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其 一
滚滚黄河东逝水,政通人和正芳菲。
清朝宅第青槐茂,魏氏庄园绿草围。
袅袅芰荷烟雾起,依依杨柳彩云飞。
长风浩荡留春色,古镇田畴沐日晖。
其 二
城楼巍峙门厅赫,魏氏庄园沐惠风。
地阔草青翻翠绿,天高云淡看飞鸿。
好施乐善胸襟广,树德怀仁气象雄。
似水流年歌一曲,昭昭日月照西东。
最近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拜读了路景文先生的大作《齐鲁大商》,仿佛跟随作者路景文一同穿过历史的长河。《齐鲁大商》路景文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呈现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一个家族的发展演进史,让过往时光照进现实生活。生活是一条不断的河流,它在时代变迁中刻下个体家庭的经历,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共情共鸣,从而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路景文先生,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人,先后在惠民县石庙镇、何坊镇、魏集镇财政所及惠民县财政局工作,现任惠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在魏集镇财政所工作时,对辖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的历史挖掘,对魏氏家族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入了解魏集流传着许多魏氏家族的民间故事,对以魏肇庆为代表的魏氏家族乐善好施、通商济世的商家情怀深有所感,希望传于后世为大众所知晓。历时7年,终于创作完成《齐鲁大商》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齐鲁大商》讲述了以魏肇庆为代表的齐鲁商人在清末民初的经商守信、乐善好施、疏忧排困的家族发展史和投身洋务、实业救国、同列强资本的抗争史。魏氏家族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最终深刻领悟“家国”的真谛。看《齐鲁大商》,我感慨很多。句句皆细节,段段有场景。镜头穿透生活,场场烟火起,帧帧冷暖情。《齐鲁大商》,可以看作对现实题材创作内容的拓展,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一种深入探求。
《齐鲁大商》为什么这么好看?这与其注重叙事的时代内涵、贴近生活的温情故事、主创对人物的入微诠释以及小中见大的艺术形式分不开。
在思想内容方面,《齐鲁大商》从历史时光走进现实生活。创作姿态上突出现场感。
《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问世以来被广泛阅读,对国人的文学素养、文化思维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读者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这句话,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开头,也开启了《三国演义》对东汉之末至西晋之初百余年间历史风云的描绘与演绎。《三国演义》的文学与文化地位杰出,它是学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也是这一类型作品的代表,其史料基础与成书过程源远流长。
《齐鲁大商》深受《三国演义》影响,小家庭,大历史,大社会。注重历史性,在作品立意上下功夫。写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是摆在首位的创作思考。以百姓生活,铸时代光影。逐梦时代浪潮,谱写奋进诗篇。《齐鲁大商》,是浓墨重彩的时代图景,是时代旋律与烟火人间的协奏。《齐鲁大商》在时代的碧波荡漾与激水深流中,以更加有力、立体、饱满的形象,追求清晰的“显影”,记录时代发展进步,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齐鲁大商》以细致入微的笔触,透过家庭、邻里、梦想、爱情等多维度叙事,将情感记忆与时代风貌融为一体。《齐鲁大商》讲述了以魏肇庆为代表的齐鲁商人在清末民初的经商守信、乐善好施、疏忧排困的家族发展史和投身洋务、实业救国、同列强资本的抗争史。魏氏家族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最终深刻领悟“家国”的真谛。《齐鲁大商》以两个世纪的时空跨度,通过魏家几代人的生活经历,生动描绘中国社会中一个极其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命运变迁,并呈现出在不同年代中“中国式”家庭所具有的生存方式、情感状态、伦理关系,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的凝聚力和人性温暖。
