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岳军的头像

潘岳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1
分享

里 河 颂

村前那条里河,是时光镌刻在乡土间的诗行,每一道水波都流淌着岁月的重量与生命的滚烫。

她沉淀着七百余年的历史文化,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将祖辈的故事细细珍藏。河岸边的每一粒砂石,都记得村民们用勤劳与智慧叩击大地的声响,更见证过先辈们以坚韧为犁、以汗水为种,让荒芜滩涂蜕变为千里桑田的壮阔壮举。在她的滋养下,贫瘠化作丰饶,梦想在泥土里扎根,她是村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天使之河”。

她横卧在村庄的南端北口,曾是抵御外侮的坚固屏障。当年倭寇铁蹄踏近,她以宽阔的臂膀阻拦侵略的锋芒,更见证了戚继光将军率领军民奋勇抗倭,谱写“长沙大捷”的英雄篇章。河水激荡着家国情怀,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着不屈的抗争,她是镌刻着民族气节的“英雄之河”。

她长年奔流不息,涓涓细流里藏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春去秋来,她默默守护着村庄的朝朝暮暮:清晨映着炊烟升起,傍晚载着落日余晖,用清甜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村人。从孩童在岸边追蝶,到农人在河畔耕作,她是维系着村庄血脉的“生命之河”。

她更是村庄的“担当之河”,以无私的姿态筑起安全屏障。每逢洪水来临,她敞开胸怀,奋不顾身地泄洪排涝,将灾害挡在村外;待到干旱时节,她又坚守底线,缓缓浸润干裂的农田,让禾苗重焕生机,用行动诠释着 “守土有责” 的重量。

她还盛满了村民的温柔记忆,是流淌的“追梦之河”。岸边的柳树上,挂着孩童折下的纸船;水面的涟漪里,映着少年奔跑的身影。即便游子远走他乡,梦里总绕着这条河。她承载着“满载而归”的念想,更以“奔涌向前”的姿态,教会村人:人生如河,既要容得下平静,也要扛得住风浪。

她不宽不窄,曲张有致,是充满智慧的“发展之河”。有限的水域里,蕴藏着无穷的水流,恰如村庄的资源虽有限,却能在巧思中焕发无限可能;弯曲的路线上,从未偏离前进的方向,恰似村民在发展路上,既懂得变通,也坚守初心。

她不急不缓,徐徐而行,是令人向往的“理想之河”。河水的节奏,应和着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韵律,没有匆忙的焦灼,只有从容的安定;她与岸边的草木、水中的鱼虾共生共荣,完美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正是人们心中最质朴、也最珍贵的理想生活模样。

村前那条里河,早已不只是一汪流水。她是历史的载体、英雄的见证,是生命的源泉、担当的象征,更是记忆的归处、理想的模样。她流淌在村庄的土地上,更流淌在每一位村民的血脉里,成为永远的精神坐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