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凯的头像

王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4
分享

徒步滨州桥走到太阳岛

我爱徒步,徒步不仅能运动健身,还能饱览城市风景,人文景观,调节情绪,一举多得,好处良多。

哈尔滨松花江上的滨州铁路桥可称得上是城市地标中的地标,这座建于1900年的老桥,自从被紧挨着的新建铁路大桥功能替代后,经过精心打造,又成了中东铁路公园的核心景区,不论春夏秋冬,飞雨飘雪,本地市民、外地游客总是那么多,徒步过桥能上太阳岛、能去新晋网红景点船厂社区,还能看到哈尔滨大剧院银白飘逸的流线穹顶。

今春以来,从滨州桥到太阳岛这条徒步路线我走了N多次。每次登上高高的桥头,裹在操着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的人潮中,避之不及地被拍照的人们把我连同大桥框进了镜头,希望在整理手机相册时,他们能把我粗陋的形象裁掉,让在哈尔滨留下的影相更美丽。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老桥上800多面五星红旗高悬在钢梁上,挂在了桥两侧,国旗红红透了半边天,染红了东流水。老桥见证了日寇铁蹄下的奴役,见证了十四年抗战胜利的欢庆,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朝气蓬勃,更见证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徒步桥上,居高临下,潆泓江水缓缓向东,桥下一侧的无名小岛,像一片绿叶浮在水面上,几只江鸥在上空低旋着,伺机捕捉江中鲜美的鱼虾。快到对岸,江水分岔,形成一座梭形江心岛,那就是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又名狗岛。阿勒锦是满语,意思是荣誉和声望。为什么又叫狗岛?原来,元代这里设立驿站,因冬季用狗拉爬犁运输而得“狗岛”之名。我曾登临此岛,在岛上穿林荫,过苇池,观水鸟嬉戏,探幽湿地秘境,那次上岛,让我找到了金代诗人段成己“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的意境。

阿勒锦岛的北岸,白身红顶的灯塔、细柔金黄的沙滩、草庐结成的蘑菇伞篷、昔日繁忙的船坞码头、巨大的相框,摇曳的秋千和水岸的蒲苇,还有风吹江涌的浪涛,构成了船厂社区江岸极致的风景。我也曾走过滨州桥,拾级而下慕名来到船厂社区,社区里成片低矮的平房曾是我熟悉的生活段落,有的人家院子里秧架上挂着红透的西红柿、暗紫的茄子和翠绿的西葫芦。正如儿时姥姥家院子里树上结的沙果,地上长的草莓和绿秧丛中的“黑猩猩”(一种可食野生浆果的俗称)一样,那么诱人欲食。社区深处,主街连着小巷,那苏式老建筑、老饭店、小酒馆、咖啡屋、歌舞厅、照相馆还有煤棚子、旱厕所,都透着时光的褶皱,藏着时光的琥珀,淌着岁月的光影,像日本动画片《机器猫》里“哆来梦”为我打开了他的“任意门”,跨光穿越到那沉香心底的旧日时空。

哈尔滨是座有着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城市中充满着红色纹理和红色精神。北岸的桥头堡,是1916年的老建筑,暖黄色、方圆形的外身上分布着许多向外射击的方孔,仿佛一只只冷峻的眼睛,还在保护老桥的安危。过了桥头堡,双拥国防教育宣传街上的“听雷锋叔叔讲故事”群雕、“军民鱼水情”群像、“东北抗联”群塑等,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叙事场面,更展现了民拥军、军爱民,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强大力量。江水环绕的铁道兵纪念园,蔚为壮观的铁道兵纪念塔向人们展示了铁道兵“忠于党、忠于人民,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每次经过双拥国防宣传教育街,我或在群雕群塑群像前伫立,或在铁道兵纪念园中穿行,或在铁道兵纪念塔下驻足仰望,感怀革命先烈们为今天幸福生活的人们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过了连接太阳岛的“双拥桥”,游目四望,左右两边,湿地江叉密布交织,粼粼波光金碎银屑般在阳光下跳动。江岸水中蒹霞摇动,小草氍毹,小花奇艳,小桥静卧,小亭古朴,颇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味道。

太阳岛对哈尔滨人来说,就像家里的后花园,用移步一景来形容毫无过分。在太阳岛,我曾在临江街上“遇见哈尔滨”的“一路芳心”(由多彩“爱心”和花朵交汇打造的彩绘街景),在大熊猫馆看“芝士”、“芝麻”兄弟的憨萌可掬,在平原街上欣赏异国风情的俄式建筑,在东北抗联纪念园缅怀先烈,砥砺初心,在周立波《暴风骤雨》创作纪念馆中感受历史的笔触和时代的强音,在环岛绿道上观览松花江的丰腴壮美、安澜广阔,在太阳石前垂拜她浑然天成的灵气神韵……。

从春到夏,从夏至秋,徒步滨州桥走到太阳岛,走走停停、边走边看,我都能找到不同的情趣、不同的情调、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情感,也收获了不同的感知、感怀、感动和感想,那是自然、历史和文化触碰的景色,那是一座城市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景象,在脚步丈量中愈发生动鲜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