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飞龙的头像

汪飞龙

网站用户

其他
202511/06
分享

福地之州英雄满城赋

闽越故都,有福之州。枕三山而襟闽江,带东海而控台澎。自汉武置县,历两千载沧桑;至盛唐设府,冠八闽之荣光。或谓“七溜八溜,不离福州”,世人但识榕荫之闲适;殊不知“千峰凝翠,百舸争流”,此城深藏铁骨之刚肠。观夫近代以降,国步维艰,外侮频仍,福州儿女挺膺而出,以血肉筑长城,以肝胆照汗青,遂成英雄之城,永载丹青之册。故作此赋,以纪其盛,以励其志。

其一 溯源:闽江孕秀 古郡储英

夫闽江者,福州之母亲河也。导武夷之清泉,汇群峰之溪流,穿峡谷而奔平原,历千载而育桑麻。昔者洪荒之际,江潮漫衍,泥沙淤积,方成福州沃野;先民筚路蓝缕,与水争地,向海求生,遂启闽都文明。故《闽书》有云:“闽之有城,自无诸始;闽之有学,自常衮兴。”无诸治闽,筑冶城以安百姓;常衮兴学,播儒风以化乡邻。

逮于唐宋,福州益盛。罗星塔峙于江滨,为海上航标,号“中国塔”,引蕃舶云集;三坊七巷起于坊市,乃人文渊薮,育俊彦辈出。唐有欧阳詹,开闽人登第之先;宋有李纲,执抗金救国之柄。明季戚继光驻闽,练兵抗倭,平海卫一战而定东南;清初郑成功治台,以福州为基地,驱荷夷而复故土。此皆福州英雄之滥觞也。

榕者,福州之市树也。其根盘错,深扎于岩壤;其枝虬劲,高耸于云霄。历台风而不折,经霜雪而弥茂,恰如福州之民性:外显温和,内藏坚韧。故曰:闽江孕其灵,古郡储其气,榕树铸其魂,英雄由此生。

其二 近代:血火淬炼 风骨昭彰

道光二十年,鸦片流毒,国势倾颓。福州侯官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担当,赴广东禁烟。虎门滩头,浓烟蔽日,烧尽百年之积弊;粤海疆上,厉兵秣马,震慑列强之野心。虽遭贬谪,犹心系天下,遣人译西书,筹海防,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忠肝义胆,实乃福州英雄之表率。

同治五年,左宗棠抚闽,奏设船政于马尾。“师夷长技以制夷”,开中国近代海军之先河。沈葆桢继之,建船厂,办学堂,遣留学生,育栋梁之才。严复负笈西行,译《天演论》,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唤醒国人之蒙昧;邓世昌投笔从戎,驾“致远”舰,在黄海海战中撞敌舰,壮烈殉国。光绪十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七百闽籍将士,或驾舰冲锋,或持炮反击,“福星”舰管带陈英怒喝畏战者,“福胜”舰管带叶琛饮弹不退,血染闽江,气吞山河。时人叹曰:“船沉而志不沉,国弱而魂不弱。”

宣统三年,黄花岗之役,二十三位福州儿女慷慨赴死。林觉民作《与妻书》,书“为天下人谋永福”之愿,字字泣血,句句铭心;方声洞写《禀父书》,言“为国牺牲,死而无憾”之志,凛凛风骨,昭昭日月。此役也,虽败犹荣,敲响清王朝之丧钟,开启共和之曙光。

民国以降,烽火不息。林祥谦为京汉铁路罢工领袖,面对军阀屠刀,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成中共首位烈士;林白水以笔为剑,办报刊,斥时弊,讥讽军阀张宗昌,从容就义,与邵飘萍并称“报界双烈”;萨师俊任中山舰舰长,武汉会战中,身负重伤仍誓与舰共存亡,践行“武官不惜死”之家风。此皆福州英雄之翘楚也。

