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布衣卿相的头像

布衣卿相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5
分享

高考轶事

晨跑归来,竟有十多个未接电话,一一回过去,全是昨晚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的相关话题。亲朋戚友的孩子之中,有考六百五十分以上的,也有只考四百多分的,真是几多欢乐几多愁!虽然高考成绩参差不齐,但学子们应该都尽力了的。这年头,大家都难,书也难读,高考就更是难中之难了!想想这高考之难,脑海中逐浮现出以前相关的点点滴滴来。

刚恢复高考那年,二哥已高中毕业,在家修了三年地球。得到高考的确凿消息后,二哥白天坚持在生产队出工劳动,晚上就着煤油灯复习备战迎考,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不意报名时,却差点被卡了壳,非是条件不够,实乃遇人不淑!其时我大哥是铁路上的干部,父亲在公社工作,除母亲和二哥在队里出工挣工分之外,我们几个都还在上学。刚开始报名卡得很严,从生产队到大队、公社,必须各级审核盖章之后,方能参考!报名那天,二哥收拾干干净净,兴冲冲地去队里开证明时,却被告知在队里蹲点的工作队陈队长说不许参加高考。那时区委罗书记带几个人在我们队里蹲点,驻扎在我们家中,为了与区公所联络方便,还装了一部手摇的电话机;姓陈的是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也被抽来了,说得好听点叫工作队长,其实就是一个守点的。二哥垂头丧气回了家,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原原本本讲给了母亲听;母亲虽没读多少书,但目光长远深明大义,立马转身去找那姓陈的理论。孰料这姓陈的不但没有通融,而且大放厥词:这干部全让你们一家当算了,他考出去了你们家谁来挣工分?我不但在生产队说了,在大队公社我也阻止了!母亲生气归生气,却没再与他多费口舌,回家抄起电话向罗书记作了详细说明。罗书记在那头说地方能出人材是件好事,你家老二参加高考我们全力支持!所以,二哥能得以顺利参考,罗书记功不可没,罗书记应该是他的贵人!二哥当年的高考成绩是可以上公安大学的,却因体重差一斤被第二志愿录取。他是我们大队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录取通知书发下来后,前来家中道喜的人络绎不绝,在二哥去学校的前一天晚上,父母在家摆了二十来桌酒席答谢亲朋。

二哥有个同学,两兄弟都与二哥同时参加高考,两兄弟居然也都榜上有名,一起高中了。那时有个顶替制度,这两兄弟的父亲在外工作,当时正办退休,他们的大哥便顶替了父亲的工作。三兄弟同时跃出了龙门,当时在我们这里一直传为佳话,我想,他家的祖坟上可能也一直冒着青烟的吧。

读高中时,我们班上的班长是个复读生,书读得相当好,书法文章也属上乘。他应该是复读两届后才来到我们班上的,我们将学校读倒之后,他又到一所县属中学去复读了;可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累试不第!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班里一个也是复读的女同学与他座位相邻,那女同学说,他还悄悄地告诉过她一道题目呢,当然,这是几十年后同学聚会时,那女同学与我扯闲篇时才知道的。后来女同学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这老兄的名字却又在孙山之外!

二十多年后,儿子高考了。儿子高考前夕,我很是焦虑,感觉比自己参加高考还要紧张。于是,在高考的前一天,我们三个同学(孩子们都在参加这次高考)特意聚在县城,在离考点较近的宾馆开了一间房,一边聊天一边打着小牌减压,直至高考结束。后来填志愿,考的就是我们这些作父母的了。读书的终极目的当然是为了就业,我问儿子有何打算?儿子说他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今后只要工作相对稳定就可以;我以前读什么专业他也就读什么专业,我现在干什么工作,他今后也想干类似的工作。于是我们商量着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广东的公务员。

大前年的高考,大侄孙以不到十六岁的年纪,冲进北大英才班,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孙辈中第一个北大生,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第一个北大生。

细数自恢复高考以来,我们家共有十多人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改变了命运。我们现在能够在各个岗位上服务人民大众,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感谢我们国家比较公平、公正的高考、公考选拔人才制度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