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阳城西的暴雨,如天河决堤般,毫无停歇地倾泻了三天。那豆大的雨点,狠狠地砸在古老的城墙上,顺着城墙的缝隙流淌而下,仿佛是岁月的洪流在冲刷着这座承载了无数历史的城池。雨水汇聚成湍急的水流,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将一块青石板冲出了一道道裂缝。
在城墙根下的泥泞中,几个孩童正嬉笑打闹着。他们光着小脚丫,在湿滑的地面上肆意奔跑嬉戏,全然不顾那沾满泥浆的衣衫。其中一个稍大些的孩童,名叫阿虎,他生性调皮好动,总是在人群中充当着领头的角色。
“嘿,你们看,这雨水可真大啊!”阿虎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踩着脚下的水坑,溅起一片片水花。
“是啊,这雨下了好几天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另一个孩童附和道。
突然,阿虎不小心踢到了一个硬物,他好奇地低下头,用手扒开周围的淤泥。随着淤泥被一点点拨开,一块半截残碑逐渐露了出来。
“哇,这是什么呀?”一个孩童惊讶地叫了起来。
那残碑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沧桑。碑上的纹路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唯有碑文还隐隐可见。仔细一看,碑文只剩九个字,每个字的笔画都犹如刀刻般深深地嵌入石髓之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字迹在如注的雨中竟然丝毫不沾水,水珠滚落在上面,就如同遇到了蛇蝎一般,迅速地滑落一旁。
“这字会吃水!”阿虎瞪大了眼睛,惊恐地大叫起来。他的叫声在嘈杂的雨声中显得格外突兀,引得其他孩童也都围了过来,纷纷露出惊讶和恐惧的神情。
“真的啊,太奇怪了!”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眼中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当这个消息传到醉墨轩时,墨狂正沉浸在自己的书法世界中。他手持一支狼毫笔,在砚台里蘸了蘸墨,然后轻轻地洗去笔尖多余的墨汁。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笔。
醉墨轩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墨狂坐在书桌前,眼神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宣纸,仿佛在与纸张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每一个笔画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墨狂微微皱了皱眉头,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走到门口。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浑身湿透的报信人闯了进来。他气喘吁吁地说道:“墨公子,城西发现了一块残碑,上面有奇怪的碑文,您快去看看吧!”
墨狂听闻此事,原本平静,顿时惊讶起来。他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手中的狼毫“啪”地折断成两截。他随手扔给报信人一锭银子,说道:“带路。若属实,再加十两。”
报信人接过银子,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连忙转身带路。墨狂跟着他匆匆走出醉墨轩,踏入了雨幕之中。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墨狂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单薄。他紧紧地跟在报信人的身后,心中不断猜测着那残碑的来历。
当他们来到残碑前时,这里已经围满了人。人们纷纷议论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恐惧。墨狂拨开人群,缓缓走到残碑前。他伸出手指,轻轻地触向碑文。就在他的手指刚刚触碰到碑文的瞬间,一股炽热的感觉传来,仿佛被火灼烧一般。他猛地缩回手,只觉得那些笔画在皮下跳动着,好似有生命一般,想要钻进他的血脉之中。
2
“九锋笔法。”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墨狂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老乞丐蹲在墙角。他的头发凌乱不堪,像一团枯草,脸上布满了皱纹,犹如岁月刻下的沟壑。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打着无数的补丁,手中还攥着半块硬馍。老人的指甲缝里嵌着墨垢,右手无名指缺了半截,那断口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你知道这碑文?”墨狂紧紧地盯着老乞丐,眼中充满了疑惑。
老人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残缺不全的牙齿:“知道的人大都死了。最后一任保管者,是颜鲁公。”
“颜鲁公?那这碑文究竟有何来历?”墨狂追问道。
老人缓缓地抬起头,望着残碑:“这九锋笔法,乃是书法中的绝世秘技,相传为古代书法大家所创。每一锋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力量,若能参透其中玄机,书法造诣必将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只是,这九锋笔法太过神秘,知晓其秘密的人往往会引来杀身之祸。”
墨狂听了老人的话,心中更加疑惑。他再次看向残碑,那九个字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他的目光。
就在这时,原本淅淅沥沥的雨突然停了。碑上的水珠同时炸裂开来,仿佛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九个字上浮起一层淡淡的血雾,那血雾在空气中缓缓飘荡,给人一种诡异而又神秘的感觉。
墨狂微微一愣,随即解开腰间的酒葫芦。他仰起头,猛灌了一口酒,然后将酒液喷在碑上。酒液与血雾相互碰撞,竟在空中凝成了九个篆字:“立(骨锋)藏(魂锋)疾(掠锋)涩(滞锋)衄(转锋)顿(挫锋)提(按锋)驻(蓄锋)揭(出锋)”。
这九个篆字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周围的人群见状,纷纷发出惊叹声。
“这是……这是怎么回事?”有人惊讶地问道。
墨狂看着碑上的篆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似乎触及到了一个隐藏已久的秘密。
“九锋现,天下乱。”老乞丐突然神色严肃起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当年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悟得‘折锋’;怀素观夏云奇峰,得‘崩锋’。如今九锋齐聚……”
老乞丐的话还没有说完,墨狂突然伸手揪住他的衣领:“你到底是谁?”
