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传明的头像

汪传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2
分享

藏在时光里的记忆

时光如风,吹不走思绪里的丝丝缕缕与牵牵绊绊;时光如雨,将心房里的尘埃冲刷得干干净净;时光如雷,在生命的足迹中留下深浅诗笺;时光如电,照亮我们为之奋斗打拼的航程。

在时光“风雨雷电”的淬炼下,我对工作“第一站”也是人生“第二故乡”——卫东乡,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对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终生难忘,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景恍然如昨、历历在目,它们在我的脑海里似乎从来都不曾走远。

时光的“齿轮”倒转二十多年前,我从省城一所学校毕业分配至卫东乡广播电视站工作,任广电采编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记者”,主要负责广播自办节目《侨乡风情》的采编工作。虽然彼时的卫东乡路途遥远、穷乡僻壤,也许对一些毕业生而言“避之唯恐不及”,但对于“跳出农门”的我来说已是甚感欢欣、倍感满足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冀与憧憬。

乡镇的白天时光很好打发,采访、写稿、维修广播,自行车在圩乡的道路上飞快奔驰,工作忙得不亦乐。而乡镇的夜晚却是万籁俱静,在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且没有文化娱乐生活的情况下,阅读是打发空闲时光、获得内心丰盈的最好消遣方式。无论是繁星点点,还是雨打芭蕉,抑或是微风轻拂的夜晚,阅读让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仿佛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与大师同行,不知不觉间整个人变得通透起来。

除了阅读传统国学典籍外,深感知识不足的我,还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都说自考是门“苦差事”,这话一点不假。在当时一没有老师、二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只能边看边悟、勤做习题,掌握知识要点、攻克认知盲区,然后在头脑里不断复盘、推理和演绎,有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循环往复终有所悟、亦有所得。

学习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就在自己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是那些“自考365人物”的励志故事陪伴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不轻言放弃、不为一叶障目,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成功。于是,“勇悦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自己再次“满血复活”。记得有一次乡里夜晚停电,我只能秉烛夜读,也许是太过投入,也许是倦意袭来,总之蜡烛燃烧尽了、竟将置放蜡烛底座的台灯灯罩烧了一个窟窿而浑然不知,险些酿成火情。

有道是,以苦为乐,自然乐在其中。正是在这看似单调枯燥、乏味无趣的工作和生活中,却给了我很好的锻炼与磨砺——“自考”让我相继拿到了安徽财经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科证书和安徽大学新闻学本科证书,既提升了学历层次,又培养了我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记者”职业让我有幸与文字结缘、与兴趣爱好相伴,象是一只“无形之手”把我从乡镇推到城区,完成了岗位调整和职位提升。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的修行,它让我明白了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它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你。

在圩乡工作的数年时光里,有一件事至今难以萦怀、挥之不去,它让我在困难面前学会了坚强、挺直了腰杆,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压力所扰,始终保持奋勇向前的攀登状态。

那一年,为了获得安全、稳定、优质的安广电视信号,身为乡广电站站长的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在乡政府驻地通讯铁塔架设前,由于受山区地形地貌影响,当地有线电视信号只能从水阳镇接入,在干线放大器作用下,一边在放大中衰减、一边在衰减中放大,经过五里埂的“长途跋涉”,到达乡政府驻地后电视节目的信躁比才勉强达标。即便如此,还要时常遭遇电压不稳定、干线放大器不工作以及电视信号被偷盗等困扰,一旦发生故障只得逐级排查、来回奔波,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通讯铁塔架设后,经过三番五次协调,铁塔主管部门最终同意我们在铁塔顶端安装信号接收器(俗称“锅子”),直接接收来自敬亭山发射塔的信号,这样既能避免信号长途传输之苦,又能节省高昂的维护成本。在当时乡广电站经费奇缺、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一切全靠自己动手解决,这对我和另外一名同事而言不啻于是个巨大挑战。

其一得克服恐高心理。面对高耸云端的铁塔,对于没有任何高空作业资质的我们来说不怕是假的,连小腿肚都瑟瑟发抖;其二须保持充沛的体力精力。在形同“天梯”的笼子里攀爬,随着高度的骤增,心理承压负荷陡然加大,即便山风在耳畔呼呼作响,但手心不时沁出汗渍,时不时地要揩拭干净;其三要有顽强的意志毅力。当攀爬至铁塔的第一个平台时,塔梢开始晃悠,让人提心吊胆,当攀爬至第三个平台的顶端,晃悠变得更加厉害,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直立行走,只能在狭小、拥挤的平台上弯腰作业,企盼尽早收工、尽快撤离。

在离地面大约七十米的高度,我和同事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总算将接收信号的“锅子”固定牢,又将相关设备安装调试好,再将传输电缆自上而下、逐一绑定,等忙完这一切后才返回地面,直到脚踩大地的那一刻起,原先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放了回来。

在当天的信号调试过程中,我和同事共往返攀爬铁塔四个趟次,虽然早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但看到清晰的电视图像、悦耳的音质效果,还有电视用户满意的笑容,我们所有的困乏和疲惫都烟消云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幸福感成就感,从这件事中我不难得出结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卫东乡是个圩区乡镇,地处长江一级支流——水阳江的末梢,濒临烟波浩淼的南漪湖畔,在上游港口湾水库尚未建成投用前,这里“十年九灾”,而一九九九年夏天的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让千亩圩口石马圩遭遇“灭顶之灾”,漫破处民房倒塌,地洼处房屋被淹,电线杆在洪水中忽隐忽现,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当地受灾群众拖家带口被紧急转移至北山岗临时安置点。

“记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见证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驱使我随乡民政干部一道,乘坐一叶扁舟,荡漾于波涛汹涌的水阳江面,艰难地驶往河对岸的北山岗临时安置点。当船行至江心洲时,洪水滔天、浊浪翻滚,河面上不时浮现漂流物,好几次小船险些倾翻,好在划船的师傅眼疾手快、处置得当,总算让我们有惊无险、绝处逢生,但小船上所有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到达北山岗临时安置点后,我们将随船携带的方便面、饼干和纯净水等食品卸载下船,分发给饥肠辘辘的受灾群众,安抚其思想情绪。同时,帮助搭建临时居住帐篷,架设照明应急电灯,好让受众群众有栖身之所,并配合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等忙完这一切将要返程时,已是夕阳西下,一抹晚霞染红了天边,我们的内心感到无比敞亮,来时阴霾的心情一扫而空。

也是在同年的盛夏时节,烈日当空照、知了唱不休,我们居住的乡政府宿舍自来水因故障检修而断水,不知在哪位年轻干部的“怂恿”下,我们几个单身汉傍晚时分来到集镇附近的三村大桥下牛耳巷河道游泳消暑。彼时主汛期尚未结束,受长江高水位顶托,牛耳巷河道水质清澈、水深莫测,在阳光折射下泛出蓝莹莹的神秘光泽。不知在水中游了多久,我的腿部因抽筋不听使唤被圩草缠住、动弹不得,正当自己以为遭遇不测之时,一位胆识过人的同事及时伸出援手帮我脱离险境,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热播剧哪吒2主题曲《此生无憾》有一句歌词这样写道:“人生难免风风雨雨,最后改变了模样,不变是我心中的希望。”是啊,在卫东乡工作的四年多时间一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有过逐光而行的奋斗岁月,有过踏浪历险的惊魂时刻,也有过彷徨落寞的短暂迷茫,但最终都随风飘散,留在心底的是一缕清风、一轮明月,以及对人生梦想的无悔坚守与不懈追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