粹 白
2025-10-26
诗曰:
放眼洞天浑一色,花溪水秀逸秋光。
峰峦雨过山还静,野径云来岭自凉。
峭壁飞湍风景异,丛林穿影性情长。
心安随处足堪卧,笔底传香展锦章。
联袂黄花溪,即兴赋秋光。淄博莲池诗社与毛诗会联合组织黄花溪秋日采风活动,游览青州著名景点黄花溪,邂逅醉美山水,感受浪漫秋色。
友伴歌声来青州,风陪笑语到花溪。一行34人驱车40多公里,赶到黄花溪。天阴阴的。进入景区,是一小广场,天王之门巍然屹立,横梁上朱笔楷书“黄花溪”三个大字;周围竹林筛影、凭水临风、灵泉吐玉、花溪人家等,景点虽小,却都美不胜收。黄花溪,见证了无数个秋天的轮回,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欣赏黄花溪这美丽的秋天。
黄花溪景区坐落在古齐国首都临淄之东,青州西南。在这里有鲁山的余脉,得乾坤灵气,经过千万年风雨变化形成黄花溪。区内根据山谷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共划分成缘起林、逍遥津、普渡舟、觉悟山等十二个著名景点。据介绍,黄花溪三个字是寓意水、石、山、林等自然资源,地处唐庄西的山谷中,溪水清澈,宛若一个乡间的少女,静则流光盼顾,野花满头,相思成潭;动则飞流湍急,落玉之声,如山歌清唱,清纯甘美……没有雕梁画栋的楼台和廊阁,也没有普渡众生的庙宇和神灵,更没有人文杜撰的传说和故事,这里只有山清水秀的自然。
游至三合瀑,顿觉眼界大开,天地宽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条瀑流凌空而下,泻入潭中,山泉激石,发出巨大声响,如沙场点兵,战鼓齐鸣,山鸣谷应,雷霆万钧,故名天雨击鼓。走近再看,是一汪青碧的水潭。水潭之大,不知其几百顷;水潭之深,深不可测,却清澈见底,就连水底的石头纹理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潭之两侧,青山翠岭连绵不绝。
沿山路前行,峡谷时而狭窄,时而宽阔;时而直视无碍,时而曲径通幽。山涧溪水,时而缓缓流淌,时而奔腾跳跃,时而积为水潭,不时有金银鲤鱼畅游其中。一路行来,山色清绿,山泉清冽,环境清静,清得让人心醉,一直沁入五脏六腑。如果让笔者总结此处特点,那就是两个字:清幽。
行至半路,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雨大起来了,我们找了一个地方避雨。看到雨不下了,和我一起来的夫人说:“前后都没有我们的人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回去吧!”
我们来到雨地,走了下山的路。人朝下走,水朝下流,陪着我们,一直陪到女儿泉,遇到了同行的“大部队”。水声落在我们旁边。悬崖峭壁,石缝滴滴哒哒,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颇有江南的味道。人们到溪水浅的地方去照相。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行至水帘洞,一大片山水似银河决口,从天而降,落在水帘洞顶壁上,激起无数巨大的浪花,翻滚呼啸着向山谷倾泻而下。此时的黄花溪,因为与外界的温差,加上气候的寒凉,别有一番欲说还休的景致。原始的森林、交错的沟涧、清细的溪流、纯净的空间,皆使我们犹在天然氧吧,沁人心脾。
游览黄花溪,顾名思义,是要看黄花。我们事先都想象,这里一定是野长满了野菊花,每到金秋,菊花盛开,漫山遍野金灿灿一片,与悬崖相映成趣,那景色该是多么诱人呀!但可惜的是,行了一路,始终未能见到那金灿灿的景象。这个美丽的名字或许源自春天黄灿灿的山花吧。
其实,不必总留恋春天的歌声,秋天也有自己独特的乐章。黄花溪秋天之美是一种别样的绚烂之美。霜降一抹红。红叶漫山,金菊绽放,果实香甜,寒霜冷淬出秋季最绚烂的颜色。千百年来,这一抹灿烂,铭刻着永恒的自然之美。秋天的美是一种成熟之美,霜降时节达到极致,然后复归平淡,灿烂却短暂。“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因为多了风雨的磨砺,更显一种追慕灿烂之后的平淡天真。人与自然,循环更迭,生命由此而更加丰盈。
山水与心灵相通,能够使人获得心境的圆满。行有所见,心有所感,又作词二首以记此行。
《临江仙》:
洞天放眼浑佳色,花溪水秀秋光。雨过峰壑复还苍,往来幽径岭头凉。 峭壁飞湍风景异,树林穿影兴长。心安随处我家乡,笔端传语展新章。
《行香子》:
放眼青天,浑似苍茫,花溪水秀逸秋光。雨过峰苍,微觉风凉,看叶深红,叶淡绿,叶微黄。 飞湍峭壁,清佳风景,树林穿影兴悠长。心安随处,是我家乡,喜山川清,风月朗,雅歌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