诚如党史专家章百家的评价:“在‘历史中穿行’总是一件饶有趣味之事”作者十分注重将魏肇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思考,让我们从中领略中华民族的探索、智慧与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作者期望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写,带读者感受前贤的荣光,进而增强今人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齐鲁商人即山东籍从事商业营销活动的商人的通称。从营销的地域上来看,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山东省辖区内的本省商人和在省外的山东籍商人。因而,齐鲁商人这一名称兼具三方面的内涵。它既是一个从业群体的称谓,又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更是一个与他省商人相比较而独具商业特色的名称。《齐鲁大商》,这本书围绕魏集古镇旅游区景点之一——魏氏庄园展开,讲述了鲁商名仕魏肇庆及其家族凭借乐善好施的品德,疏忧排困直击要害的经商智慧,通过疏通山东商路、平抑盐祸之难,与众志士倾尽韶华投身洋务富国强民,面对外国列强的恃强凌弱而勇敢抗争的故事。
魏氏庄园被誉为“鲁北首邑”,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魏氏庄园将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垣与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承袭北方传统建筑对称、严谨、雄厚之风,并体现南方建筑空间布局灵活多变的建筑风格,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魏集古镇旅游区的景点之一,于1996年11月21日被评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朝海之水,必有其源。在一个家族的历史天空上,乡贤是灿烂的星辰;在一个家族的精神谱系中,乡贤是醒目的标志。回望目光要超越一百年。穿越层层叠叠的家谱,才有可能把历史找回来。将魏集放置于时空坐标系中,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维度考量,梳理魏集600年的历史脉络。庄园是物质的,也是人群的。庄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庄园,是物质的,也是人群的。它是一个社会,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模型,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段缩影。庄园里面文化的气脉特别养人,它在养你,无形之中就会影响你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气质。祖先曾经的辉煌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魏集的人物长廊里,一条鲜亮夺目的贯穿线,就是在丰沃土壤里追求梦想的绽放。让我们家族这些“最闪亮的坐标”永不泯灭。
齐鲁大商风云人物。魏肇庆(l853—1902),字燕昌,号吉云,郡贡生,钦赏同知职衔。自幼入庠读书,天资颖爽,幼端序则见长,事亲以孝闻,文才丰硕,又擅长书画,寻一身兼祧大宗,又有承重三仔肩。故身历数次丁艰创痛至深,以至应试之计不得不暂为寝阁。公念先人素富行富之志,躬理家政,俭于自奉而丰于济人。见里中贫家子弟无力延师而失学,于是立义塾以养蒙正,使其有进取之途径。又向本邑粥场捐银补助。嗣奉文积谷,又捐仓谷一千五百石。事闻,蒙赏,给“好善乐施”匾额。一八九四年,倭氛不靖,海防戒严,公首捐银一千两。太府奏请,奖叙钦赏同知之衔。公以为,沧海一粟之助,聊尽食茅践土之心,奖不敢与,闻诏弗许,非辞能止。是时清政混乱,治安无力,地方匪盗蜂起,黄水连年为患,为防御计,于一八九零年开工,历时四年始建成豪华雄伟、壮阔坚固树德堂庄园之居第。
理念表达上追求深刻性。《齐鲁大商》,以古镇文化解锁文明图谱。家国情怀是层层荡漾的涟漪。人们的善举,就像一棵爱的蒲公英,尽管微小,但乘着崇德向善的春风,便能播撒到更远的地方,触动更多人心中朴素的善意,让正能量的火炬接续传递。《齐鲁大商》,在烟火日常中注重时代内涵,传承“家”文化。《齐鲁大商》以齐鲁大商魏肇庆的成长为主轴,用跨越几十余年的时间架构,记录一个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变迁。浓郁的烟火气和温润的旧时光,让小说流溢出真实质朴、亲切治愈的气质。而故事中复杂的情感结构和精神寓意,则向观众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齐鲁大商》延续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感,以轻快灵动的笔触传达出“生活流”叙事的魅力。与都市精英、古装权谋等类型作品不同,几乎所有年代剧都以给普通人作传、书写平民史诗为创作目标。《齐鲁大商》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这是普通人,没有极致的善恶,但都有精明、糊涂、大方、自私等不同面向。这群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彰显了全剧坚定的普通人视角。