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剑波的头像

王剑波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509/04
分享

王殿阳原来是个抗日大英雄

2025年清明节。71岁的王玉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榆树市烈士陵园。春日的阳光洒在庄严肃穆的墓园里,老人步履稳健地穿过林立的墓碑,径直走向东侧那面镌刻着无数英烈名字的光荣墙。面对众多前来瞻仰的参观者,老人神情激动地抬起微微颤抖的手,指向光荣墙上八号镇烈士名录中的“王殿阳”三个字,声音哽咽却坚定地说道:“这位烈士就是我的爷爷啊!”老人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亲人,在场的参观者们无不被这份跨越三代的血脉传承所动容。

“我11岁时就听父亲讲爷爷王殿阳抗日杀敌的故事,对爷爷非常崇拜。”王玉庭回忆道。

王殿阳,原籍山东省诸城县,出生于1893年。他的父亲王润田,精通拳术。由于山东连年遭遇灾荒,生计颇为艰难,于是在王殿阳15岁时,全家踏上了闯关东的征程。他们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最终在辑安县(今吉林省集安市)阳岔村落户定居。

王殿阳自幼胆识超群,且勤奋刻苦,尤其痴迷武术。在父亲的影响与熏陶下,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拳脚功夫。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枪法如神,能在夜间用手枪击打香火头,即便在百步开外,也能精准命中,从未失手。这一绝技在当地广为流传,他也因此声名远扬。后来,沿江巡守使高德隆听闻此事,爱惜他的才华,便将他留在身边担任贴身警卫,并委以重任。

1919年春季,奉天省政府颁布重要训令,要求修筑连接石湖地区的战略公路。彼时,县府经过审慎考量,特意委派王殿阳担任该工程的警卫督工。在施工期间,王殿阳始终坚守职责,日夜驻守岗位,严格监管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由于他指挥得当,工程提前竣工,节省了大洋七千元。王殿阳将这笔款项全部上缴,县政府利用此款修建了辑安古城。鉴于王殿阳的卓越表现,工程竣工后,县政府对相关人员予以嘉奖,王殿阳荣获“保境安民”金质奖章一枚。

1928年6月,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后,日本关东军迅速行动,以保护朝鲜侨民为借口,从朝鲜境内的满浦强行渡江,公然入侵中国东北的辑安县。面对日军的突然进犯,王殿阳临危受命,即刻率领部队前去阻击。在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的丸都山城一带,王殿阳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战斗持续了数个昼夜,王殿阳身先士卒,带领官兵顽强抵抗,最终成功将日军阻挡在丸都山下,挫败了敌人进一步入侵的图谋。由于在此次战役中表现优异,王殿阳不仅获得了上级的通令嘉奖,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被破格提拔为辑安县警务大队长,担负起保卫地方安全的重要职责。

这一年,由于与日本侵略军战事激烈,辑安县警务所所长高德隆和辑安县长刘天成受命前往朝鲜满浦镇,与日寇进行停战谈判。日方未以外交礼节接待,竟让士兵用刀枪架起剑门,迫使中国使者从剑门钻过。王殿阳奉命拔出佩刀,拨开剑门,保护中国使者进入谈判厅。面对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高德隆不惜丢官罢职,坚决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停战协议上签字。日方命令士兵射击麻雀,以此威胁中国使者。高德隆则命王殿阳用手枪射击电线,挫败了对方的威风。

后来,高德隆的爱国壮举获得了张学良将军的赏识,他被委以重任,出任鸭绿江巡守使,同时兼任通化、辑安、临江、抚松、长白五县联防司令。与此同时,王殿阳也被任命为五县联防大队长。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高德隆等爱国将领挺身而出,积极组织抗日武装。

1932年4月,高德隆参与发起并筹建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于辑安组建了第18路军。在这支抗日队伍中,王殿阳被任命为团长。他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日信念,率领部队辗转各地作战。在外岔沟战斗、县城保卫战、县城攻夺战、辑安战役、石灰窑阻击战、长岗岭伏击战、沿江阻击战等一系列重要战斗中,王殿阳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他不仅武艺高强、作战英勇,更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身先士卒的精神,赢得了全体官兵的衷心爱戴。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士气高涨,屡次重创日伪军,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1932年春天,东北大地春寒料峭,通化地区的爱国人士们怀着满腔热血,纷纷起来抗日,各路抗日队伍都在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自卫军内部成分复杂,缺乏统一的作战思想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在日寇的内外夹击之下,通化城最终还是不幸沦陷。城破之后,自卫军各部失去统一的指挥中枢,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整体实力日渐衰落,抗日形势愈发严峻。