老人微微一笑,露出耳后的一个标记。那是半块青斑——竟是唐代宫廷画师的刺青。这个刺青的出现,让墨狂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乞丐,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知道这么多关于九锋笔法的事情?”墨狂紧紧地盯着老乞丐,质问道。
老人叹了口气,缓缓地说道:“我本是宫廷画师的后人,自幼便听闻了一些关于九锋笔法的传说。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关于九锋笔法的线索,没想到今日在这洛阳城西见到了这残碑。”
墨狂松开了手,心中对老乞丐的身份仍有疑虑,但此刻也只能暂时相信他。
3
夜色如同黑色的绸缎一般,慢慢地吞没了最后一丝天光。碑文开始渗出鲜血,那鲜血顺着碑文的笔画缓缓流淌,仿佛是碑文在哭泣。墨狂解下腰间的酒葫芦,将里面珍藏了十年的陈酿倒在碑上。
酒香与血腥的气味纠缠在一起,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种气味相遇之后,竟在石面上燃起了幽蓝的火焰。那火焰跳跃着,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之火。
在火焰中,一行小字缓缓浮现:“寻锋者,饮墨酒”。
墨狂看着这一行小字,心中暗自思索:“这墨酒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与九锋笔法有关?”
“墨酒?”墨狂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股疑虑。坊间传说有一种用百年墨锭泡制的毒酒,饮之可通鬼神。这种酒听起来就充满了危险和神秘。
就在墨狂犹豫之际,老乞丐突然出手,夺过他手中的酒葫芦。他将酒葫芦中剩余的酒液倒在自己断指的地方。刹那间,黑血从断指处涌出。老乞丐用涌出的黑血在碑上补全了第十个字——“生”。
随着“生”字的出现,九字碑剧烈地震颤起来。一道道裂缝在碑上蔓延开来,仿佛是大地在颤抖。裂缝中射出耀眼的金光,那金光如同利剑一般,穿透了黑暗。
墨狂的衣袖无风自动,怀中一支鼠须笔自己跳了出来,悬在碑前快速旋转。那支笔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金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它认得你。”老乞丐咳嗽着,声音有些虚弱,“这是颜真卿的笔……”
然而,那耀眼的金光突然熄灭了。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仿佛是千军万马在奔腾而来。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半条街,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为首者高声喊道:“奉旨收缴妖碑!”
