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传明的头像

汪传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8
分享

最美不过是泾川

泾县建制于汉初,古称“汉家旧县”,又名泾川。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泾川也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惊艳于世界的千年寿纸宣纸,名扬天下的桃花潭景区,还有保存完好的查济古名居、黄田洋船屋,以及著名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王稼祥故居……

在一个冬日暖阳、微风和煦的上午,我和来自皖东南各地的文友们一道,从泾川宾馆住地出发,乘坐大巴车先后来到王稼祥故居和桃花潭景区采风,近距离感受泾川大地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和风情之美。

晨雾薄纱,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经过大约个把钟头的车程,我们来到位于厚岸乡柳溪村的王稼祥故居。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一进三间,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砖木结构的徽派民居建筑。伟大的革命家王稼祥同志即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

带着对王稼祥同志的缅怀和崇敬之情,我们走进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瞻仰。刚进门,抬头就看见一尊青年王稼祥模样的汉白玉雕像,左手握着书卷,右手紧攥拳头,目光如炬,意气风发。青年王稼祥读完柳溪小学后,便来到邻县南陵乐育学校以及芜湖圣雅阁中学求学,直至后来到上海大学附中部和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及红色教授学院学习深造。

在积贫积弱、风雨如晦的年代,是什么支撑青年王稼祥出乡关、奔前程,拯救乡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从王稼祥故居书房里的一幅自勉诗里似乎找到答案:“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首摘自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励志诗不正是青年时代王稼祥远大志向和抱负追求的缩影与写照吗?

作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的王稼祥,学成归国后即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在被称为“生死攸关之转折点”的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抛却狭隘的个人主义,而是以中国革命事业为重,秉公直言,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投下了关键性一票。毛泽东同志后来说过王稼祥同志在遵义会议和党的六中全会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王稼祥故居,聆听年轻讲解员的深情讲述,目睹眼前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仿佛定格了一段段尘封的岁月;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悄然诉说着如烟的革命往事;墙上的史料文字翔实地记录着主人迭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虽历经万千磨难,却更显熠熠生辉、光照千秋。

“高风亮节显清波,每临大节见识灼。遵义一票乾坤定,伤躯万里苦耐磨。终身忧国事,天下总切磋。犹记当年献策,后人感叹评说……和平与发展,主旋今定夺,他年国奏凯,为君定讴歌。”这既是群众对王稼祥同志的高度颂扬,也折射出“稼祥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这片大地上激荡回响……

告别王稼祥故居,循着诗仙李白当年的足迹,我们来到素有“十里桃花笑迎客、万家酒店潭留香”之称的桃花潭景区,希望在这美丽的桃花潭畔能与当年的“李白”和“汪伦”邂逅相遇,聊一聊当年俩人那堪比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旷世情谊,既为圆一个梦想、续一段诗缘,也是为了解答心中贮藏已久的一个疑问。

来之前,我一直在思忖:昔日籍籍无名的桃花潭究竟有怎样的光华和魅力吸引诗仙李白从京城舟船劳顿、欣然前往?原来县令汪伦书信邀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桃花和美酒固然是吸引诗仙李白前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想也不完全如此。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在遭到李林甫、杨国忠等朝廷奸佞权贵排挤打压、一直怀才不遇的李白心情沉闷、郁郁寡欢,当接到泾川县令汪伦热情洋溢的一纸邀约后,顿时打起精神、打马赴约,这就好比情绪低落的人遇到开心事情后一扫阴霾、心情瞬间晴朗起来一样。

导游介绍说,当李白来到桃花潭后并没有发现书信提及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不免产生失望情绪。汪伦告曰:“十里桃花者,乃十里之外有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指潭西有个酒店,主人姓万”。看似解释合情合理,但李白岂能不知这是主人邀约自己前往的“善意谎言”,但他“看破不说破”,乃抚掌大笑,与汪伦携手同行。

此后数日,汪伦好酒好菜招待李白,两人数以诗文往来赠答,为莫逆之交。常言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当李白临别之时,汪伦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并亲送渡口。有感于汪伦数日来的盛情款待,以及俩人往来赠答、诗文唱和所结下的深情厚谊,李白临行前挥毫泼墨,题下《赠汪伦》一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这是一首白话诗,但在民间迅速流传,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年绝唱。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使得桃花潭名扬天下、享誉四方,李白和汪伦的旷世交情亦被世人皆知、传为佳话。

历经一千二百多年的星转斗移,清澈的青弋江水依旧昼夜流淌、奔腾不息,清波凌凌、“一水情深”,岸边的古树枝干茂盛、华盖如伞。泾川人民没有忘记汪伦这位古道热肠的县令,在美丽的桃花潭畔为他修建了汪伦墓、汪伦祠,更没有忘记诗仙李白的泾川之行,为他建造了青莲祠、怀仙阁,还在潭边渡口建起了“踏歌古岸”楼阁以示怀念……

登临桃花潭畔的楼台岸阁,但见潭面上雾气缭绕、紫气东来,彼时清风拂面、思绪万千,梦幻中仿佛看见李白和汪伦荡一叶扁舟,一路欢歌笑语,向东疾驰而去,慢慢消失于无边无垠的天际线。

我常想,一个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非常渺小,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为沧海之一粟。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闲庭信步笑看花开花落,宠辱不惊冷观云卷云舒”的胸襟和气度,面对烦恼要学会放下,面对困难要积极向上,面对责任要敢于担当,面对荣誉要懂得谦让。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只彩蝶,间或停憩,勿忘翩跹,因为奋斗的人生最美丽、更出彩!

行文至此,耳畔边不觉响起那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激昂奋进的歌曲《泾县等你来》,把泾川大地优美的自然生态、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蓬勃向上的发展朝气,都传唱得淋漓尽致,更唱出了35万泾川人民的豪迈之情。“……这就是我的家乡,汉家旧县、江左名邦;这就是我的家乡,诗仙笔下的泾县风光;这就是我的家乡,敞开怀抱等你来访;这就是我的家乡,来过就一生难忘”。

是啊,因为时间关系,一天半时间的采风不可能走遍泾川的山山水水、阅遍这里的风土人情,但红色故里、山水福地、人文名城和宣纸之乡的泾川早已刻下深深的烙印,留待我们继续去探访和追寻……

美丽的泾川,我们期待下次再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