这个故事不仅“接地气”,还能体现历史的变迁轨迹,折射社会发展脉络。时代之中,生如苔花般的人们坚忍地感受着悲欢,心怀希望地“一点一点往前挪”。 《齐鲁大商》从朴素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诗性,于平淡的生命中积蓄情感的力量,引导读者去探寻家庭关系与人类情感的深层次意义。小说满载着对“家”文化的传承热念,穿越历史与当下的时光,召唤善与爱、真与美。中正、沉稳的创作心态,让作品在内容市场激烈的竞争当中突围出来,也为更多此类佳作的问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注重可识性,在作品情感上下功夫。创作源于生活。真情实感离不开丰富的经历与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书写,进而生命书写,能更全面反映身边故事与近前现实。《齐鲁大商》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不同年代寻常百姓家庭的生活景观:困难时期一粥一饭的艰辛,老少同堂的灯火……通过年代背景的变化、人物的迭代与成长、点滴日常生活的改变,一步步走进当下生活。这就使魏家几代人的家庭生活故事,具有了年代的背景与厚度。
时代演进中的家庭伦理。年代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在于能够通过一个小的切口体现时代的风云变幻。时代在个体身上的投影,实际上也是社会的缩影。这个平凡家庭的伦理表达对于时代中国来说很有代表性。
在鲁北小村,紧跟时代脚步。《齐鲁大商》还浓缩和记录了旧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和重大事件:甲午战争、晚晴覆灭、成立民国、抗日战争……书中每个阶段的故事,都可以掀起人们记忆深处的情感波澜。同时它也形象地描画了中国社会多年来家庭形态和伦理观念的变化,通过透视多种家庭关系,表达出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和情感浓度。
《齐鲁大商》提供情绪价值更要寻求精神共鸣。时光流转中的生命能量和精神力量,在生活的土壤里生长出来,成为《齐鲁大商》的诗意底色。魏肇庆不仅是创作者,也是记录者,透过他,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关心普通人的命运,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梦想的光亮。
大时代赋予小人物追求梦想的可能。他们开始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联。大背景与小家庭具体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塑造了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脉络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使这部作品在展现时代变迁的同时,细腻描绘出生活的烟火气与人性的多面性。读者在看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亦能获得“温暖可以疗愈一切,向前可以战胜一切”的精神力量。
小说是持续流动的对话载体。看似暂时无解的矛盾恰恰印证着小说的生命力——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生活是持续流动、等待在某一刻焕新的对话载体。
《齐鲁大商》通过平常的故事塑造了平凡的人物。《齐鲁大商》全力以赴拥抱每一个人物。将目光与心力聚焦于写人,倾注笔力揭示人性之真之美,让人物经历属于他“这一个”的生活真相。让读者有走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进他们纷繁斑斓的生命历程和精神世界,并全力以赴去拥抱每一个人物。
地域书写的重点还是“人”。 《齐鲁大商》通过对魏家几代人的平凡日常和生活点滴的细致刻画,描摹了各具性格、鲜活饱满的家庭群像,并随着故事的发展,让人物之间延伸出愈发紧密的互动和情感关联,输出细密的亲情情感力量。《齐鲁大商》中的魏肇庆,是一个齐鲁大商。她是魏家长子。父亲去世后,他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性格坚韧,有主见,充满热情,面对生活的挑战从不退缩,是家中的精神支柱。在书中,魏肇庆经历了许多坎坷。有静水深流的柔善,也有百转千回的执着。重中之重是塑造形象。写人物,写故事,归根结底是写精神,将熠熠星光镌刻进时代精神的图谱,为人们铭记。我们与“魏肇庆”同悲同喜。我喜欢书中魏肇庆,与他同悲同喜,看完后,很长时间“走”不出这个角色。家人也好,邻居也罢,用心对待彼此,邻里关系、家庭关系才更加融洽。一个家庭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更美满。我们从书中看到了生活的本真与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共鸣共情。但故事中,作者没有刻意拔高人物,让剧情悬浮,而是包裹温暖内核,细细打磨人物,把人们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
