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散步,在路边的树丛中又看见一棵树杆为青色的树,远远地就能看见,它傲然挺立于树丛中与众不同,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很久没有看见的青桐树。这种梧桐树与现在大街两旁栽作行道树用的法国梧桐有区别,学名中国梧桐,又叫青皮桐、青桐、桐麻碗、桐麻树。是珍贵的阔叶树种,树干端直,材质坚韧,喜光喜暖,寿命较长,据说能活百年以上。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常被喻为凤凰最喜欢生活的地方。凤凰,世本无此鸟,仅图腾式的象征百鸟,而它恰恰最乐于栖于梧桐树之上。以前的殷实之家,也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树,不仅仅是梧桐树有气势,也因为梧桐树是祥瑞的象征。
看见路边这棵青桐树,便想起原来浞水小学那棵高大挺拨的梧桐树,这棵梧桐树长在校园的南边,在树的一面是一排一层的木屋,记得那些木屋是教师宿舍,树的另一面对着原浞水区公所(万寿宫),从万寿宫到这棵梧桐树要走几十级的石阶梯再走几十米的平路才能到树下。在记忆中那棵梧桐常年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每逢春天,谷雨前后,粉红没有一点儿杂色的喇叭形梧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布满枝头。梧桐树高大英俊,梧桐花又高居树之端梢,自然盛开的热烈而奔放,一团团一簇簇的紧紧拥着,迎接每一束迷人的阳光。盛夏时节,有时也会到梧桐树下乘一会凉再进教室,秋天桐麻碗成熟时也会与几个小伙伴到树下去捡拾掉落在地上的桐麻碗,然后放入嘴里咀嚼,桐麻碗的香气瞬间在唇齿间弥漫。有时也会到树下看树上的喜鹊窝,看老喜鹊喂小鹊,看喜鹊在树枝上跳跃起舞,这些场景让人不能忘怀,可惜这棵梧桐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校园建设被砍掉。
古人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风起的时候,一张张梧桐叶飘然下落,令人顿起怀古之情。古人大多都是把梧桐树与秋联想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寂寞感。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白居易的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梧桐在古诗中有时也象征高洁美好之品格,如《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生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后来诸葛亮直接用“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来喻指自己的品格之高,表达了自己非梧桐不栖,非明君不辅的抱负。古代也因此有了“栽桐引凤”之说。
在古代的传说中,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在诗人的笔下,它因此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又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于爱好音乐的雅士们来说,梧桐仍然是个美好的词汇,梧桐又被称为柔木,可以用来制琴,著名的“焦尾琴”就是用梧桐做成的:据说东汉时候,有一个人用梧桐木烧火做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正巧被蔡邕听到,蔡邕觉得这是一种好木材,于是就从那个人手里要了来,制成了琴,声音非常动听,但是一头已经被烧焦,所以叫做“焦尾琴”。这又给梧桐平添了很多雅意。
在中国的传统医药学中,中国梧桐的果实、叶子、树皮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作药材。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本草纲目》等古籍医书中详细记载了中国梧桐的药用价值。除了药用价值,中国梧桐在民间还有许多独特的应用,树皮可以用来制作绳索和编织用品,叶子则可以作为天然的清洁剂和染料,木材因其质地坚硬、耐腐蚀,常被用于制作家具、桥梁和房屋建筑。
梧桐树,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寄托了人们无限的忧愁和思念之情,每一种生命,都在努力寻找心中的梧桐树。初见青桐是少年,又见青桐是中年,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流转,心存善良之心,心中的那棵梧桐树就会郁郁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