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晨曦微露、天光乍现,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就连一轮晓月也半悬在空中,眨巴眨巴慵懒的眼睛,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和来自皖东南各地文友们一道再次踏访泾川这片美丽的土地,一睹风景如画的桃花潭芳容。
来的时候挺早,只见潭面上烟雾弥漫、云蒸霞蔚,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氤氲缱绻、仙气飘飘,恍惚间我仿佛看到那位髯须飘飞、仙风道骨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正向我们信步走来……
桃花潭,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一汪水潭,何以千年闻名、名扬天下?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诗仙李白写的那首《赠汪伦》千古绝唱,让桃花潭名声大噪,使其影响比肩“江南诗山”敬亭山,声名直追“五岳”。相信每一位热爱李白、热爱唐诗的人,都不想错过心中的桃花潭,都想去寻觅心中的“诗和远方”!
人们常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习惯于游历名山大川的李白缘何能屈尊来到“不显水不露水”的桃花潭呢?有人说,是靠“忽悠”——“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美景美酒固然对于才华横溢、潇洒豪放的李白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我想也不完全是。
联想到当时朝廷奸佞当道、排挤忠良,一腔热血、一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李白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心情极度沉闷、郁郁寡欢。愁苦之际,当接到泾川县令汪伦的邀约后,李白顿时打起精神、打马赴约。来之后并没有看到书信中提及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难免会产生失望情绪。汪伦告曰:“十里桃花者,乃十里之外有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指潭西有个酒店,主人姓万”。对于这样的解释,李白岂能不知这是“忽悠”自己前往的说辞,但他看破不说破,反而对古道热肠、宅心仁厚、重情重义的汪伦更加敬重,随后几天两人诗酒唱和、往来赠答、纵情山水,结下了深厚情谊。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数日后,李白要辞别汪伦远行。也是在这云雾缭绕的清晨,也是在这春末夏初的桃花潭畔,当李白乘上小舟准备出发之时,忽然听到岸边由远而近响起悠扬动听的歌声,原来是汪伦为李白安排了一场踏地为节、纵情放歌的送别仪式,让绵邈不尽的歌声陪伴李白的小舟渐渐远去。李白在为政治理想抱负奋斗的过程中,屡遭坎坷、挫折、行路难,而在这皖南的青山秀水间,却无意收获到这片真诚和深情,感动之余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纵观整首诗,没有艰深晦涩的语句,全都是大白话,却通过“将欲行”“忽闻”“深千尺”和“不及”等字眼,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现得一览无余,将送别时的浓情密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将“李白”和“汪伦”两人名字镶嵌其中,构思十分巧妙而又了无痕迹,实在是高!故而,这首千古绝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也就不足为奇。桃花潭因诗而名,被誉为“江南第一潭”,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和各地游客的寻访之地。
史载,李白先后三次来到泾川大地,先后创作《赠汪伦》《访巨公吟》《扶风豪士歌》《赠扶风豪士三十韵》等诗作18首。当最后一次来到泾川得知名士汪伦作古时,诗仙扼腕叹息、暗自垂泪,并由汪氏家人陪同瞻仰汪伦墓冢,题写“唐史官之墓汪讳伦也”,嘱咐镌刻、置于墓前。这种悲痛忧伤、怅然若失的心情,与诗仙重访老友,获悉善酿老春酒的纪叟作古时的心境如出一辙——“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桃花潭的名气因李白一首诗而声名鹊起,桃花潭的“网红效应”和对外知名度、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正如李白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于当涂县青山脚下,马鞍山市连续数十年举办中国国际吟诗节、中国李白诗歌节一样,泾县连续十二年在桃花潭举办盛大的龙舟赛,以诗为媒、以节为庆、以赛兴旅,吸引国内外游客“打卡”桃花潭、畅游青山绿水,充分领略“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的独特神韵与无穷魅力。
踏访当天正值举办端午龙舟赛,赛前举行了打手鼓、烟雨桃花潭文艺表演、诗意江南旗袍秀,以及少儿吟诵李白经典诗词等,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像是一场文化盛宴。在时空的交织中感受那份浪漫与唯美,在青山绿水倒映的潭面上发思古之幽情,李白、汪伦这些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名人雅士似乎并不曾走远,他们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与我们共情、共鸣。
“……咚咚咚……咚咚锵”,一阵铿锵激越的锣鼓声把我们的记忆从远古拉回现实。在蓝盈盈、清凌凌的宽阔潭面上,“桃花渡小白龙”“马家黄龙”“新缘乌龙”“南阳青龙”“大元老木龙”等二十九支龙舟队依次亮相,随后分组展开激烈角逐。随着裁判员发出一声清脆的枪响,每组龙舟队队员摩拳擦掌、挥舞桨板,展现力量与速度,一艘艘龙舟如同一只只离弦之箭,奋力“射”向比赛终点。此刻,潭面上此起彼伏的号子声、两岸观众震耳欲聋的加油呐喊声,连同空中四十多架无人机的嗡嗡飞舞声,合力演奏出“竞渡桃花潭、踏浪寻诗仙”的最强音,那摩肩接踵、人潮涌动的热闹场面,那劈波斩浪、奋楫争先的生动画面,久久定格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观赛间隙,我和文友们还来到桃花潭景区附近转悠,南阳古镇与万村老街隔潭相望,美丽的桃花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波光潋滟水清浅”的青弋江上。无论是南阳古镇,还是万村老街,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尽显古朴大气、古意盎然。目之所及,古街、古宗祠、古楼阁、古石坊、古石桥、古渡口等古建筑随处可见,“踏歌古岸”“青莲祠”“怀仙阁”“汪伦别业居”等处人头攒动,鼻尖嗅到从桃花潭酿酒坊里飘来的醉人酒香,梧桐巷宽宽窄窄的巷子里走出来一群身着碎花旗袍、撑着油纸伞,笑意盈盈、婀娜多姿的“丁香姑娘”,更显“一盏泾川、半卷江南”的超凡脱俗气质。
行文至此,忽然刷到“大美桃花潭”微信公众号最近推出的一则视频——水墨江南雨后桃花潭。雨后的桃花潭,笼罩在白茫茫的一片云海之中,烟波浩渺、如梦如幻、宛如仙境,恰似诗仙李白驾临;配乐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插曲——《天也不懂情》,歌词唱到:“云淡风清一轮江月明,漂泊我此生恁多情。几分惆怅、惆怅有几分,独让我自怜水中影……”画面十分唯美,歌曲淡淡忧伤,似乎很契合当下桃花潭景区历经“风波”后的境况,叫人徒生感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游历了包括桃花潭在内的无数壮丽河山,挥笔书写了包括《赠汪伦》在内的数以千计名篇佳作,开创了盛唐诗韵的万千气象;如今,作为红色故里、宣纸之乡、人文名城、山水福地的桃花潭乃至泾川大地,必将乘借“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东风,重整行装再出发,踔厉奋发向未来,铺展出“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之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