在艺术形式方面,《齐鲁大商》借鉴章回小说又有创新。
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即已具雏形,被推称为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王国维语)。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此种形式。
“章回”之名,较早见于《红楼梦》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日《金陵十二钗》。“章回小说”之名,则较早见于光绪三年(1877)尊闻阁主所编《申报馆书目》,书目设立“章回小说类”,收录有《儒林外史》《红楼梦补》等6部章回小说。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较早产生的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的主要文体特征:将全书分割成若干故事单元,俗称为“回”(早期小说大多称“节”或“则”);每一回的开头与结尾大多有格式固定的套语(如以“话说”“却说”开头,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各回故事均冠以标题,俗称为“回目”(多为单句或偶句,晚期小说则演化为词组或短语);前后各回属于连贯的整体,而非独立的片段。
《齐鲁大商》将全书分割成若干故事单元,称为“章”;各章故事均冠以标题,俗称为“回目”;前后各回属于连贯的整体,而非独立的片段。
长篇小说创新,不浮躁,才高效。以“家”为内核的《齐鲁大商》表现不俗。我们发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历史小说叙事技艺的回归。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态度发生了转变。目前左右市场的是热度而非深度,引领潮流的仍是创新而非传统。尤其在微短剧和短视频等娱乐形式多面夹击的背景下,人们谈论的是选题创新、题材创新、故事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成为业界的热门用语。那么,究竟何为创新?长篇小说创新到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这值得创作者们反复沉潜,找准病灶再开刀。创新需打磨好戏剧基础。创新不需争“先河”之功。创新不能急功近利。创新要抵制粗制滥造。归根结底,长篇小说创新是为了给予读者新鲜的观看体验,是其应对微短剧和短视频挑战的重要手段,评判标准应该体现在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反响和市场认可等维度。
审美呈现上开拓多样性。注重艺术性,注重审美表达,在作品艺术形式上下功夫。一部作品仅有好的主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艺术性来滋养它,技术手段是艺术性的重要支撑。小中见大,多维叙事,以人情味开拓长篇小说审美新境界。《齐鲁大商》,生活的细节把人夺回来,以家庭故事映照时代变迁。《齐鲁大商》生动描绘了魏家人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经历婚恋、工作、生活、人情等命运起伏,折射出普通百姓家庭的生活变迁。该书凭借扎实接地的年代质感打造、真实可感的生活气息呈现和丰富自然的亲缘关系描刻,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齐鲁大商》的创作思路,让现实题材创作有了年代纵深感,又保持了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表现力、关照性和感知度,从而进一步打开了现实题材的创作边界,让过往和当下相互呼应与衔接,并赋予现实题材更丰富的故事情节、更饱满的人物群像和更具岁月沧桑的人生底色。作品以温暖的叙事基调、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昂扬的精神面貌,真实映照了时代的发展变迁。
时代环境的考古再现。《齐鲁大商》跨越了两个世纪之久,这不光对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更在于通过考古的方式,将时代环境真实再现出来,从而让读者更好地认同。魏肇庆在书中属于最重要的人物,对家人极尽呵护之能,往往有着以柔克刚的力度,是全家的定盘星。但他不是因循守旧之人,这从他的做事态度就可以看出。该书尽管时间跨度大,但是通过人物发展变化等,将时代环境揭示出来,感性而又客观,从而真正做到对时代的还原。
《齐鲁大商》充满艺术辩证法的智慧:平凡的人物、平常的故事,折射不平常的深度与光辉。在高速发展的技术不断刷新认知的今天,深情的年代令我们流连忘返,这就是《齐鲁大商》的艺术光彩与叙事魅力。像潺潺溪流溅起的朵朵水花,经历过的人感同身受,未经历过的人触及心底。柔情与刚毅、隐忍与爆发、奉献与收获,永远是生活的颤音,而善有善缘、好人好报,才是生活的旋律。真实的民间性情之响,化成每个时代的“山歌”,紧贴着日常生活的上下文。小说可以也应该成为一种公共文化资源,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嵌入更为宏大的文化结构之中。
