停近顶平台,我们投入最后攀登。赭红崖壁上,陈毅元帅《延安宝塔歌》的诗句赫然在目:“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顶指方向……”刚劲的字迹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峥嵘岁月恍如眼前,一股豪气自丹田升起,步履更坚。

登顶!豁然开朗处,并非孤峰独峙,而是一方开阔如茵的台地,绿树环抱,浓荫匝地,自成肃穆之境。葱茏拱卫中,延安宝塔——岭山寺塔,庄严矗立,散发着千年沉静与威仪。

典型的楼阁式砖塔,八角九层,米黄通体,棱角分明透着刚毅。古朴厚重的轮廓与流畅弧线,凝固成无声的史诗。我按捺激动,绕塔徐行。目光自塔基缓缓上移,口中低吟《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真渴望生出千钧臂力,将这精神的图腾拥入怀中,将此刻的震颤与眷恋刻进骨髓。

它更是一部底蕴深厚、见证辉煌的史书。始建于唐,重建于宋,现存明代风骨。1937年,历史赋予其全新灵魂——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它涅槃为革命精神的图腾。塔底南北拱门,额题楷书犹存:南曰“高超碧落”,北曰“俯视红尘”。塔畔明崇祯铁钟静立,纹饰清晰。危亡之际,那激越的钟声曾是不屈的呐喊,激荡民族魂魄。佛家的悲悯与道家的玄思在此交融,熔铸成独特的精神气质。它无言见证:窑洞灯火中的运筹帷幄,烽火硝烟里的淬炼成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如何在困厄中孕育升华,熔铸为民族精神谱系中不朽的丰碑;更见证一代代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在历史跑道上赓续奋斗。

登顶九层,俯瞰全城,是此行最迫切的渴望。连日奔波,壶口的壮阔、杨家岭的瞻仰,已使我们腰酸腿软。夕阳熔金,暮色将临。夙愿咫尺,岂能因体乏却步?我毅然踏入塔门。

塔内幽暗,逼仄的梯道几近垂直,如悬垂天梯。我手脚并用,紧抓边缘,屏息向上。指尖触碰斑驳砖墙,1959年的灰浆与古老的黄土胶泥层层叠压,是深刻的年轮。恍惚间时光倒流:北宋范仲淹镇守延州,“嘉岭山”隶书雄姿浮现;他加固的城垣,九百年后竟成保卫革命政权的屏障;“范公井”的清泉,默默浸润过延安军民的身心……塔的砖石间,叠压着盛唐梵音、北宋烽燧、明清晨钟,最终在二十世纪血与火的淬炼中,结晶为一颗璀璨夺目的红色星辰,光耀千秋。

终于,我立于塔顶第九层!脚下明代青砖被岁月与追寻者的足履磨平棱角,砖缝间的历史印记无声诉说着峥嵘,与塔外陈毅的诗句遥相呼应。券窗透入的光柱中,浮尘跳跃,宛如当年七大代表眼中不灭的理想星火。凭窗西北俯瞰,杨家岭窑洞星罗,仿佛看见毛主席伏案疾书《新民主主义论》,如山的烟蒂在砚台边垒起思想峰峦;向西远眺,枣园菜畦青翠,朱总司令的南瓜藤蔓似已穿越时空,在新征程的沃土上,结出“新发展格局”的硕果。环视全城,街巷纵横,车流如织,延河如带,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行,高楼林立,与远处窑洞遗址交相辉映——好一幅古今交融、生机勃勃的画卷!曾经的黄沙漫卷,已成地绿天蓝水清;曾经的贫困老区,已迈入全面小康,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这一刻,大半生夙愿终得圆满!巨大的兴奋与自豪如潮涌来,疲惫艰辛瞬间消散,心田被巨大的幸福充盈。

下塔,带着满心充实与无上愉悦,乘景交车缓缓下山。夕阳熔金,余晖温柔地洒在宝塔、山川和我们这些白发追寻者身上,为心灵朝圣画上庄重句点。

夕照下,四十四米塔身肃穆庄严,与山下“初心广场”遥相呼应,共筑跨越时空的精神图景。记忆深处,那枚1946年陕甘宁边区发行的宝塔山邮票翩然浮现——方寸之间,线条延展,铺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丽山河。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此番行思,豁然彻悟:古塔的永恒智慧,不仅在“高超碧落”昭示的崇高境界,更在于它拥有一种神奇力量——让每一位瞻仰者,都自觉化作一块承重的基石。在新时代坚实的基座上,亿万人民同心勠力,以共同信仰为粘合剂,一砖一石,垒砌起民族复兴那日益巍峨的精神海拔,向着光明的未来,稳步登攀!

延安宝塔,是黄土地上一尊不朽的守望者。它静默于历史长河,阅尽沧桑巨变,却以磐石之姿,承载世代中华儿女的赤诚理想与坚定信念。瞻仰宝塔,不仅是对金戈铁马、窑洞灯火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星辰大海、壮丽前程的热切锚定。它必将作为永恒的精神坐标,矗立心间,化作不竭动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浩荡征途上,初心如炬,使命在肩,披荆斩棘,赓续奋斗,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那巍然耸立的塔影,将永远是我们心中不灭的航灯。任凭岁月流转,信仰之光永不褪色,奋斗之志永不懈怠,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彼岸,破浪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