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岳军的头像

潘岳军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10
分享

囿猫囿乌

孩提时,农村物质生活贫乏,更谈不上文化生活了,我们只得就地取材自娱自乐,囿猫囿乌是我们玩得最多的一种游戏,其实类似于捉迷藏,不过现在乡下的孩子还有在玩。

囿猫囿乌书面语叫躲猫窝,这一游戏很随意,一年四季只要不是下雨天都可以玩。

游戏也有规则,在玩之前要先划定游戏范围,比如一幢房子,也可以是一定范围内,不能太太。参加游戏的人,通过手掌、手背或抽签、剪刀布等方式,选取其中的一人扮主人,其余人扮猫,由主人去寻找躲藏起来的猫。主人在找到扮猫的人后,再由被找到的“猫”扮主人,开始第二局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人要站到划定的范围以外,以看不到扮猫的人为准。扮成猫的人各自去寻找一个隐蔽处所躲藏起来,一般会躲藏在房屋的角落或柴草堆后面。待各自躲好后,主人要高声地喊问:“好了吗?”如果扮猫的人不作声,主人可开始寻找。

有时,一些年纪稍小或没有玩过这个游戏的小孩会不自觉地回答:“好了。”这样主人就会循着声音所发出的方向去寻找,很容易会找到躲藏起来的“猫”。如果“猫”们不回答,主人就没那么容易打到他们了。

我们小时候,没有手电、电脑、电视,所以最爱叫上小伙伴玩囿猫囿乌。由于这游戏比较随意灵活,只要有三四人就可进行,不像卖羊游戏要一定数量的人才能玩。

我们最常去的就是老家后透四合院的上间。由于上间是公共的,室内干燥,共有的各住户就将收割晒干的稻草和所砍的柴草堆放在上间里,不易风吹雨打,遇到下雨天还是干燥。

我们通常会躲进那些柴草堆的缝隙里,拼命地往里钻,冬天时越往里钻越暖和。而夏天玩游戏时,会搞得一身臭汗。尤其是躲藏在柴草堆中时不敢发出声音,常闷得人发慌。

记得有一次,我独自躲进一个稻草堆里,连游戏结束了也不知道,直至家人不见我回家来喊叫,才知道小伙伴都已回去,只剩我一人。

最让我难忘的一次是躲在后透上间的大门后,当时的乡下没有电灯,那天晚上又没有月亮,房内一片漆黑。当时的上间被借用做为温岭国庆塘指挥部民工的食堂。

管理食堂的是位老年人,他有早睡早起的习惯。老人在关门时,不知道我们在玩游戏。当时我正透过门缝在关注门外寻找“猫”的主人,根本不知道老人要关门睡觉。当老人推上大门关闭时,我放在门缝中的手指夹住,痛得我高声哭叫。听到我哭声后,老人才知道情况不妙,慌忙推开大门。待他点亮油灯一看,我的手指已经乌紫,同伴闻声后,马上跑过来,将我送回家中。

我们的童年,简单、纯真、快乐,有时还要“吃柴”,但这样的童年生活,也是如今的孩子难以享受到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