其三 抗争:抗倭御侮 喋血山河

昭和十六年,倭寇犯闽,福州两度沦陷。铁蹄所至,庐舍为墟,百姓流离,惨不忍睹。然福州儿女未敢稍屈,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先是民国三十年四月,日军登陆长乐、连江,福州失陷。中共领导之抗日游击武装,深入敌后,袭据点,毁交通,神出鬼没,令敌胆寒。是年八月,长乐琅尾港伏击战,游击队员设伏于芦苇荡,待敌舰至,枪炮齐发,歼敌四十二人,己方无一伤亡,获华中局表彰。大湖战役中,国民党军装备团奋勇杀敌,歼敌六百余人,虽伤亡三百,然挫敌锐气,令日军不敢深入内地。

再是民国三十三年九月,日军再犯福州,陷县城,掠物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团结各界力量,组文化团体,唱救亡歌曲,演抗日话剧,唤醒民众之斗志;派党员深入各县,建游击根据地,与敌周旋,直至光复。时有华侨刘家洙,闻国难当头,砸开商行钱柜,变卖胶园商店,捐资助战,开创“寒衣换子弹”之模式,海外榕侨闻风而动,汇侨资,送物资,支援祖国抗战。

空战英雄陈盛馨,淞沪会战中,数分钟击落敌机两架,中外报纸称其“空中猛虎”;其后历次空战,率队击落敌机六十余架,终以身殉国。飞行员林恒,林徽因之三弟,弃文从武,考入中央航空学校,成都保卫战中,弹尽粮绝,驾机撞敌,践行“殉死般战斗”之誓言。此类英雄,不可胜数,其名虽或湮没,其魂永镇闽江。

其四 当代:薪火相传 精神永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福州英雄之气未歇。吴石者,螺洲人也,中共隐蔽战线之功臣。一九四九年,本可安享太平,却毅然赴台,搜集情报,不幸为叛徒出卖。一九五〇年,就义于台北马场町,留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其忠魂至今思归。聂曦、王正均与之同往,或扮商人,或任副官,传递军情,慷慨赴死,未向家人透露身份半分。

抗美援朝战争中,何凌登为志愿军前驱,遇美机夜袭,第一个牺牲于朝鲜战场;吴雄奎血战上甘岭,一九五三年捐躯,二〇二〇年遗骸归国,其弟酿橄榄酒,等七十载方得祭奠。新世纪以来,郑忠华驾舟抗洪,救群众而溺亡;蔡文营救坠井工人,英勇献身;柯佳勇、陈祖严抗击台风,以身殉职。此皆新时代之英雄,承先辈之志,续英雄之魂。

今之福州,承“3820”战略之精髓,建现代化国际之城。GDP逾万亿,列全国省会第八;海洋经济居前列,水产品产量冠全国。科技创新方兴未艾,低空经济集聚企业四百余家;闽台融合深化发展,“小三通”客运量持续增长。然英雄之事,未敢或忘:马江海战纪念馆文物犹存,林则徐纪念馆留言满壁,文林山烈士陵园雕像矗立,皆在诉说往昔之壮烈,警示来者之不忘。

其五 哲思:英雄不朽 福泽绵长

福地之州,英雄满城!或问:福州何以英雄辈出?曰:盖因其地有山水之灵,其民有家国之念,其史有抗争之魂。闽江奔涌,养其开阔之胸襟;三山矗立,铸其刚毅之品格。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训,今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召,故每逢国难当头,总有福州儿女挺身而出,舍生取义。

英雄者,非必力能扛鼎,智冠天下,乃在危难之际,能忘一己之私,念万民之苦,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事。林则徐非无畏惧,然为国家计,敢抗列强;林觉民非无亲情,然为天下计,敢舍娇妻;吴石非无生路,然为统一计,敢入虎穴。此乃英雄之真谛也。

今之盛世,虽无战火硝烟,然亦有改革之艰,发展之难。当以英雄为镜,学其忠诚,学其担当,学其奉献。榕城之榕,历久弥坚;福州之魂,薪火相传。愿吾辈承英雄之志,建富强之国,使福地之州,永无外侮;英雄之城,永耀光芒。

赞曰:闽江汤汤,三山苍苍。英雄辈出,气宇轩昂。昔抗外侮,血染疆场;今建盛世,志在四方。福泽绵长,永固金汤;英雄不朽,万古流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