老乞丐见状,毫不犹豫地将断指按在碑上:“九锋需血引。想要真传,去寻醉僧怀素的酒葫芦。”说完,他纵身一跳,跳进了突然出现的碑下黑洞之中。
御林军的箭矢如雨点般射了过来。墨狂来不及多想,也跟着跳进了黑洞。在他跳下去的瞬间,最后一瞥,看见碑上的血字正在重组,变成了“第一锋:破字如破阵”。
墨狂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坠落的过程仿佛没有尽头。在这黑暗中,他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香,那酒香是如此的醇厚,仿佛浸泡着整个盛唐的时光。终于,“扑通”一声,他落入了水中。当他浮出水面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墨池之中。
墨池中的墨汁如同黑色的绸缎一般,泛着幽幽的光泽。墨狂在水中挣扎着游向岸边,每一次划动手臂,都能感觉到墨汁的粘稠和阻力。那墨汁仿佛有生命一般,紧紧地缠绕着他的身体,让他的行动变得十分艰难。
4
“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墨狂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环顾四周,发现墨池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水波荡漾的声音。
池边的石台上坐着一个胖大和尚。他袒露着胸膛,圆滚滚的肚子随着呼吸一起一伏。他正悠闲地用荷叶舀着墨畅饮,那模样仿佛在品尝世间最美味的佳酿。
见到有人浮出水面,和尚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又一个找死的。”他的目光落在墨狂身上,仔细打量了一番。他腰间挂着一个葫芦,那葫芦泛着青铜的光泽,正是传说中怀素用来盛墨当酒的“墨葫芦”。
“你是什么人?这里又是何处?”墨狂一边游向池边,一边问道,他的声音在墨池中回荡。
“颜鲁公的洗笔池。”和尚抹了抹嘴,打了个饱嗝,“我是他第七代不肖弟子,法号醉墨。”
就在这时,池中突然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无数的断笔残纸在漩涡中浮沉其中,仿佛是无数的灵魂在挣扎。醉墨和尚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要学九锋,先饮墨酒。”
和尚递过来一片荷叶,里面盛着墨汁。那墨汁粘稠如血,仿佛是从地底深处涌出的岩浆。墨狂接过荷叶,发现墨中游动着金色的小字。他定睛一看,那些小字竟然是《祭侄文稿》的残句。这些残句在墨汁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又悲壮的历史。
“喝下去,字就是你的。”醉和尚得意得眼睛放光,“喝不下,你就是字的。”
墨狂看着荷叶中的墨汁,心中犹豫不决。这墨汁看起来如此诡异,喝了会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他又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九锋笔法的奥秘,或许这墨酒就是关键所在。
“我喝!”墨狂咬了咬牙,仰头饮尽了墨汁。墨汁入喉的瞬间,先是一股铁锈味在口中散开,那味道让人忍不住想要呕吐。紧接着,墨汁化作烈火直冲丹田。墨狂只觉得自己的身体仿佛被点燃了一般,痛苦难忍。他跪在地上,干呕起来。吐出的却是完整的《兰亭序》——字字带血。
那《兰亭序》的字迹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的神秘符号。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情感,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5
醉和尚见状,拍掌大笑起来:“好!能吐王羲之的字,你有资格见‘裂锋’。”他取下腰间的葫芦,将葫芦倒扣在石面上。墨汁从葫芦中流淌出来,在石面上铺开,竟神奇地显出动态画面。
画面中,安史之乱的硝烟弥漫,颜真卿身着官服,神情凝重。他站在书桌前,手中握着判笔,在《祭侄稿》上奋力一劈。那一道著名的“裂锋”就此诞生,笔锋过处,纸张裂开,仿佛是历史的大门被强行打开。
墨狂静静地看着画面,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他感受到了颜真卿当时的心情,那是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叛军的愤怒。这“裂锋”不仅仅是一种书法技巧,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看好了。”醉和尚突然抢过墨狂手中的笔,在虚空一划。只见笔锋过处,真的裂开一道缝隙,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后面璀璨的星空。“这才是真正的裂纸见光。”醉和尚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得意。
墨狂瞪大了眼睛,心中充满了震撼。他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书法技巧,这“裂锋”的力量简直超乎想象。
墨狂突然反应过来,他猛地夺过笔,回刺向醉和尚。两笔相击的瞬间,火花四溅,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烟花。那溅出的火星如同流星般四处飞散,点燃了周围的空气。醉和尚的僧袍被烧出一个破洞,露出了里面金线绣的“御史中丞”官服。
“你是颜真卿的判官?”墨狂厉喝一声,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愤怒。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滑稽的和尚,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重大的秘密。
“哼,没想到你还挺机灵。”醉和尚冷笑一声,“我乃张旭外孙,当年为护《九锋谱》假扮僧人……”话还未说完,池中突然伸出一只白骨手,紧紧地抓住了他的脚踝,将他拖入了墨池之中。
墨狂见状,急忙向后退去。他的后背撞上了冰冷的石碑,那石碑上的字迹还在滴血:“第二锋:裂帛见胆”。池面上浮起了醉和尚的葫芦,里面传来闷响,仿佛有什么神秘的东西要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