在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中,辑安第18路军同样遭受了日伪势力的阴谋破坏。1932年12月,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伪满洲国辑安县公署派出专员,以高官厚禄为诱饵,企图诱降第18路军。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该军司令大义凛然,坚决拒绝投降,随后毅然前往关内寻求抗日救国之路。这一变故导致自卫军内部出现严重分化,大部分官兵因失去主心骨而选择解散离去。然而,在这危急存亡之际,王殿阳挺身而出,率领一批意志坚定的抗日志士继续坚持武装斗争。此时,年逾六旬的高德隆将军虽心系抗日事业,但因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经过深思熟虑,将王殿阳及其部队引荐给声名显赫的第19路军司令王凤阁。王殿阳率部投奔后,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被王凤阁委以独立团团长的重任。在这支抗日劲旅中,王殿阳如鱼得水,其精湛的武艺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很快就成为王凤阁最为倚重的得力干将。在随后的多次重要战役中,王殿阳率领独立团屡建奇功,因其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被抗日军民亲切地尊称为“常胜将军”,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1932年寒冬时节,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王凤阁精心部署作战计划,派遣王殿阳率领精锐部队执行一项重要军事任务——牵制通化县城内的日伪军势力。王殿阳临危受命,率领独立团战士秘密潜入二道江地区。他们首先展开细致的敌情侦察工作,通过潜伏观察和情报收集,很快就摸清了敌军布防情况和活动规律。同时,王殿阳指挥部队快速熟悉当地复杂地形,选择在险要隘口和密林深处建立临时据点。每到夜幕降临,他们就利用地形优势展开游击战,采取“昼伏夜出”的战术,频频发动突然袭击。这些神出鬼没的打击让日伪军防不胜防,常常在睡梦中就遭到猛烈攻击,以致敌军士气低落,一听到“王殿阳”三个字就胆战心惊。当时正值东北抗日斗争的关键时期,由于红军主力尚未在通化地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王凤阁领导的抗日武装就成为东边道日军最为忌惮的抵抗力量,后来王殿阳独立团的加入,使王凤阁如虎添翼。他们协同作战,前后共计击毙包括多名佐级军官在内的日军指挥官30余人,歼灭日军正规部队及伪军上千人,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针对抗日名将王凤阁所率领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部队,日军关东军司令部紧急调遣了驻守在通化地区的精锐部队近藤中队前往果松川一带实施围剿作战。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部队原本计划一举歼灭王凤阁部,然而在激烈的山地遭遇战中,王凤阁与王殿阳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地形优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更将整个近藤中队全部歼灭。这场漂亮的歼灭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王凤阁和王殿阳的威名迅速传遍整个东北抗日战场,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斗志。

1934年寒冬时节,侵华日军为了加强对伪军廖弼忱旅的控制,特意派遣了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日本军官小越担任该旅的军事顾问。小越经过深入调查,对抗日义勇军将领王殿阳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了解到王殿阳虽然武艺超群、勇猛过人,但性格急躁易怒,缺乏谋略,同时又是个出了名的孝子。经过周密分析,小越向日军高层提出了“要消灭王凤阁领导的抗日力量,必须先除掉其得力干将王殿阳”的作战计划。为了实施这一毒计,小越充分利用王殿阳孝顺父母的弱点,派遣部队先后在临江的林子头村和朝鲜满浦镇突袭抓捕了王殿阳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作为人质。在扣押人质期间,小越一方面以严刑拷打相威胁,另一方面又许以高官厚禄进行利诱。同时,他还特意派遣心腹送信给王殿阳,以释放其家人为条件,企图诱使这位抗日将领投降叛变。王殿阳听闻消息后悲愤交加,遂打算诈降充当内应,让通化城内外呼应,待救出父母后归队。因此,他不顾王凤阁和高德隆的劝阻,执意要冒险营救家人,随后带领所部少部分骨干与小越会面。

