浞水是黔北高原一个依山傍水的古镇,贞观二十年(646)黔州析盈隆县置都濡县,属黔州,县治设今濯水镇长江村石桥子白柯坝。北宋嘉祐八年(1063)省都濡县为镇入彭水县,宋政和七年(1117),移思州治务川县于此,为务川县管辖之地。浞水是一个小镇,却很热闹,大概是因为地处渝黔交界之地,抑或是商贾文化浓厚使然。小镇的街上满是琳琅满目的店铺,小镇四周被群山环抱,只要不是赶场天,小镇就显得很安静,没有喧嚣,在门口晒晒太阳,摆摆龙门阵,或三三两两在茶馆打牌。在古镇漫行,浞水以往的映象一幕幕浮现出来,对家乡赶场的情景记忆最深,浞水与务川的泥高镇、分水镇、茅天镇、道真县桃园乡、彭水县龙塘乡、彭水县大垭乡接界、与武隆县管辖地域隔河相望,乡脚很宽、附近二三十公里的人都喜欢到浞水赶场。浞水赶场的习俗由来已久,浞水场兴起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其间场期多有变化,据清道光《思南府续志》载:濯水场县北一百五十里,场期一、六。现在浞水场的场期是赶农历“三”、“六”、 “九”(包括“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的日子都是赶场天。
赶场的人经常将小镇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人挤人,人挨人,赶场拥挤时还要防备摸包客(小偷)把手伸进你的荷包里偷走辛苦钱。场镇上卖的物品有:大米、包谷(玉米)、豆子、簸箕、木水桶、蓑衣、斗笠、背篼、晒天(晒席)、木瓢、草烟、水果、猪肉、鸡、鸭、鱼……,场镇上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声音。那些卖打药的也会在场镇上摆个摊子用巧舌如簧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兜售所谓的灵丹妙药,也有一些乡亲上当受骗。在场镇上有一些算命先生摆摊为人算命,卜卦吉凶或是抽竖牌(算命、卜卦、抽竖牌等都是一种迷信),一些老乡在生活和家庭中出了一些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会在赶场天去找他们,寻求一点精神安慰。牲畜交易市场,人们在那里买卖猪仔、黄牛、水牛、羊子等,乡场上理发摊也是男人和小孩们必去的地方,花块把钱剃一个老壳,理的发式只有简单的两三种“木碗揪”(四周剃光,只留头顶部分的头发)、光头、平头。有须要铁制农具的农户也会到镇上的铁匠铺打制自家须要的农具。
小镇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黔北川黔古盐道的中转之地,在清朝乾隆时期到浞水做生意的江西商人,修建了祭祀江西地方神许真君的万寿宫(江西会馆),在浞水的湖广商人修建了祭祀水神大禹的禹王宫(湖广会馆),在浞水的四川商人于清道光年间修建了祭祀“万天川主”李冰的万天宫(四川会馆)这几座会馆都被拆除,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只留下唏嘘感叹。
走在浞水的街道上,从街边粉馆飘出的卤水味会使你停下脚步,寻味前去品尝。“浞水米粉,浞水灰豆腐”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已会让你闻声而往,走到禹皇阁看见冒着热气的泡粑摊就会想起小时拿着五分钱守在粑摊前的场景。小镇早也变得物是人非,努力搜寻脑海中残存的记忆,位于环街的崔家和王家四合院、以及湖广街上的韩家和魏家四合院早已变成楼房,找寻不了四合院的丁点痕迹,位于中街、环街、湖广街上的几棵老柳树早已不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早已被水泥街道取代。沿河的吊脚楼房被一场大火烧毁,街上的房屋都被水泥楼房替代,再已难见一间木房。位于围岗岭山脚下的浞水小学依旧,只是教学楼不再是木房,校园比以前变得漂亮了,现在浞水完小的新校已在郊外的猫猫洞拨地而起,只是老师和学生还没搬到新校区去。位于镇东北野猫沟附近的浞水中学,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完全中学,曾经叫务川县第二中学,校园比以前要大要漂亮的多,由于升学率降低,高中部已搬往县城,学校的辉煌不再。占地几万平方米的粮站现已变为老百姓的住房,当年排队交售粮食,在粮站的晒坝上晾晒粮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食品站大家排队凭票称肉还在眼前展现、遍布在小镇街道上的供销社也退出历史舞台,也变为私人财产。
