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母校共植的青春
图书楼后那排法桐树,如今该已亭亭如盖了吧?在风里摇曳出满树秋光了吧?每次想起运城师专,总能想到刚搬入新校的年秋天——我们中文系1105班,亲手种下的那八棵法桐,从北边第一棵数到南边第八棵,像八个沉默又执拗的哨兵,守着我们的青春,也守着母校的岁月。
那年我们刚搬新校,校园里还带着未收拾妥帖的生涩气:土堆未平,花坛待整,连绿化队的师傅们都脚不沾地地穿梭忙碌,校园里处处是待拾掇的模样。辅导员马鹏老师带着领来的任务走进教室时,窗户外的风正卷着几片落叶打旋他倚着门框笑:“学校给咱们班留了个‘任务’,图书楼后缺片绿,咱们自己动手,每班八棵树”。此刻,总觉得能为新校园做点什么是件特别骄傲的事,原来我们也能为新校园添上一笔属于自己的色彩。
种树那天天气微凉,风里裹着秋的清冽。我们五个扛着铁锹、提着水桶往图书楼后走,马老师边走边给我们分工。坑要挖得深,得让树苗的根能稳稳扎下去。我们挥着铁锹往硬土里戳,起初不得章法,铁锹柄震得手心发麻,没多久额角就渗了汗。我们当时笑着说:“这坑挖得深,咱班的树才能长得高,待到明年这个时候,在树林里谈恋爱不能被发现。”就这么笑着闹着,八棵树,我们足足种了一下午。最后一桶水浇下去时,夕阳刚好从图书楼的楼顶探出头,把每棵树干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连我们沾着泥土的裤脚,都亮闪闪的。
如今,母校迎来了120周年校庆。那八棵树该已长得枝繁叶茂了吧?它们从光秃秃的树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就像我们从懵懂的少年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师专人”,也像母校,从百年前的初创微光,一步步走到如今的蓬勃盛景。每次想起那种树的日子,心里都暖暖的,那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我们与母校最真切的联结:我们曾亲手为它添过一抹绿,它也曾见证我们最纯粹的青春。
这八棵树,是1105班散落在母校的印记,是马老师的叮嘱,更是我们对母校最朴素的深情。愿它们继续在图书楼后迎风生长,把年轮刻进岁月;愿母校在百廿荣光里愈发璀璨,让桃李满天下。而我们这些“种树人”,无论走得多远,都记得那年秋光里,我们和母校一起,把希望种进了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