在通化城的东江春饭店,狡黠的小越将王殿阳诱至二楼雅间,并把其他卫兵安排在一楼。未曾料到,日本人提前在铁椅子上接通了电源,待他们全部落座后,突然合上电闸。王殿阳和卫士们顷刻间被电流击昏。日本人趁机开枪,除几人逃脱外,其余卫士全部遇害。敌人将被擒获的王殿阳用两块厚门板夹住,用电锯碎尸示众。王殿阳牺牲时年仅41岁,他狱中的家人也被处死。

关于王殿阳遇害的细节,也另有说法,梁永春在《王殿阳之死》中这样表述:“饭后,小越顾问以看望父母为名,把王殿阳骗到警务局后院,然后命令日本兵把王殿阳刺死。”而在《抗日英烈王殿阳》一文中,则称“小樾将王殿阳与随从分离,亲自陪同王殿阳去监狱会见家属。此时王殿阳已觉难以发难,但悔之已晚,果然一进牢门即被诱捕。当晚王殿阳及全家一同被处死”。但不管怎么说,抗日英雄王殿阳连同他年迈的父母及妹妹,都是在日军精心谋划的陷阱中惨遭杀害的,他的抗日功绩是无法被磨灭的。

日军残忍杀害王殿阳一家后,其暴行并未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地展开了一场惨无人道的“斩草除根”行动。凶残的日寇四处搜捕王家幸存的成员,誓要将这个家族赶尽杀绝。在日军的疯狂追杀下,王殿阳的妻子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长期的颠沛流离和担惊受怕,让这位可怜的母亲身心俱疲,最终在逃亡途中染上重病,含恨离世。后来,王殿阳的弟弟王殿春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起照顾兄嫂遗孤的重任。他带着王殿阳的儿子王国志和年仅2岁的女儿王淑芬,历尽艰辛,最终在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万发村十七号屯这个偏僻的小村落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王殿阳英勇抗日的感人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后成功登上了电视荧屏。1989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关东魂》(后更名为《决战关东》)在央视播出。该剧生动地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王殿阳与王凤阁两位爱国将领率领部队在东北地区与日伪军浴血奋战的壮烈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男二号王殿阳这一角色由李幼斌饰演。李幼斌后来凭借在经典电视剧《亮剑》中成功塑造李云龙这一角色而成为声名远播的实力派演员。

辽宁资深作家高其昌在谈到《关东魂》人物原型时表示,作品中王殿阳的事迹是真实存在的。

王殿阳的抗日故事被收入有关文史资料。1985年9月出版的《抚顺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收录了由高华昌亲口讲述、高其昌精心整理的珍贵回忆录《威震敌胆的爱国抗日志士王殿阳》;《通化县文史资料》第七集刊载了梁永春撰写的考证文章《王殿阳之死》;集安市档案馆珍藏的《吉林文史资料》第五辑《抗日救国风云录》中,专门设有《忆常胜将军王殿阳》的章节。中国吉林网曾推出专题报道《抗日英雄王殿阳——阳岔故事之七》,《通化日报》也发表过《抗日英雄王殿阳》的纪念文章。《深圳晚报》更以《抗日义勇军团长被日军残杀分尸》为题,揭露了日寇的残暴恶行。“通化党建”“清廉集安”“二道江党员之家”等微信公众号都推送过王殿阳的抗日事迹。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有关王殿阳抗日事迹的文章和短视频也被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段历史。

王殿阳的英勇抗敌事迹亦有日伪档案资料的佐证。2009年,辽宁省著名集报家王珍全提供了一张载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团长王殿阳被射杀的报道的伪满时期的旧报纸《满洲日报》,其出版日期为1934年11月30日。辽宁省沈阳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中心主任郭春光老人提供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共49页,刊登于大同二年十二月六日奉天省警局司令部。

随着近年来大量抗日事迹文章的问世以及相关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开,王殿阳的抗日功绩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最终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肯定。2021年,根据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王殿阳为烈士,并在长春市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

这一迟来的荣誉告慰了英雄的在天之灵。作为烈士后人代表,王殿阳的孙子王玉庭先生时常受邀参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抗战纪念仪式,持续传承和弘扬先辈的爱国精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