《齐鲁大商》用小说再造故乡。文学与故乡,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无论古今中外,也不管有意无意,文学创作与作者的故乡,或隐或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齐鲁大商》的创作也不例外,以故乡的景物人事为背景和原型。文学创作不是回忆录,文学对故乡的书写,也不是翻拍旧照,或现场写真。即便是凭借记忆,记忆也有“哄骗”人的时候。鲁迅就说过,那些他儿时在故乡吃过的蔬果,后来成为他“思乡的蛊惑”,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鲁迅还说:“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作家回忆中的故乡,大抵如此。明知故乡的景物人事在回忆中,是“哄骗”自己,却仍然要“时时反顾”,原因在于鲁迅说的那一点“旧来的意味留存”,还在于一想起这“旧来的意味”便魂牵梦萦,挥之不去。
《齐鲁大商》没让乡村沦为乡村题材创作的“背景板”。创作要注重“务实”,在展现乡村变化的同时,还应力求反哺乡村的发展。创作离不开持续的“向新”与“求变”,这也是当下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向创作者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人对于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数千年的“乡土中国”不仅滋养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也塑造着文化性格和精神品格,如是,关于乡村的视听创作更要怀揣着对于土地的敬畏与情怀。只有让语言与土地产生共振,让乡村从“背景”变成“主角”,才能打造出既有专业深度又具时代温度的佳作,真正助力新时代农业农村的蓬勃发展。
白玉微瑕。不过,也应看到的是,《齐鲁大商》也存在一些不足。《齐鲁大商》让人感到惊喜,但也暴露出不足,我认为长于叙事而拙于抒情。因为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的介绍过于仓促,导致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是为遗憾。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出现了略显牵强的杂糅拼贴,部分看点过于生硬,类型塑造用力过猛,如,乐善好施、独修谭码扫、甲午义捐等。对故事的编排,故事的过程本应是叙事重点,但几个关键的剧情反转则有待提高。
瑕不掩瑜,在表达层面上,《齐鲁大商》对历史深度的刻画超出预期,向我们显示了小说艺术的力量:即便我们没有经历过,甚至对某个群体知之甚少,但仍能触摸到多年前的历史。读者在光影流转间亲历了历史,感受新时代的进步,并从中汲取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
《齐鲁大商》,平凡的生活,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饱含深情的画卷。《齐鲁大商》不仅着力建构个人的历史,还饶有兴致地描绘着听觉、视觉、味觉中的历史,并将历史融入现实的叙事之中。尽管以家庭作为核心锚点进行描刻,《齐鲁大商》并未将故事囿于家庭一隅,而是把人物置于更加广阔的现实世界中,聚焦他们的个人发展、婚恋生活、日常工作和社会互动,并着力刻画面对现实难题时家庭对个人提供的相互支持,以及每个人从家庭中汲取的无尽力量,最终能够将目光再从绵延岁月中回归家庭,落根于家庭在每个普通人精神世界中的不可或缺。因此,《齐鲁大商》作为年代题材剧集,依然起到了观照现实的积极意义,它是对人们当下情感世界、情绪共鸣的一次回望,也是对普通人对于家庭精神图谱的重塑与再激发。
感悟历史,讴歌真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净化心灵,启迪思想,也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读史以明志,知古而鉴今,蕴含着“纸上”与“躬行”相统一的辩证法。期待读者能够从这本书里领略历史与文艺的交织,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读小说,追寻魏风遗韵;听旧闻,慨叹世事变幻;看今朝,欣喜太平盛世。有长联为证:
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魏氏庄园。北瞭徒骇,南望黄河,东连滨州,西通泉城,高人雅士,何妨近水楼台,来协和一游!大厅赫赫,高墙巍巍,点缀些翠羽丹霞,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上下数百年,有物是证,清代宅第。春沐雨露,夏浴滂沱,秋历金风,冬裹银装,风吹雨打,谁管秦砖汉瓦,把城堡几洗。流年悠悠,去月匆匆,都迎来炊烟夕照,一色长天,两曜明星。
又有辞赋为证:
鲁北古镇,河海珠光。渤海涛声,黄河朝阳。
惠风和畅,绿水荡漾。杨柳成行,芙蓉飘香。
地阜物丰,得天独享。历史悠久,孙子故乡。
秦之厌次,武定四方。祖徙永安,耕耘拓荒。
清代鲁商,风云商场。乐善好施,门第书香。
庄园城堡,风韵悠长。古典词章,现代诗行。
粮丰林茂,人间天堂。希望田野,锦绣广场。
美好生活,放声歌唱。崭新时代,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