浞水古镇因为盐运而繁荣,曾经的几家盐号早已没有踪影,在小镇附近的崇山峻岭里只留下几段残破的古盐道,还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家乡是黔北有一点名气的古镇,由于历史的变迁,古建筑古街巷保存的不好,老建筑的影相只残存在一些老人心中,小镇由于地处黔渝边界,是巴蜀文化向贵州东移的桥头堡之一,在浞水至今巴蜀文化还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自然显现,浞水人说话的口音与生活习惯与务川其他乡镇明显不同,由于古镇当年是川盐入黔的中转地也给浞水人民带了挥之不去的盐文化和袍哥文化,同时小镇上的仡佬文化、苗族文化、土家文化、汉文化都有不同的表现。小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每逢春节,街上的老百姓都要组织玩龙灯,那热闹的场景虽然过去了几十年,都还记忆犹新,耳边还在回响“拿花来,拿焾子来”。姑娘出嫁时哭嫁的风俗还在延续,以至去吃婚酒时都要准备点眼睛水钱(被哭的人给哭嫁的姑娘的打发钱)。花灯、狮子灯在过年过节时还在上演。戴着面具与神共舞的傩戏还在为一些特定需求者上演。
小镇的母亲河沧浪河长年水流不断,她由几条小溪汇聚而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小镇三面环水,人们为了出行,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座互通的桥,小镇因水而有了灵气,而水又因小镇而有生机。现在河水已不清澈,早已不见浣衣女的身影,小河边的石碾已不在转,只留下碾房的遗迹。以往许多东西早已不在,只留在人们心里。儿时在河中游泳、摸鱼、嬉闹的情景还会经常浮现,浞水河下游的峡谷风光景幽,激流飞瀑,奇泉奔涌让人向往。浞水镇与茅天镇的界河长溪河,风光旖旎,河边的村寨犹如世外桃园,身临其中会让你身心放松,心情愉悦。
浞水,四周簇拥着绿色的大山,大尖山上的鹿池林场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林场面积10000余亩,林场海拨1300米左右,林木主要为松、杉、柏,空气清新,林海莽莽,鸟语花香是一个休闲避暑的首选之地。笋子盖海拨1786米,登上其最高峰,可以俯瞰务川、道真、彭水、武隆四县风光,山上有几千亩的天然草场,牛羊成群,以可让你感受一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会让你心旷神怡。大小二坪与道真、泥高交界,平均海拨1100米左右,一条蜿蜒的小河静静地在坪上流淌,河水清澈,鱼虾游动,真有一种高原江南的感觉。位于河坝村的独石,直指苍穹,风光独特,经过这里也会让你驻足观看,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故乡的山延续着远古的梦想,山上物产众多,最负盛名的是大树茶,都濡(浞水为古都濡县治地)大树茶早在五代时期就作为贡茶贡奉给朝庭,黄庭坚到浞水品茶时是否喝过大树茶我不敢确定,但当时的都濡(浞水)一带大树茶一定很多,黄庭坚在其诗作里提到了都濡和白柯坝与浞水有关的两个古地名和大树茶也是不争的事实。大树茶虽然略显高贵,老鹰茶却更是平民化,物美价廉,冒着热气的酽酽老鹰茶汤更有几分烟火气。
浞水的山养育了父老乡亲,如今瓦厂坪铝土矿和大竹园的铝土矿已在开采,正在造福浞水人民。大山里向西奔腾的沧浪河,孕育了一方水土,希望在故乡的田野和山间弥漫。无论是阳光明媚或是细雨霏霏,都是山明水静,风清水绿,没有严冬也没有酷暑,风景在田野山间尽情舒展,浞水山河秀美,人杰地灵,有铝土矿都、边贸重镇的美誉,勤劳善良的浞水人民在新时代谱写历史新篇,浞水一定会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